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界,来了新的机器人
卡门精选2023-04-04
车联网行业
自动充电机器人,将成新能源时代必需的基础设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解码Decode”(ID:kankeji001),作者:解码工作室,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3万辆,到了十年后,新能源车的年销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88.7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7%。有机构甚至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破千万辆。 

但是,在这凶猛增长的背后,配套设施的发展却一直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最明显的就是充电桩的缺口,成了无数车主吐槽的焦点之一。 

从最直接的公共充电车桩比来看,中国目前仅为7:1。与之相对应,欧洲开了几年“倒车”,公共车桩比从五年前的6.9:1降低到了现在的16.4:1;美国更甚,其目前的公共车桩比达到了24:1。 

基础充电设施配套的不足,仍然是中国消费者乃至世界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顾虑之一。即使是在那些充电桩看似足够的地区,也还存在着诸多棘手问题。 

以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充电桩建设最快的城市上海为例,截止到2022年底,上海全市的公共充电桩数量12.2万根,电动汽车数量94.5万辆,公共车桩比为7.7:1,充电基础设施同样存在较大缺口。 

现实环境中,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着众多错配问题,例如充电结束的新能源车无法立即离开充电桩、充电桩车位被非电动汽车侵占、电动出租车在高峰期无法找到充电桩......这些都成了横亘在新能源车主面前、难以通过单纯建设充电桩来解决的棘手问题,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维持一阶段时间高速提升后进入瓶颈期的原因。 

可以说,新能源行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优先配套发展补能这一环节。目前,配套补能方式分为两种,其中之一是固定充电桩建设,但当其推进到老旧小区和低线城市后,受限于电路改造、容量限制等原因,正在面临降速的问题。其二是移动充电,这个新型补能方式正在越来越被业内重视,或许是下一阶段电车补能的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伴随着机器人产业快速的发展与800V高压超充技术的逐渐普及,自动充电机器人脱引而出,或许会成为下一阶段电车补能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车找桩”到“桩找车”

从全球范围来看,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并且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硬件、网络、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发展下,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场景的自适应能力越来越强,机器人在各领域加速渗透,属于“机器人+”的大时代已然来临。 

2014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公司开发了一款名叫PowerHydrant的机器人产品,在机械臂的协助下,车主可以轻松地对新能源车进行自动充电,这大大减轻了人们双手的负担,也正式拉开了自动充电机器人发展的序幕。 

一年后,特斯拉推出了一款蛇形自动充电桩。当汽车停靠在蛇形机械臂附近时,系统接收充电信号,蛇形机械臂通过摄像头定位到充电口的位置后引导蛇形机械臂运动到充电口位置处,并进行准确地自动插接充电。 

此类基于传统关节机械臂的固定式自动充电系统,省去了车主们的亲手插拔充电枪的过程,大大提升了车主们的充电体验。但问题也很明显,这类设备的重点在于自动,即取代手工操作的环节,却没能实现移动,解决场地的限制。即,这类自动充电机器人,仍需车主泊车于机械臂“鞭长可及”的范围内才能完成自动充电。 

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车主们期望不再受限于某个停车位,随时随地获得电能补充,于是带有AGV小车的移动式自动充电机器人便应运而生。 

2018年,三星电子发布了一款名为EVAR的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设备,当新能源汽车的驾驶员要给车辆充电时,只需要将充电位置信息作为数据传输执行任务,EVAR即可移动至停车场任意位置的新能源汽车处,然后自动连接充电器,完成充电。 

在EVAR发布后,“动起来的充电机器人”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众多车评家纷纷表示,这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移动充电宝,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充电机器人。 

但是,在自动充电机器人“动”起来的同时,许多连接适配方面的难题也接踵而来,比如充电时车主必须将智能手机标记到壁挂式设备、需要人工将特殊的EVSE适配器连接在汽车牌照上......这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无疑还是太过繁琐,稍欠智能的操作,也成了当下企业们要着手的重点。 

