自动驾驶爱与恨:人类出行史上最狂野的奏鸣曲
程潇熠2020-01-11
自动驾驶行业
天使在左,恶魔在右。

作者 | 程潇熠

编辑 | 吴岩

跨年夜的前两天,一辆黑色的2016款特斯拉Model S驶离美国加迪纳91号高速公路,在高速状态下闯了红灯并撞上一辆2006年产的本田思域。本田车内两名乘客当场死亡,特斯拉车内两人被送往医院,没有生命危险。 

几小时后,一辆特斯拉Model 3撞上了一辆停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高速公路左侧车道上的消防车,车内的夫妻俩一亡一伤。

虽然美国警方尚未确定事故发生时是否有自动驾驶系统参与其中,但以往的教训,让质疑之声再次对准自动驾驶。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调查后认为,包括2019年12月7日特斯拉追尾美国警车在内的13起特斯拉汽车事故,可能都是司机在使用Autopilot系统时发生的。

2018年1月特斯拉Model S碰撞事故来源:KCBS-TV

人们一面试图勾勒解放双手、自由出行的美好画面,一面对方向盘脱离掌控充满犹疑和担忧。接二连三的致命事故,更是让这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被放大到了极致。 

美国汽车协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71%的美国受访者害怕乘坐自动驾驶汽车,近90%的受访者担心自动驾驶存在技术问题。受访者中,只有7%的人“非常熟悉”自动驾驶汽车。

但这仍然挡不住人们对自动驾驶的好奇和热情。1月3日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2019年全年交付约36.75万辆,同比增长50%,占美国电动车市场75%的份额,也是荷兰最畅销的车型。蔚来汽车CEO李斌则在2019年10月表示,已有60%的蔚来车主开通NIO Pilot驾驶辅助系统。

自动驾驶成了一项让人又爱又恨的功能。以至于很多人不禁扪心自问——人类是否需要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杀人还是救人?

年近花甲的周成是驾驶辅助系统的资深用户。作为福特福克斯L2级自动驾驶车型的首批车主,他已经习惯了在高速公路上使用ACC自适应巡航功能。 

他是老朋友中第一个愿意尝试自动驾驶汽车的人,别人都是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让他们信任开车时间没多久的机器非常难”。他身边大多数人觉得自动驾驶只是玩笑话,“有生之年不可能实现”,但周成仍满怀期待。他觉得到七八十岁时,自己应该能买到一辆自动驾驶汽车。

自适应巡航系统介绍来源:福特

但他也承认,“现在技术确实不可靠”。 

周成只敢在路况简单、标识清晰的高速公路上使用驾驶辅助功能,因为自动驾驶尚未有明确量化标准,这让他很不放心。比如人的反应速度在0.2-0.8秒之间,百公里的刹车距离为40-60米,换成自动化系统,“谁知道它能快多少”。

在他看来,目前的自动驾驶在特定场景或试车场上“玩玩可以”,但面对复杂路况和突发事件,还达不到人脑的反应速度。

他的焦虑并非杞人忧天。 

近年来,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已发生多起致命事故。谷歌Waymo在采取多种安全措施之余,仍将无人驾驶商业化的计划延迟。Uber自动驾驶汽车在2018年3月发生过一起致命事故,原因是自动驾驶软件检测到一位横穿马路的女性后,判定为无需避让。

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车型来源:Waymo

但鲜为人知的是,相比起致命事故,自动驾驶救了更多人。 

一位百度自动驾驶资深工程师向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坦言,特斯拉的Autopilot以及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目前只能定义为辅助驾驶。虽然辅助系统使用不当曾导致事故,但它其实也避免了很多事故,救了更多人。“每一次AEB(自动刹车辅助系统)的触发,基本就是避免一次碰撞的发生。” 

