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人Auto”(ID:meirenauto),作者:李馨婷,编辑:李欢欢,运营:牧歌,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我们刚刚度过的,大概是史上最热闹、最火爆的五一假期了。
据交通运输部通报的数据显示,4月29日至5月3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27019万人次,日均发送5403.8万人次。其中,公路预计日均发送3261.8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99.1%。
出于种种原因,依然有不少电动车主自驾出行,“排队四小时、充电一小时”的窘迫画面再度上演。
当新能源车渗透率一举冲破30%大关,尴尬的是,补能依然是电动车主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在成都工作的陈莹算是领教了这个五一的火爆,开售时间刚过一秒,回攀枝花的高铁票便被一抢而空。 她满怀期待地下了候补订单,等待两周却连一张单程票都没等到。4月28日,陈莹彻底放弃了候补通道,想到五一期间高速公路可以免费通行,她决定开电动车自驾回家。
显然,过往电动车主曾遭遇的“排队四小时、充电一小时”的窘境,还没有对陈莹形成足够的警示。陈莹 觉得大不了还可以动用保险公司赠送的拖车服务,抱着几分乐观预判,她甚至连沿途什么位置有充电站都没有 搞清楚就上路了。4月28日下午4点,陈莹载着妈妈和一位朋友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她已经计算好了,这个时间启程,下高速时正好能赶上高速免费时段。
陈莹的车是一辆极狐阿尔法S,续航里程525公里,出发时表显剩余440公里。买这车主要是满足她的通勤需求,至今没跑过长途。不过,她乐观判断,从成都开到攀枝花,走京昆高速,全程大概600公里,车程7小时左右,中间大约充一两次电足够了。
开局比较顺利,他们用两个多小时便驶完全程的三分之一,路过荥经服务区时,陈莹看了一眼显示器,还有200多公里的电量,在这里充电似乎有点“鸡肋”, 她打算继续开60公里 ,到汉源服务区再充电。没想到,当她抵达汉源服务区时,发现这里竟然没有充电桩。好在表显还有100多公里,开到石棉绰绰有余,到了石棉服务区,总算找到了充电桩。但是,硕大的服务站,只有4个充电桩运营,并且在她前面 已经排了十几辆电车。
说走就走的轻松心情消失了,陈莹陷入了纠结 ,继续前进还是在这里排队?快充状态大约半小时可充80%电量。粗略估算,陈莹要等待两三个小时才能充上电。
此时陈莹的车表显剩余90公里电量,距离下一个服务区菩萨岗服务区还有60公里,理论上讲,电量足以支撑她到达菩萨岗。陈莹在地图软件搜索过,确认菩萨岗服务区有空闲的充电桩,她决定“冲一把”,顺便“试试90公里的表显开60公里能不能行”。
但现实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
出发时成都就在下雨,到了雅安雨下得更大,此时已经快到晚上9点,温度越来越低。更要命的是,去往菩萨岗服务区的路几乎全程上坡。种种因素导致耗电量大大增加,仅开出30公里,车上的电就迅速耗光了。
靠着最后的“隐藏电量”(电动车没电后,还可以启动,再开一段距离),陈莹以4-5公里/时的龟速向前滑动,但这个速度在高速路上行驶显然是行不通的。不幸中的万幸,路边刚好停着一辆拖车,司机过来询问了一番,拉着三人的车上路了。
此时,他们还没意识到,一段 “囧途” 才刚刚开始。
花了300元拖车费,终于抵达菩萨岗服务区,陈莹远远看到,菩萨岗服务区也只有4 个充电桩。不少同病相怜的电车已经挤满了停车场,管理员走到陈莹车边,塞给她一张纸——15号。排队充电的车太多,得靠排号维持秩序了。已是晚上10点,陈莹苦苦等待了7个小时,直到次日凌晨5点,才终于充上电,彼时后面的车已经排到了50多号。
一位同在排队充电的车主与陈莹闲聊, “他们(拖车)都忙疯了,生意异常火爆。凌晨两三点还在往服务区拉车。 ”这位车主曾经打12122高速救援电话,请求拖车帮忙,但需要拖车的人太多了,他左等右等也 等不来,就在路边叫了一辆“野生”拖车,5公里花了600元。
在停车场排队充电的那晚,除了与其他车主聊天,陈莹始终紧盯着排队实况。她一刻也不敢休息,毕竟充电桩没有专人维持秩序,她怕被别的车加塞。 “通往充电桩的路很窄,大家都停在路上的话就堵死了,只能车停在旁边,人下车盯着。 ”排在她前面的热心车主自发担任起维持秩序的角色,指挥车辆出入,组织大家排号。
高海拔、低温也增加了排队充电的难度。下了一天雨后,晚上温度直降到3度,凌晨3点甚至下起了大雪, 排队的车都是电量几乎耗尽的状态,也没法启用空调取暖。菩萨岗服务区没有酒店,便利店晚上11点多就关门了。 陈莹 和妈妈把行李箱里的衣服有一件算一件全部披在身上保暖。