而在连接适配的技术问题之外,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自动充电机器人同样还有着其他方面的隐忧。比如存在着明显的充放电功率低和载电量不足的问题。 

其实,即使到今天,自动充电机器人作为小型的移动充电站,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如果强行提高功率,那么势必会产生更多的副反应与副产物,若想要保持长期的健康运行,就必须选择性地放弃一部分的功率。 

而载电量则直接决定了成本,如果将单个机器人的电池提升至上百千瓦时,那么其体积势必变得极其臃肿,因灵活性带来的经济效应将会大幅削弱,所以目前的自动充电机器人在充满电后也只能为两三辆甚至一辆新能源车充电。因此,充电机器人看似不是一项那么庞大的产品工程,实际却需要材料、高压快充、自动驾驶、自动化操作等多项技术的跃升,才能够保障实现足够优质和让用户买单的用户体验。 

更重要的是,充电机器人的未来价值值得深思。 

在新能源快速发展、尚未成熟的时代,自动充电机器人可以显著发挥其高效率服务、平衡电网压力的优势,但其本质仍是一个类似换电站的过渡产物。如果到了电动车全面普及的阶段,充电桩覆盖低线城市的所有车位时,自动充电机器人的价值还有几何?高峰期充电桩资源的错配又能支撑起多大的充电机器人市场?这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集成多项底层技术,充电机器人赛道冲出黑马

不过,即使自动充电机器人在历经十数年的发展后仍然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但在汹涌的需求之下,却并没有影响赛道涌入越来越多的玩家。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的落地、量产、商用也在不断地推进,而恰恰因为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对于那些真正打磨技术、潜心沉淀的企业来说,反而是一片商业的蓝海。 

就国内而言,爱驰汽车、一汽红旗、能链智电等企业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解决方案。 

2020年,爱驰汽车推出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CARL。在车主下单后,CARL通过GPS自动找到车位并为车辆充电,充电完成后,CARL会自行回到充电设施为自己补充电量。而在充电效率方面,以电池容量63kWh的2021款爱驰U5为例,使用充电机器人的60kW直流快充可以在40-50分钟内便可完成充电80%。 

一汽红旗官方则在2022年公布了首款可移动智能充电柜机器人。该移动智能充电机器人采用了12V三相异步电机驱动系统,驱动效率高达81%,充电过程中机器人还可以根据车辆需要实时调整充电功率。 

近年来名声鹊起的能链智电,也在近日宣布推出了自己的充电机器人。据称,该款自动充电机器人融合了一键下单召唤、自主寻车、智能充电、自动结算、自动回仓补电等功能,车主停好车辆后,只需要移动端下单,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实现了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跃迁,表现更为惊艳。 

作为一款由移动机器人底盘、自动驾驶系统、储能电池与功率模块、深度相机协作机械臂、智能调度云平台等主要模组组成的一体化自动充电机器人。能链智电充电机器人与市面上已存的自动充电解决方案相比,智能化、可移动是其显著卖点。 

根据能链智电方面介绍,在车辆停好后,车主只需打开APP,输入所在位置,能链智电云端会综合车辆位置、距离、电量等因素,派遣区域内最合适的充电机器人前往。前往途中,充电机器人可凭借携带的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等多传感器融合实现主动避障,自动导航至目标车辆所在位置。 

到达泊车位置后,机器人能通过摄像头采集车辆充电口图像,并利用深度神经网络与3D视觉算法结合,精确定位充电口所在位置,引导机械臂高精度插枪,开启充电模式。充电完成后,机器人会自主驶离,并根据剩余电量的多少,决定是否执行下一次充电服务,或是回到补能处,为储能电池模组自主补能。 

目前,能链智电发布的这款自动充电机器人已经进入服务状态,算得上迈出了从“能用”到“好用”的一大步。 

写在最后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的前夕,在拉斯维加斯的CES展览馆中一片类似地摊的展览位上,一位中国留学生展示了最早的“移动电源”概念产品,他通过一个控制电路将几节AA电池拼凑在一起,因为能在任何地方给其他数码设备供电,这个不起眼的东西,引起许多参展商的关注。 