特斯拉2019年第三季度安全报告显示,在Autopilot参与的驾驶活动中,平均每434万英里(约合698万公里)行驶里程报告一起交通事故,频率远低于人类驾驶时的每270万英里报告一起事故。NHTSA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平均每49.8万英里(约合80万公里)行驶里程,即发生一起碰撞事故。

目前主流车型搭载的L2+级自动驾驶属于驾驶辅助,技术已趋成熟。它虽然无法彻底接管汽车,但能像“驾校教练”一样,提醒驾驶员调整车道或跟车距离等。 

尼克森201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消费者体验亟待改善的场景主要是停车位和低速拥堵路段,L2+级驾驶辅助功能中的ACC及自动泊车功能,可基本满足需求。

不过,这只是治标不治本,难以根治出行痛点。要想找到降低交通事故、解放人类的终极方案,还得靠L5级完全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场景化需求 来源:尼克森2018自动驾驶市场与消费者洞察白皮书

自动驾驶来了,人类真能自由?

目前,自动驾驶所面临的难关,仍然是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难以落地。 

按照自动驾驶对于车辆操控的接管程度和驾驶区域划分,自动驾驶可分为L0-L5六个级别。从L2级往上,自动驾驶研究分为两种路线。 

美国汽车工程协会(SAE)2014年制定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 来源:前瞻研究院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大多数整车厂商,选择攻克L3级技术难题,按分级顺序循序渐进地拾级而上。另一种,是以谷歌旗下Waymo为代表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它们选择跳过L3级,直接研发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 

L3级自动驾驶汽车可行驶在复杂路况上,并由自动驾驶系统进行驾驶操作。这意味着人类司机的角色将会出现转变——从手动控制到监督。 

然而,在谷歌最初的自动驾驶项目测试中,这项看似简单的监督工作非常难完成。 

当时,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团队将部分自动驾驶汽车分配给了谷歌员工,让他们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进行测试。据《纽约时报》报道,每辆车上配备两位专业司机,每人拿一份类似飞行驾驶清单的文件。坐在驾驶座位上的人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准备好在发生异常情况时接管汽车。

但车内监控视频显示,这些被委以重任的测试员很容易在车上被其他事情分心,比如回复手机信息、看电影甚至睡觉。有网友在Twitter上吐槽,“告诉我不用自己开车,但又不能放松警惕,这本身就是个悖论,我还不如自己开车。”

Waymo测试车在路上 来源:Waymo

面对难解的分心问题,2014年,谷歌的自动驾驶工程师决定,将人类完全排除在驾驶过程之外。

2019年1月,福特也以“不知如何负责任地管理L3级自动驾驶系统控制权的转移”为由,宣布放弃L3级研究,直奔L4级自动驾驶汽车研发。 

但即使L3级落地困难重重,奔驰、一汽、北汽新能源、长城、奇瑞、小鹏、威马等诸多车企,还是决定在2020年推出具备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汽车。此前,奥迪A8已成为全球首款L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型。 

“奥迪做了L3级以后,之前说要跳过L3的某些国际车厂就着急了。”恒润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薛俊亮,2018年在公开场合提到,因为奥迪L3级汽车已经出来抢占市场,而L4的落地至少要往后推3-5年,其他车企担心奥迪会抢占整个空档期。

薛俊亮认为,L3和L2.5其实都是“中间过渡状态”,是立法者或者行业协会给车厂的缓冲期。但是一定要教育消费者,“这不是自动驾驶,要悠着点开”。

“创业公司没有机会”

和简单的驾驶辅助功能相比,L4级及以上的无人驾驶汽车对于普通人,还显得十分遥远。 

在百度无人车从事研发工作的韦立,如今已完全适应在无人车上工作,但仍然对第一次的乘坐时的经历印象深刻。“跟第一次坐飞机的心情一样,手脚出汗,既紧张又害怕。”

