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时代,新能源车企走向分化
卡门精选2023-06-08
新造车行业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都面临新一轮的产能整合和提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动汽车观察家”(ID:evobserver),作者:舒畅、编辑:邱锴俊,36氪Auto经授权发布。

5月初,各家车企纷纷公布4月产销情况。从总体情况来看,依旧是新能源保持增长,燃油车继续下滑。

5月9日,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文:强调,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的汽车;但是“针对部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即RDE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3年12月31日。” 

这相当于给目前已经生产和订货的不满足“国六B”标准但RDE测试结果为“仅监测”的部分燃油车,提供了6个月的缓冲期,以减少集中销售对市场和行业的冲击。 

根据中汽协提供数据:截至2023年1月底,不满足RDE要求的库存车辆超过189万,含已采购部件的库存超过200万。如果扣除2-4月已经销售的约150万辆,截止到4月底,还剩余大约240万辆不满足RDE的燃油车。 

按照4月燃油车零售104万辆的数据来看,即便是5-6月全部都是消化库存,也至少还需要2个半月。如果不给出相应的宽限期间,对于整个汽车市场的运行将会带来巨烈的冲击。而把240万辆的库存消化从2个月延长到8个月,月均的销量压力从120万辆变成30-40万辆,会极大的缓解日益剧烈的燃油车价格战,缓和标准切换给市场带来的冲击。

然而,比国六B的影响更为长远的则是日益严重过剩的燃油车产能。今天,我们就整体汽车市场的产能和新能源汽车的产能状况,来和大家聊一聊:产能过剩时代,乘用车市场的变局,以及新能源乘用车企的分化。

过剩、过剩,还是过剩

乘联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广义乘用车(包括微型汽车)产量2336.7万辆,同比增长11.6%。 

截至2022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289万辆,产能利用率为54.48%,比2021年的52.47%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对比2017年66.55%的产能利用率,还是处于产能利用率偏低、产能严重过剩的区间。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2022年有销量的企业是84家(共有122家)。这些企业合计产能约为3883.8万辆,相应的总体产能利用率为60.17%。与此同时,在乘用车总产能中,其余38家企业约有405万辆产能是完全闲置的。 

数据来源:乘联会、盖世汽车和上市公司资料

在乘用车产能总体过剩的情况下,已经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还有1046万辆在建产能正在陆续建成投产。 

理想汽车北京工厂效果图。该工厂预计在2023年9月投产

上述TOP20车企合计产能3748.74万辆,同比+5.91%,产能利用率49.62%,比22年增加0.77个百分点。但产能利用率低于40%的有:吉利、上汽大众、长城汽车、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广汽乘用车、悦达起亚。

其中,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和悦达起亚三个主机厂的产能利用率更是低于15%,可以说整体燃油车的产能已经处于严重的产能过剩状态。

部分合资品牌:历史的低点

我们结合各家上市车企集团的4月产销快报数据(公告数据比上表统计数据更保守),我们会进一步发现,曾经的中国市场销量榜的TOP10车企,在23年前4个月的产能利用率几乎都在经历一轮快速下降。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及官方资料

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的产能利用率已经低于45%了,甚至比去年受疫情影响的同期还进一步下滑。

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也一改最近两年95%以上的产能利用率现状,在1-4月产能利用率普遍下滑到90%以下。特别是广汽本田的产能利用率更只有不到75%,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9.35个百分点。

对于合资品牌而言,不仅仅是燃油车的产能利用率在迅速下滑。他们的新能源车的产能利用率也在迅速下滑。 

大众已经是合资品牌中,新能源转型最为积极的合资品牌了,但是如果细分上汽大众的新能源工厂和一汽大众的新能源工厂,22年的产能利用率只有不到40%,进入23年1-4月,产能利用率更是进一步下滑到不足20%。

燃油车下滑、新能源失守,再叠加国六B的实施,可以说2023年就是中国市场燃油车品牌最为艰难的时刻了。

下一阶段的新主题:分化

自2020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品牌转型新能源,都经历一段“以产定销”的甜蜜时光 :消费者购置新能源车需求强烈,但由于产能、芯片、疫情等诸多原因,导致供应不足,普遍出现了消费者提车需要等待超过2个月的局面,个别比亚迪和特斯拉的热门车型甚至需要等待超过4-5个月。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资料及网络资料

于是新一轮的新能源产能的高速扩张在比亚迪的带动下蔓延到整个行业。比亚迪只用了2年时间,把自己的新能源产能从80万辆提升到250万辆;特斯拉也吧自己的产能产60万辆迅速提升到100万辆。 