但由于彼时电芯的制造工艺并不成熟,且智能手机市场也尚未启动,没有真正市场需求的充电宝,更多的只是一种新概念炒作。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充电成为蓝海,撑起了一个又一个独角兽企业。 

新能源车自动充电机器人的出现与智能手机移动电源有着同工之妙,其作为一种临时快速补电的方式,或将与现有的固定式充电模式、换电、无线充电等形成互补的统一体,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电动汽车补能生态。 

不仅如此,随着车机数据打通和机械臂自动拔插技术的进步,机械臂自动充电技术还可以与充电桩进行融合,进而实现充电站服务的自动化和无人化,而用户也可以在充电场站享受购物、按摩等周边服务,这些场景都有着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未来汽车日报系信息发布平台,未来汽车日报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快讯
13.58万元起售,宋L DM-i正式上市
昨天

7月25日,比亚迪王朝全新中级SUV宋L DM-i在开封上市,新车基于新技术、新平台、新标准打造,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3.9L,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1500km,以“大宋”之名开创SUV油耗3时代,颠覆用户对中级SUV的油耗续航认知。宋L DM-i此次推出纯电续航里程75KM、112KM和160KM三个版本,共5款车型,售价13.58万-17.58万元。极致低能耗带来超长续航,宋L DM-i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达1500km,宋L DM-i基于新一代插混整车平台打造,引领中级SUV向更优越驾乘空间和更高级驾乘体验进化。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80*1898*1670毫米,轴距达2782毫米,比途观L Pro(4735*1842*1682毫米)更长更宽,带来更宽奢的空间体验。纯平后排地板、超宽横向空间,让后排中座成为“C位”,加上宽舒云感座椅,带来前排头等舱、后排大沙发的舒适出行体验。超大后备箱可轻松放下全家行李,更可纯平放倒变身双人床,不管全家购物还是惬意露营,都能轻松满足。(未来汽车日报)

售价14.99万元-21.29万元,深蓝S07正式上市
昨天

7月26日消息,7月25日,深蓝汽车全球战略车型“深蓝S07”正式上市,共推出增程加纯电10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14.99万元-21.29万元,同时全系车型限时优惠1万元,其中215Max增程版、215Max乾崑智驾ADS SE版、215Pro增程版为深蓝S7经典再升级版本。深蓝S07左手深蓝超级增程,右手华为乾崑智能,在20万级中型SUV市场,携20大同级首发、50大同级领先的科技配置,打造同级领先科技含金量。随着的深蓝S07上市,意味着智能驾驶技术步入普及化新阶段,不仅满足了用户的智驾需求,也重新定义了智驾体验的价值感。华为乾崑智驾采用主视觉方案,与特斯拉纯视觉逻辑相同,在决策和规划时更加类人化,行驶轨迹更接近人类驾驶,拥有更高通行效率。但在华为乾崑智驾背后,有华为大数据模型为支撑,这一点与特斯拉纯视觉方案截然不同,实现了对驾驶环境的全方位感知和精准决策。同时,大数据模型还具备强大的学习和迭代能力,能够不断优化算法模型,提升驾驶辅助的精度和安全性。特斯拉在复杂场景下的理解能力和决策精度上,往往难以与华为乾崑智驾相媲美,这也是深蓝S07比肩特斯拉的底气。(未来汽车日报)