智行者CEO张德兆感受到更多的,则是掌控汽车的兴奋感。“我调个参数它就会跑快一点,调别的参数还能转向。”张德兆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当时他在汽车后排用代码开着无人车从清华大学一路跑到北清路,再开回清华大学。因为长时间在移动状态下低头看屏幕,他在车里就吐了。 

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在路上  来源:Waymo

韦立告诉未来汽车日报,现阶段难免会有很多猛起步跟急刹车,为了测试系统能力,车辆行驶也不会很平稳,测试时强烈的晕车反应在真正商用后一般不会出现。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在园区、港口、矿区等特定场景跑马圈地,如智行者、图森未来、驭势科技等。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领域,Waymo率先撤去安全员进行纯无人驾驶试运营,中国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小马智行去年11月起对加州尔湾的数百名居民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试点服务,AutoX则计划今年在深圳、上海规模投放无人驾驶出租车。

小马智行在美国加州尔湾的BotRide无人出租车服务  来源:小马智行

无人驾驶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人们的生活,但这一切可能只是个开始。 

“如果要做车规级标准的软硬件,必须要在数学以及结构上进行证明,确定这个东西本身是可控并且稳定的,才能真正在工业上进行应用。”北京理工大学无人车队的胡晨向未来汽车日报表示,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还谈不上人工智能,大多是机械地依附于传感器和芯片。无人车的碰撞事故恰恰证明,光靠单车感知是不够的,道路也需要多车感知系统。

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向来无法划等号。

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的产品,往往需要数十年才能成熟应用。第一台蒸汽机早在1712年就已出现,但它直到95年之后才出现在轮船上。

“马斯克曾说过一句话,激光雷达的出现,让大家有了技术进步的错觉。”百度无人车前资深产品经理谢莱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过去激光雷达主要用于测距,激光雷达公司并未想过产品可以用在自动驾驶行业,所以并没有统一的零部件标准。

无人驾驶汽车的零部件如果要实现量产,需要供应商制定严格的标准内参,这是实现量产化的必要条件。但在现实中,线机到百度无人车团队手中,还需要自行标定标准和组装。在谢莱看来,这个行业还需要他们一层层推进产业链改变。

自动驾驶算法环节产业链 来源:36氪研究院

另一个制约自动驾驶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是零部件昂贵的价格。 

以百度自动驾驶方案使用的激光雷达为例,百度曾透露使用了1个Velodyne的64线激光雷达HDL-64,价格约为7.5万美元,3个Velodyne的16线激光雷达VLP-16,每个价格8000美元,总计9.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7万左右。

过于高昂的成本,让L4级以上自动驾驶汽车量产面临很大挑战,甚至让部分初创企业开始动摇研发路线。

“现在很迷茫,再不商业化可能会撑不下去了。”国内一家小有名气的L4级自动驾驶初创企业高层向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透露,因为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遥遥无期,公司已开始考虑从头开始研究L3级及以下自动驾驶技术。

但小马智行CEO彭军认为,L4级以上自动驾驶才是初创企业的机会,L3级(比L4级)更难做,L2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现在考虑的是供应链成本控制、质量保障,大规模生产。“这件事情是大公司、Tier 1、OEM的菜,创业公司没有机会。”

激光雷达对人类的识别 来源:Velodyne

从业者坚定地相信无人驾驶一定会实现,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撑得下去。 

一位自动驾驶产业链投资人表示,资本仍然看好自动驾驶,只不过一些小的公司不会再去看了。“投资人手里也没那么多钱了。”

天堂还是地狱?