同行的人正好有朋友路过,搭朋友的油车先走了,晚饭,陈莹和妈妈吃了随身带的几个面包,饥寒交迫 地缩在车里熬时间。戏剧性的一刻来了,陈莹意外收到了高铁票候补成功的通知,后悔开电车出门的情绪在那一刻到达了顶点。最后 ,陈莹伸出冻僵的手指,哆哆嗦嗦忍痛把票给退了,“还花了我几十块钱手续费! ”
即便如此,陈莹都觉得自己还算幸运。她看到几辆车,大概是用隐藏电量滑行了太久,电量彻底耗光,被拖车拖来时车门已经关不上,车窗也摇不起来。其中一位车主带着三四岁的小朋友,坐在车里瑟瑟发抖,大家帮忙把他的车推到充电桩附近,先充一点电应急。有辆车电耗得太彻底,怎么也充不进去电了,直到陈莹第二天早晨充完电离开,那辆车还在原地等待拖车拖去维修厂,车主更是不知所踪,这个假期恐怕是被毁了。
▲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在排队等候充电。 图 / 视觉中国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 3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34.2%,也就是说每卖出十辆车其中就有三辆是新能源车。然而尴尬的是,开电动车远途出行,依然是一件令车主焦虑不安的事。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喊了这么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在推进中。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曾提出,截至2030年我国新能源车桩比要达到1:1。 而据中信证券研报分析,截至2022年底,我国存量车桩比为 2.5: 1,存量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比例约为 7.1:1,距离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尤其在高速路段,充电桩仍然比较稀缺。
张佳在某充电桩投建企业工作,他向每人Auto解释,高速公路服务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已经铺设得比较满了, 如果要大规模建设充电桩 ,一方面需要更大的面积,即扩建服务区; 另一方面,部分服务区的电容量不够,还需要铺设新的高压电网。 “地还能解决,电的话难度就大了。 ”
与此同时,不管是车企还是经营充电桩的企业,都有盈利的压力。而高速公路的充电桩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只在节假日客流爆满,远不如在城市内铺设充电桩“实惠”,因此企业缺乏动力在高速公路布局充电 桩。两方面因素叠加,高速公路充电桩的生意便只有国家电网主力在推,但单凭一己之力,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另外,高速公路补能需求以快充为主。 目前,最常见的快充桩有60kW和120kW 两种,粗略估计分别能够在一小时、半小时左右给一台续航为500公里的电动车充满电。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虽然国家在大力布局,但旧充电桩里慢充桩的比例还是很高。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 截至2022年,国内公共充电桩有179.7万个,其中直流快充桩只有76.1万个,这些快充桩仅有约2 %位于高速公路(根据交通运输部2022年10月公布的数据计算) 。
走下高速公路,一些自驾热门目的地面临同样的问题。以新疆、西藏为例,截至2023年1月16日,西藏拉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2105辆。2022年新疆整体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5万辆,与北京、上海超过50万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相差巨大。企业总是优先在新能源车保有量高的地区建设充电桩,因而不同城市间铺桩量严重不均。而充电桩数量不足,反过来会影响当地居民购买新能源车的意愿,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 即使充电设施布局完善,电池端也要跟上才行。上述分析师认为,虽然近来车企推出的新车 都在向超快充靠拢,但目前的存量新能源车,能够支持高速充电的车型并不多。可以说2022年以前的车型,还无法兼容 4C(15分钟充满)充电效率,甚至很多车型也达不到半小时充满电的水平。