智能可变硬实力+高端制造赋能,长安启源E07预测售价30—50万元
2024-07-23

月19日下午,全球首款基于SDA平台打造的智能可变新汽车(一车抵多车,出游变身“SUV形态”、通勤变身“轿跑形态”、装载变身“皮卡形态”)——长安启源 E07 携变形金刚在长安汽车数智工厂重磅亮相,长安数智工厂拥有国内首创的全自动化柔性无人化压铸生产车间,主要包含熔化、压铸、后处理、机加、装配五大工艺,拥有4台7700吨压铸机,长安启源E07采用的行业领先的前、后一体化压铸工艺,实现了将163个件集成为2个零件,铸件时间仅用110秒,首创一模两件的压铸工艺,可实现保险杠件和一体压铸件分开设计,通过机械结构缓连,保证汽车在常规碰撞中不伤一体铸件,减少碰撞后的维护费用;通过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应用,使长安启源E07整车重量降低20%,比Model X的整备质量轻100多公斤,操控更敏捷,响应更积极;同时扭转刚度提升24%,弯曲刚度提升23%,碰撞吸能效率提升54%,整车安全满足严苛的2024版C-NCAP五星安全标准。(未来汽车日报)

奇瑞SUV瑞虎8L开启预售,预售价14.77万元起
2024-07-18

7月17日,在2024奇瑞粉丝节上,奇瑞瑞虎8家族新旗舰瑞虎8L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14.77万元起。瑞虎8L定位5+2 座智享大家庭 SUV,首先带来越级宽大的5+2座12种灵动空间,既保证了每个位置的宽敞舒适性,也能轻松装下钓具、天幕、滑雪板等户外装备,满足多种出行场景的装载需求。另外,瑞虎8L还拥有0重力一键舒躺女王副驾等一系列豪华配置,以及全面出众的NVH性能,用户可随时畅享极致舒适体验。动力方面,瑞虎8L搭载奇瑞自研的鲲鹏2.0T发动机,配搭奇瑞自研的孚祯8AT,新车百公里加速达到8秒级。与此同时,瑞虎8L配备全场景智控四驱,除了3种基础驾驶模式外,还提供4种越野模式,无论是泥泞、沙地还是雪地,都能通过强大的四驱系统,带来媲美硬派越野的全场景通过性,满足用户偶尔下道露营的需求。用户在预售期间交2000元大订,可抵10000元购车款,让利力度十足。与此同时,用户可享8.8元小订抽奖(100%中奖)。对于大订用户,在丰厚购车款的基础上,还可获赠3000元露营套装,并可至高享15000元置换补贴。此外,预售期间订车用户,可享整车终身质保(首任车主)。(未来汽车日报)

联手商汤AI大模型 “空间王者”L380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4-07-08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拉开帷幕。大会战略合作伙伴商汤科技在7月5日主办的“大爱无疆·向新力”论坛上发布对标GPT-4o 的“SenseNova 5.5”大模型体系。而作为首个搭载商汤“SenseNova”AI大模型的汽车产品,LEVC旗下豪华纯电MPV——“空间王者”L380也亮相WAIC。除此之外,LEVC联席CTO于童也出席上述论坛并作主题演讲,详解L380如何开启轮上空间新纪元。于童表示,“基于行业第一的空间利用率和空间灵活性,L380已经成为能够激发AI大模型无限潜能的智能底座。而在未来,AI大模型也将赋能智能汽车完成更全面的智能体验升级。”LEVC起源于1908年,在百年历史长河中始终聚焦高端商务出行,为全球超过10亿人次提供宽敞舒适、优雅的出行体验,成为全球出行领域的领军者与文化名片。而随着吉利在2006年的股权收购以及2013年的全资收购,LEVC最终成为吉利全球化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并开启全新征程。(36氪AUTO)

查看更多快讯
最新要闻
广汽埃安第二代AION V上市,直指全球市场
售价区间12.98万-18.98万元。
23小时前
2024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
2024年7月12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4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论坛为期两天,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2024-07-18
2024汽车数字钥匙技术论坛
​2024年7月10日,盖世汽车2024汽车数字钥匙技术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
2024-07-18
上半年销量突破133.4万辆,长安汽车储备竞争粮草
阿维塔品牌下半年将推出增程产品。
2024-07-10
顶配售价不超20万,零跑C16能否打开新的增长点?
以性价比抢占市场。
2024-07-08
试驾翼真L380:用“大空间”破局
官方指导价37.99万元-47.99万元。
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