自动驾驶究竟何时实现商业化,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敏感问题。 

麦肯锡在2018年的一篇报告中预测,基于对自动驾驶底层技术成本曲线的估算,2025-2027年将是自动驾驶的拐点,因为此时将是自动驾驶与人类驾驶的经济平价点。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每公里的总成本将与司机驾驶传统汽车的成本大致持平。

May Mobility自动驾驶公司CEO埃德温·奥尔森(Edwin Olson)通过其总结的自动驾驶摩尔定律计算,由于无人驾驶汽车如今的性能仅相当于人类驾驶员的0.01%,按每16个月性能翻一番的势头计算,自动驾驶系统想和人类驾驶水平相当,起码得到2035年。

埃德温·奥尔森总结的自动驾驶摩尔定律 来源:May Mobility

10年的发展周期,不论对头部企业还是初创公司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合纵连横、抱团取暖或成趋势,跨领域合作将成为自动驾驶商业化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认为,未来的自动驾驶商业化模式大致如此:由整车企业负责量产,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技术服务,服务运营商搭建大数据平台,负责车队的管理和运营,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其中,服务运营商将施行轻资产运营,由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Waymo走的正是这条路。在Waymo的商业化合作布局中,有整车厂捷豹路虎和菲亚特克莱斯勒,车辆维护公司安飞士和AutoNation,保险公司Trov,以及服务运营商沃尔玛、Lyft和DOR。 

自动驾驶颠覆的将不仅是汽车本身,而是人类的出行习惯。 

2018年加州大学-戴维斯交通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自从打车软件提供更方便的“点到点”服务,芝加哥的公交系统使用率下降了6%。随着私家车数量减少,麦肯锡认为,未来仅美国地区可减少停车位面积需求约57亿平方米,机场、办公楼等停车场的收入将显著下降。

多伦多大学自动驾驶研究报告 来源:AITechYun

自动驾驶使汽车成为智能终端,意味着,人类将享受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但2018年,鲁特.布里奇斯在新书《我们自动驾驶的未来:天堂还是地狱?》中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美国平均一辆车坐1.06个人,按照这一数据推算,到2027年(不考虑无人车带来的车辆、车程和空车率增量),需要1.144亿辆车来搭载1.213亿人。但目前,高峰期的9900万辆车已经让公路系统拥堵不堪。

无人驾驶的出现,将让“单人独占一辆车”的出行习惯更加根深蒂固。老人、残疾人等原先行动不便的人加入,将使出行大军更加庞大。解放双手和更自由的驾驶时光,让人们的居住地不再拘泥于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中心,无形中增加车辆行驶路程。更何况,鲁特还作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因为无人车的成本极低,一些人可能会频繁地让“空车”自行取物接人,增加空车率。

鲁特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免费的超级无人公交车(eSAVs)。

按照他的设想,eSAVs将在专用车道上,像鱼群一样整齐划一地快速移动。车队可以同时加速、转向和制动,所有车在1/1000秒内重复领头车的动作。他预测,这种车队的客流量是目前公交系统的7倍。到2027年,不到5%的eSAVs,将在高峰时期运载40%的乘客。

有序移动的鱼群 来源:BBC

如果这个疯狂的设想真的实现,到2027年,美国只需要6050万辆车,比1.144亿辆少了28.6%。 

更艰难的局面,存在于自动驾驶面临的伦理困境。

伦理学领域有一个知名的思想实验,叫“电车难题”。一辆失控的电车一路向前狂奔,即将碾压轨道上的5个人。你可以用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那条轨道上也有1个人。这个1967年由英国哲学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的难题,在自动驾驶领域衍生出了新的意义——

自动驾驶汽车是否应该为了躲避跑到路中央的5个孩子,而选择开到人行道上撞死1个成年人?

自动驾驶的出现,让这个至今仍存在分歧的难题,从纯粹的设想和瞬间的抉择,被放大为普世的道德困境。如果工程师选择“更小的恶魔”,真的是正确答案吗?