张佳坦言,要把充电桩升级到360 kW并非难事,但车辆电池无法与之匹配是个问题。因此,目前而言增加充电桩数量才是更为实际的解决方案。
上述种种难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开电车长途出行,将持续困扰着众多车主。
回想起从成都到攀枝花的糟糕旅程,尤其是困在半路得知候补到高铁票的那个瞬间, 陈莹感到又恼又悔,“下次应该不会开电车自驾了,还是等(候补)抢票吧” 。在菩萨岗服务区遭遇电车“趴窝”的车主里,也不乏家里有油车有电车,最后选择开电车自驾出行的。在花了数百元拖车费,被迫滞留在服务区度过 窘迫的夜晚之后,他们的肠子都要悔青了。
▲ 武深高速广东龙门县段某服务区,正在充电的新能源车。 图 / 视觉中国
与陈莹遭遇海拔提升、雨雪交加的极端处境不同,张佳这次五一自驾还算顺利。出于职业习惯,他一路都在留意高速公路充电桩的使用情况。
5月3日,高速路段迎来返程高峰,几个服务区的充电桩前排起了长队。张佳注意到快充桩的质量已经比之前提高了不少,印象最深的是在衢州服务区有 5 个快充桩,功率都是120kW、双枪的,并且都能够正常使用。张佳还记得当年充电桩刚刚投放时,“很多桩只是摆个样子,基本都是坏的,或者功率很低,派不上什么用场” 。
顾戴杰是卫莱电充电站管理有限公司的投站总监,这家公司是公牛的宁波总代理,与星星充电、特来电等头部公司有合作,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投建、运营充电站。据顾戴杰介绍,2020年3月开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国家纳入了新基建产业之一,土地、电力资源的审批相对放开,并投入了大量资金鼓励充电桩铺设。
以宁波卫莱电为例,顾戴杰粗略估计,每 新 建一座充电站,平均单把充电枪的成本在6万元左右,假如 充电站的规划规模是20把枪,建设成本约为120万元。在补贴政策下,建一座充电站的成本可以降至70万元左右,这极大促进了充电桩的建设。
并且,相关补贴政策也在不断调整。顾戴杰介绍 ,以前国家补贴的方式是建设补贴,简单说就是建好充电桩就能领钱,目的是广铺充电桩。现在政策慢慢变为运营补贴,即在充电桩投入使用后,按耗电量补贴,这样就降低了 “ 僵尸桩 ” 出现的可能性,企业也更有动力去维护充电站。
车企也在为缓解用户的充电焦虑猛下功夫 ,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换电和超快充。
今年五一,蔚来给车主提供了高速公路免费换电服务。杨逍和丈夫开着一辆蔚来ET5从上海前往南昌、长沙、武汉游玩,去程换了四五次电。她对换电模式很满意,往返2000多公里的路途,只在返程回上海时在仪征高速路段遇到了排队。
在顾戴杰看来,换电不失为一种解决用电焦虑的办法,但现阶段还难以铺开。 因为新能源车电池型号参差不齐,没有统一标准。并且投建换电站的成本颇高,蔚来为此没少遭受质疑 。
眼下,换电还难以惠及其他品牌车主。以特斯拉、小鹏、理想为代表的多数车企,选择的解决方案是超快充技术。
2022年9月,小鹏G9正式上市,这是国内首款基于800V高压SiC平台打造的量产车型,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在去年8月举行的超级补能发布会上,小鹏提出到2025年,再建2000个超快充站,其中的超充桩最高充电功率可达480kW。
2023年4月17日,蔚来首批15座500kW超快充站上线,其中包括G3京台高速万庄服务区北京方向、S2广河高速中石化中新服务区广州方向、河源方向三个位于高速公路的快充站。在2023上海车展上,理想也开启了4C超级充电站试运营。
▲ 蔚来汽车换电站 。 图 / 视觉中国
或许,随着众车企的努力,电动车主的充电焦虑终将成为过去,不过这需要多长时间,恐怕谁也说不清。电动车主选择在节假日自驾出行,还是需要提前规划好补能计划 ,必要的时候暂时驶离高速路、前往市区充电。
5月3日,陈莹踏上了从攀枝花回成都的返程 ,距离菩萨岗服务区2公里处,已经开始堵车了。好在这次她早有准备,在上一个服务区加满了电。
(应受访者要求,陈莹、张佳、杨逍为化名)
9月20日 2024款小鹏G9于昨晚正式上市,全系共5款配置车型,售价26.39万元起,并将实现上市即交付。新款G9标配扶摇架构,进一步强化了“智能、性能、电能”三能技术优势,在充分吸收市场经验和用户反馈后,以更具竞争力的价值力体系重新宣誓了统领30万级智能纯电SUV市场的决心。在欧洲四国陆续实现交付后,小鹏G9还将在明年进军德国市场。2024款小鹏G9依托扶摇架构,在标配智能驾驶和全域800V高压SiC平台基础上,搭载域控智能底盘的极致设计理念,体现了小鹏汽车对于智能、性能、电能“三能战略”的极致追求。凭借技术优势及对产品的精心打磨,新款G9涅槃重生。2024款小鹏G9搭载XNGP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具备国内首个且唯一的XNet深度视觉感知系统,落地无图、全场景、点到点的智驾功能,实现全国好用、全程好用。此外座舱方面搭载了全球领先的“全场景语音2.0”,在无网络场景下依然支持600+语音指令,更有像乐高积木般灵活定制的“智慧多场景座舱”,提供个性化用户体验。(36氪AUTO)