只是没有想到进入2023年之后,在前期政策退坡叠加燃油车国标切换的冲击下,新能源也开始出现了局部产能过剩的情况。姑且不说,那些已经面临严重危机的企业,例如恒大、威马、爱驰、雷丁等主机厂。就连五菱、小鹏、蔚来、长城等新能源销量TOP15品牌的新能源产能利用率都已经开始低于60%了。 

甚至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个巨头也在年初罕见的进行产线升级和改造,让整体新能源产能利用率在1-4月下滑到69.4%的水平。 

特斯拉上海工厂都择机进行了改造

 随着整体消费复苏的缓慢进展,2023年高速扩展的新能源产能也将面临第一轮的整理和调整。当然,这些调整将会先从已经无法实质经营的品牌和主机厂开始。 

2023年,属于新能源的“以产定销”的甜蜜增长时刻,也将随之而去,也将会开始进入到产能的调整与升级阶段。

产能利用率是汽车这样大规模重资产类行业的最关心的指标之一。2023年,大部分车企的产能利用将会有明显的承压,产能利用率提升的主机厂数量并不多(5-6个)。 

从产能变化角度来看,比亚迪、吉利、长安、上汽乘用车(以出口为主)、广汽丰田、奇瑞汽车、华晨宝马和特斯拉中国(出口占比50%)这8家企业的产能在持续增加;而上汽大众、一汽大众、长城汽车、五菱、上汽通用、东风日产、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丰田、广汽乘用车、悦达起亚和广汽本田的产能在缓慢下滑。 

从整体产能利用的情况来看,合资品牌在2023年普遍进入了衰退的状态,特别是德系、美系和韩系品牌的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50%了。而且,主要的燃油车车企的产能利用率在23年1-4月迅速下滑。 

从新能源产能利用率来看,分化的局面开始产生,比亚迪、特斯拉、埃安和理想的产能利用率均超过90%,而小鹏、蔚来的产能利用率已经低于50%。而这样的分化局面,将会是未来几年的常态。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新一轮的产能整合和提升,也将会在2024年全面开始。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未来汽车日报系信息发布平台,未来汽车日报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快讯
国产大6座SUV发力,蓝山智驾版标配彩电+大冰箱
2024-05-10

蓝山智驾版即将上市,该车延续了在售蓝山 DHT-PHEV 的外观设计,在车顶位置配备了一颗瞭望塔式的激光雷达,并且提供 3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11 个高清视觉感知摄像头,共计 27 个辅助驾驶传感器。魏牌蓝山智驾版的长宽高分别为 5156/1980/1805 mm,轴距 3050mm。座舱方面,蓝山智驾版搭载了双 15.6 英寸大联屏 + 17.3 寸后排娱乐屏 + 仪表屏,支持 4 屏联动,配备 29 英寸 Coffee SR-HUD,号称“真实还原世界”。动力方面,魏牌蓝山智驾版搭载由 1.5T 混动专用发动机 + DHT 混动专用变速箱 + P4 电机组成的 Hi4 混动技术,系统最大功率 380kW,最大扭矩可达 933N・m,零百加速仅需 4.9 秒,纯电续航里程为 180km,WLTC 综合续航里程可达到 1200km。作为一款智驾版车型,该车公布之初便宣布支持无图城市 NOA 智能驾驶功能,5 月开启试驾体验。目前尚不清楚新车的具体售价,作为参考,在售蓝山 DHT-PHEV 售价区间为 27.38 万-30.88 万元。(36氪AUTO)

广汽集团携战略新车及智能化新计划亮相北京车展
2024-05-10

4月25日,2024北京车展拉开帷幕,广汽集团携旗下五大整车品牌参展,自主品牌“双子星”重磅首发两款新车。同时,广汽集团发布“智行2027”行动计划,希望在现有智能化优势基础之上,通过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升级以及智慧立体出行场景的打造,实现在产品体验和出行场景上的领先,为万亿广汽宏伟蓝图增添智能化支撑。在中国品牌全球向上的崭新时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汽车出口量也在2023年首次跃居世界第一。瞄准此发展机遇,广汽集团旗下各整车品牌纷纷推出重磅车型抢占市场,冲击世界一流。作为智能电动车头部品牌的广汽埃安,在车展上发布了首款全球战略车型第二代AION V,为全球消费者带来先进、新潮、好玩的智能新科技。第二代AION V不仅具备传统经典车的优秀品质,更将23项突破性科技集于一身,拥有自进化AI座舱、国际宽温域750km长续航等8大核心用户价值,将树立中国新能源出海的新标杆。同时,为进一步加速广汽埃安全球化步伐,提升全球用户的认知度,广汽埃安品牌宣布全面启用AION标。第二代AION V也成为首款应用AION字母标的产品,新车将于2024年7月全球上市。(36氪AUTO)