这当然只是一种猜想。无人车未必是未来交通的终极形态,纯电动飞行车也许会开拓更多可能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科技的发展向来都是一把双刃剑,解决旧问题的同时,还会带来新的风险。

天使还是恶魔,答案全都藏在人类的一念之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周成、韦立、谢莱、胡晨均为化名)

我是36氪未来汽车日报作者程潇熠,关注出行黑科技、自动驾驶等行业动态,随时欢迎交流及爆料。请加微信tuanzi_C,添加请备注姓名、公司、职位。

原创文章,作者:程潇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最新快讯
阿维塔12再迎OTA升级,更智能、更安全
11小时前

2024年3月28日,阿维塔科技宣布,即日起对阿维塔12用户开启OTA升级推送。本次升级的软件版本号为AVATR.OS 3.2.0,围绕智驾能力再进化,通过7大能力升级,20+项体验优化,解锁很多智慧新体验,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安全、更懂你的用车体验。此次,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针对智能驾驶、主动安全能力,以及智能泊车等用户用车痛点,新增侧向主动安全功能LOCP、新增首次使用指引的NCA Mute功能、NCA自动上升至道路限速、NCA驶入收费站降速、脱手提醒选项功能等,让智驾体验更加完善、人性化,同时AVP再升级,停得好更省心。此次OTA升级,新增NCA自动上升至道路限速,轻松实现在限速范围内尽可能地快速通过。同时新增NCA驶入收费站主动降速,让高速智驾更省心。APP新增首次使用指引——NCA Mute功能,自由切换NCA和LCC模式,智驾路径自在掌控。此外,ADS 新增脱手提醒选项功能,增加标准、舒适两个档位;同时,还新增常去地点快捷导航推荐功能,在导航首页会智能推荐常用目的地,实现一键即可智驾到达,更懂你、更贴心。(36氪AUTO)

成功挑战五连撞和魔鬼秋千试炼, 吉利中国星双车加新上市
13小时前

3月26日,星瑞2.0TD青云版、霄汉版,星越L长风版以及星越L智擎星云版正式加新上市,官方指导价分别为12.97万元、13.87万元、14.77万元、15.97万元,并推出“10000元置换礼”等多重购车权益,2024年6月30日前购买星瑞全系还可限时免费享受价值2000元逍遥紫车色,进一步满足用户更新更多元的高价值选择。同时,“中国星百炼成角安全试炼营”也在本次活动中正式开营,成功完成超高还原、超纲标准、超高难度的“星瑞极限五连撞试炼”和“星越L魔鬼秋千试炼”,实力印证中国星刻进骨子里的高安全基因和硬核品质实力。作为吉利品牌CMA高端旗舰系列,中国星一直坚持“为汽车高价值而战”,紧跟市场趋势,积极响应用户需求,保持着每年1-2次高频率推新节奏,让产品不断进阶、精进,让用户的高价值体验持续升级。星瑞2.0TD青云版、霄汉版采用全新的“逍遥紫”专属车色,并融入熏黑运动套装、墨染星辰麂皮内饰、云境舒享座椅以及凌云浮踏3D镭雕、紫韵星河缝线等元素,以更动感更个性的设计风格满足用户的多元造型风格选择需求,再次刷新星瑞2.0TD产品高价值,让用户体验再次跃升。(36氪AUTO)

吉利银河E8挑战20吨失控重卡夹击魔鬼碰
15小时前

近日,吉利银河E8成功挑战的20吨失控重卡夹击魔鬼碰,纯电+侧碰+2辆重卡双侧夹击叠加,试验条件十分严苛。车辆凭借全新一代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星甲笼式车身、“十宫格”电池防撞隔舱、四纵四横框架梁、“蜻蜓”传力结构等专利设计,银河E8高标准通过此次挑战。可以说吉利是行业首家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带动汽车行业新能源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现从0到1的突破。实验过程中,银河E8试验车在静止状态下,受到左侧10吨大货车垂直角度以30km/h的速度撞击质心。银河E8试验车遭到撞击后发生位移,侧面撞向右侧同向静止状态下的10吨大货车,能量冲击是国标的3.3倍。车辆在碰撞后高压迅速下电,电解液无泄露,且电池包未起火、未爆炸、未冒烟。车内假人综合得分率优秀,并且银河E8碰撞后双闪及时开启,门把手自动弹出,E-Call紧急救援功能启动,自动拨打,有人工客服接入。在吉利看来,“安全”没有豪华和主流之分。基于SEA架构打造的吉利银河E8,更是最具安全感的中国新一代纯电旗舰。全新一代神盾电池安全系统,为银河E8创造了从电池到架构、整车、智控、云端的四层“无盲区”安全防护系统。(36氪AUTO)