9月24日,吉利银河L6举行三车高速连续追尾“魔鬼碰”测试,最终凭借神盾电池系统的优异防护能力,吉利银河L6打破新能源汽车“逢撞必烧”魔咒,在高速前后夹击追尾中电池包、油箱、高压系统“分毫未损”。此次三车高速连续追尾碰撞试验,主要模拟日常用车场景中下雨湿滑的高速路上,在突然团雾、路面湿滑、前方视野受阻的条件下最容易发生的连环追尾事故。吉利银河L6发现前方车辆停止后,进行紧急制动,速度降低至40km/h速度撞上前车(较大的厢式车);发生碰撞后,吉利银河L6后方车辆因反应不及时,以100km/h速度追尾吉利银河L6。国家标准试验整车追尾碰撞时速是50km/h,此次100km/h高速追尾碰撞的能量是国标后碰试验的4.49倍,而目前行业最高追尾碰撞试验时速为80km/h。吉利银河L6基于e-CMA架构打造,秉承了CMA架构原生安全设计理念,配置全新一代雷神电混技术,可以说在安全方面是具有“天生的好底子”。例如,面对高速被追尾的场景,e-CMA架构对油箱、环抱式ODP、高压线束、燃油管路布置优化,V字形后护板等后碰撞传力路径优化,形成对电池包的潜艇级防护。(36氪AUTO)
9月16日,吉利银河L6正式上市,推出60km纯电续航AIR版型、PLUS版型和125km纯电续航PLUS版型、MAX版型及星舰版型共五款车型,全国统一零售价为11.58~14.98万元,在节能和性能方面,吉利银河L6也做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在新一代雷神电混8848的赋能下,吉利银河L6在WLTC工况下拥有同级最长综合续航达1370km,据前不久的实测数据显示,其百公里亏电油耗仅为3.61L,百公里加速仅需6.3s,极速更是创下247km/h的“最速电混家轿”纪录。此外,e-CMA智能超电架构原生的29100N·m/deg车身扭转刚度,以及前麦弗逊、后四连杆独立悬架组合,让吉利银河L6在湿地麋鹿测试中的车速达到80km/h,远超同级。更值得期待的是,吉利银河L6星舰和MAX两个版型将在年底通过OTA的方式,为用户推送“银河管家哨兵模式”,可实现驻车状态下的车辆24小时360°实时监测,并在必要时向用户推送提醒消息。(36氪AUTO)
。据悉,应急浮水能力将在仰望U8车型上实现全系标配。仰望U8应急浮水技术的研发,是为了在暴雨内涝和野外涉水遇险等场景下,让车辆浮水能力能够像安全气囊一样触发,在紧急时刻最大限度为用户提供被动安全。仰望U8的应急浮水能力采用被动触发,当用户通过星河曲面屏开启涉水模式并开始涉水后,车辆将通过多种传感器对涉水深度、车身姿态、车轮滑移状态等进行监测,若符合浮水条件即自动触发应急浮水,实现车辆在水中进入漂浮状态后的前进、转向等操控。在应急浮水状态下,仰望U8能够实现30分钟内无车内显见流动积水,更不会下沉,并能以最快3km/h的速度前进,使车辆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减少用户意外漂浮后的恐慌。在与浮水相关的制造工艺层面,仰望U8进行了5大技术突破,累计62项创新设计,不仅让车身与涉浮水相关的焊点和螺柱以99.97%的合格率突破了行业平均合格率,同时在白车身和彩车身涂胶部位也采用了更严苛的工艺标准。动力系统上,仰望U8与浮水相关的技术专利和创新多达133项,而在整车及零部件密封方面,仰望U8也都做了全新的优化设计,最大程度确保车辆在浮水状态下的防水能力。(36氪AUTO)
2023年9月5日,阿维塔12在德国慕尼黑全球首发。新车定位为豪华中大型新能源轿车,将会提供两驱和四驱版本。阿维塔12采用无后舷窗掀背设计,车身尺寸超过阿维塔11,长宽高分别为5020mm*1999mm*1450mm,轴距为3020mm。阿维塔12的座舱采用Gentle Tech极简设计概念,减少了物理按钮的数量,只保留实用度高的必备按键, 同时搭载全球首创轿车前排双零重力座椅,能够实现一键躺平。智能配置方面,阿维塔12配备了高清流媒体外后视镜,并搭载HarmonyOS 4.0和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ADS 2.0。据阿维塔官方介绍,阿维塔12将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市场开启交付,后续交付海外市场。此外,阿维塔还将在明年推出2款全新产品。(36氪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