增配不增价 2024款哈弗猛龙全系焕新16.58万元起
2024-05-08

新车增配不增价,售价16.58万~19.28万元。2024款哈弗猛龙Hi4 102 Pro和Hi4 145 Pro标配255/60规格轮胎、19英寸轮毂、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等六大高感知配置,增配价值3000元;Hi4 145穿越版更是在Hi4 145 Pro基础上升级后桥差速锁、抬头显示等九大超高感知配置,增配价值20000元。2024款哈弗猛龙以亲民定价实现“科技平权“,成为新能源全场景方盒子SUV购车首选。2024款哈弗猛龙采用“方圆之道 精致之美”自然之道的设计哲思,规圆矩方的前脸造型,配合三条横向格栅大气舒展,方正大灯点缀,将古典哲学和现代工业设计和谐结合,打造中和之道的精致底蕴。车身侧面及车尾借助"雕梁画栋"的中国古建细节之美,配合匠心专注的巧思雕琢,轮眉、后面尾灯、以及整车包围等,在细节上更是创造"方盒"设计巅峰,做到方圆并济。2024款哈弗猛龙升级搭载了L2+级辅助驾驶功能,NOH高速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和智能泊车等配置一应俱全,除了实现高速功能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及车辆的泊入、泊出任务,支持融合泊车、遥控一键泊车、循迹倒车等场景。(36氪AUTO)

探馆北京车展腾势展台,腾势打造的“帕梅”
2024-05-08

在车展前夕,36氪AUTO探馆腾势展台,作为腾势旗舰轿车的腾势Z9GT正式发布,它是艾格又一巅峰之作,车型线条动感,整体视觉重心向后,顶级超跑感,堪称帕拉梅腾&法拉腾。在北京车展之前,腾势Z9GT已经在德国亮相,预测该车型将会是一款全球车型,将担任比亚迪高端出海的第一战。在科技配置上,腾势Z9 GT同样不遗余力。新车搭载了最新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具备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车道保持等多项功能,大大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新车还配备了先进的音响系统和多媒体娱乐系统,为乘客带来更加丰富的驾乘体验。除了腾势D9之外,腾势N7和MPV车型腾势D9也赫然在列。首先,腾势N7搭载了全球首发的智慧六联屏,配备6nm制程芯片和5G智能网联系统,确保了智联交互的聪明又快捷。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提升了车内科技感,更让用户在行车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智能的交互体验。腾势D9其成功秘诀在于巧妙融合了传统MPV的舒适性与新能源的高效性。在保持与别克GL8相当的空间感、乘坐舒适度的同时,通过新能源技术的植入,提升动力平顺性和使用经济性,为消费者提供了超越传统燃油MPV的全新体验。(36氪AUTO)

宾利汽车携个性化定制部门MULLINER多款力作 亮相2024北京国际车展
2024-05-06

2024年4月25日 宾利汽车携品牌旗下个性化定制部门MULLINER多款至臻匠作亮相2024北京国际车展,全球限量一台的欧陆GT敞篷版S车型于北京正式揭晓,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现已售出。MULLINER车身定制杰作宾利Batur车型首度在华公开亮相,并首次采用碧海蓝漆色呈现凌厉外观。品牌超豪华旗舰力作添越长轴距MULLINER版与宾利飞驰插电混动雅度版亦同登奢华展台,展现叹为观止的定制细节。“作为全球历史最为悠久的车身定制商,宾利汽车位于英国克鲁的MULLINER部门能够根据客户的喜好和需求打造独一无二的专属座驾,从而彰显每一位宾利车主独特的自我表达。”宾利汽车MULLINER和赛车运动总监Ansar Ali分享道,“我们很高兴看到宾利客户对于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旺盛需求,2023年全球市场有四分之三的客户在MULLINER部门提供的460亿种标准配置搭配组合之中,为他们的宾利座驾选择了个性化定制增项,这一需求较2022年同比增长43%。其中来自中国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委托,亦启发了MULLINER团队设计师的定制灵感。”(36氪AUTO)

查看更多快讯
最新要闻
起亚杨洪海:“油电并行”布局应对中国市场
紧随中国市场求变。
2024-05-10
五菱产品营销中心总经理赵奕凡:价格上还有很大下降空间
加大技术研发。
2024-05-08
长城炮张昊保:20天狂揽20亿流量,背后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被流量浸润的长城炮。
2024-05-08
广汽埃安古惠南:向海外市场要增量和溢价
出海是最值得做的一件事。
2024-05-06
兰博基尼首席技术官Rouven Mohr:混动是品牌当下最优解
Urus SE的推出是品牌电动化规划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2024-05-06
2024第四届车身大会
2024年4月26日,第四届车身大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大会为期两天,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