北汽集团90天发布8款新车
15小时前

2024年的进度条悄然流过四分之一,一季度即将迎来尾声。北汽集团在开年的90天时间里,集中发布了极狐阿尔法T5、阿尔法S5、BJ30、BJ40刀锋英雄版、第十一代索纳塔等8款新车,从新能源到越野,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密集的新品呈现出北汽集团以匠心科技赋能品质的最新成果,展现了企业向新向上的奋进经营状态。近段时间,在同级价格区间的纯电SUV里,北汽极狐阿尔法T5备受关注,销量持续攀升。阿尔法T5拥有同级罕见的800V高压超充、同级最长的660公里续航、同级最优的车内健康环境,主打名副其实的“全能型”家庭SUV。3月,北汽极狐“新生”极狐阿尔法S5报到亮相。该款产品拥有0.1925超低风阻系数,实现既能跑得快、又能跑得远,零百加速度3.7秒,百公里制动距离33.5米,搭载第四代极锋动力,推动纯电产品迈入3秒动力“平权时代”。首款搭载魔核电驱超级驱动方案的BJ30首发亮相,搭载同级独有的前后双驱动电机,带来比肩3.0T燃油发动机的加速体验;拥有电控四驱系统,实现两驱四驱无感切换,综合续航达到1000公里以上。此外,还有全新BJ40刀锋英雄版、第十一代索纳塔等车型。(36氪AUTO)

比亚迪海豹荣耀版上市,17.98万起售
2024-03-25

3月25日,比亚迪海豹荣耀版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格为17.98万元-24.98万元。作为比亚迪e平台 3.0技术的集大成之作,海豹荣耀版以更具诚意的售价,进一步强化了产品价值,成为纯电中级细分市场的标杆级车型,彰显比亚迪全面践行“电比油低”、推动新能源车迭代合资燃油车的决心。比亚迪海豹荣耀版延续了海豹车型的优秀产品力: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iTAC智能扭矩控制技术、后驱/四驱动力架构、前双叉臂和后五连杆独立悬架,零百加速最快3.8秒,电量从30%快充到80%仅需30分钟,纯电续航长达700km,在美学、安全、操控和高效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作为一款纯电中级车,比亚迪海豹荣耀版官方指导价格直面主流合资品牌燃油中级车,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购置支出。海豹荣耀版全系标配智能上下电、热泵空调等超20项核心配置,年轻用户仅需17.98万元即可入手海豹荣耀版550km精英型,体验高品质纯电出行。海豹荣耀版700km尊贵型的价格调整至20.28万元,全面满足了年轻用户对纯电绿色出行低成本、高价值的产品期待。(36氪AUTO)

查看更多快讯
最新要闻
日产汽车发布快速转型计划,将在2030年之前推34款新能源车
新产品、新技术和降本策略。
11小时前
首次实现全年毛利率转正,零跑2024年冲击25万销量目标
总营收 167.467 亿元。
2024-03-26
奥迪步入转型「深水区」
像初创公司一样增强创新精神。
2024-03-24
2023年营收超1554.98亿欧元,宝马集团将推“新时代车型”
研发投入连续3年保持在60亿欧元以上。
2024-03-22
最大续航超800km,红旗EH7售22.98万起
红旗计划在今年推出约16款新车。
2024-03-21
2024第五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2024年3月14日,由盖世汽车与AUTOSAR组织共同主办、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支持的“2024第五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圆满闭幕。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