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新能源之都」,城市在内卷
秦章勇2021-12-03
行业
好戏刚开场。

来源:pixabay

编者按

2020年,新能源汽车股票集体上演疯狂飙涨,蔚来市值年涨幅超过12倍、特斯拉更是站上全球车企市值之巅。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片火热,引发各地政府极大投资热情。上海、合肥、南京等城市“抢项目”、“抢人才”,一场关于“新能源之都”的角逐悄然开场。本篇为《谁才是“新能源之都”》系列报道完结篇。

作者 | 秦章勇

编辑 | 李欢欢

20年前,为了争夺“东方底特律”的称号,长春、重庆等汽车老城不惜举全城之力抡锤造车。然而在市场换技术的时代,地方汽车产业大而不强,无法承载汽车强国的梦想。如今新能源浪潮来袭,各地重启造车大业,试图在新能源领域跑马圈地,打造更大的版图。

于是,多地涌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之配套的新能源汽车工厂、电池生产基地及自动驾驶示范区等扎堆落地。人们不再执拗于“东方底特律”,而是为了成为“新能源之都”,掀起一轮新狂潮。

上海、合肥、深圳、柳州等城市闻风而动,毅然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造车浪潮中。过去几年间,有超过百家新能源车企成立,这些新势力车企的背后,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土地和资金支持。

从2009年“十城千辆”开始,中国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历经10余年发展,市场已经完成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换。2021年1-10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到13%。提前完成2025年20%的渗透率目标,将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这无疑是换道超车的关键机遇,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新能源造车浪潮,已逐渐吹遍每个角落。

造车老兵的翻身仗

来自新四化的风,率先吹醒了长春、武汉、上海等老牌汽车工业城市。论地位,这些城市几乎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论产业链完整度,这些城市都具备从零打造一辆汽车的实力。在极具颠覆式创新的电动化浪潮下,如何利用好产业基础,是这些老兵共同面临的难题。

长春在这场变革中率先感受到冷遇。即便坐拥“共和国长子”一汽集团,多年来“电动车投资难过山海关”的魔咒始终挥之不去。由于气候问题,当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天然劣势,叠加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长春的新能源转型之路步履维艰。

来源:长春发布官方微博

好消息是,比亚迪和奥迪一汽已经相继在长春落子,比亚迪宣布在长春投建电池工厂,这是其首次将电池工厂建在东北地区。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项目将引入PPE平台,该平台为奥迪与保时捷共同开发的高端纯电动车平台。

相比长春,武汉则尽享地理优势。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每年有超过两百万辆新车从武汉发往全国各地,除了东风集团大本营,武汉还吸引了上汽通用、比亚迪、吉利等大半个汽车圈的车企驻扎。

为了吸引优质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武汉使尽浑身解数。此前一度传出小米汽车落户武汉的绯闻;为了吸引小鹏汽车,武汉还为小鹏一路开绿灯,最终小鹏汽车将年产10万辆的整车及动力总成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

不断拉拢新势力车企的背后,武汉难掩起大早赶晚集的尴尬。作为汽车重镇,武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不发达,甚至有些落后。其最大的汽车企业东风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乏善可陈。眼下,东风全力打造的岚图汽车正成为武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新希望。

上海在造车老炮的阵营里,可以说是转型最为成功、且势能最大的城市。尤其在引进特斯拉之后,产业优势叠加人才池优势,让上海成为新造车企业的首选之地。

目前理想、威马以及集度等车企,均将上海作为研发大本营。与此同时,上海还云集了智能网联、芯片以及无人驾驶等一批科技研发公司,有人甚至将这里看作是中国汽车业的硅谷。上海这座超一线的国际都市,在“新能源之都”的角逐中已牢牢占据第一梯队的位置。

 “打新”OR“捡漏”?

合肥和南京作为紧紧相邻的两座省会城市,同样笃定发展新能源的思路,然而双方在押注不同的砝码后,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合肥接手蔚来汽车一直被称为“神来之笔”。2020年4月,蔚来汽车深陷泥潭之际,合肥携国投创新、安徽高新产投等向蔚来中国实体投资70亿元,如今蔚来的市值接近650亿美元,合肥赚得盆满钵满。

自从拥抱蔚来之后,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像开了挂。2020年11月,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合肥)有限公司落户合肥肥东经开区;一个月后,大众合肥制造基地正式开工;2021年3月,吉利与安徽省签订协议,共同推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

蔚来合肥工厂 来源:蔚来官方

“最牛风投机构”名号逐渐坐实,合肥这片曾经被燃油车产业侵染的土地,开始焕发新的生机。

与合肥相比,南京则多少差了一些运气。此前重点引进的拜腾汽车,在烧光84亿元之后量产车却迟迟不见踪影,后期与富士康合作也没能掀起多大浪花,同样扎根于南京的博郡汽车也因经营困难被清算,南京的造车梦被蒙上一层阴影。

事实上,不止南京,放眼整个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很难网住大鱼。除了省会南京,江苏的南通如皋引入赛麟、苏州引入前途和奇点、敏安新能源落户淮安等,在江苏省内注册的造车新势力超过了15家。然而这些企业的声量并不大,甚至多数已经夭折。

似乎从江淮给蔚来代工得到了启发,江苏的企业也开始盘点手中的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位于盐城的东风悦达起亚第一工厂,租赁给新造车企业华人运通,专门生产新能源汽车。

眼下,新造车运动进入2.0时代,城市都在积极“打新”,留给江苏“寻找下一个特斯拉”的机会不多了。

大湾区的扛旗者

无论是产业优势还是气候温度,南方地区有着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天然优势,深圳和广州便尽享其利。两地同为大湾区的强一线都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都有着不错的产业基础。
广州工业土地资源丰富,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各区工业产业区块内应以工业用地为主,面积不少于产业区块总面积的55%。为了吸引汽车相关人才,广州甚至开始打造大型社区,从住宅到产业配套一应俱全,全方位支持汽车工业发展。

作为华南地区电子产业聚集地,广州也拥有采购汽车电子元器件的地理优势。目前电子方面的成本占新能源汽车总成本超过了50%,广州坐拥地利之便,生产智能电动车的成本更低。或也因此,一直标榜“智能”标签的小鹏汽车,才会把总部落在广州。

来源:Pixabay

除了广汽蔚来、宝能汽车以及小鹏汽车等新势力,广州还吸引了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科技公司。2021年3月,现代汽车集团广州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销售基地正式动工,这是中国首家大型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专用工厂。

距离广州一百公里外的深圳,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数据是最直接的证明,2021年9月,深圳市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占比达到46.26%。相比之下,上海为43.39%,北京和广州分别为33.70%和32.97%。深圳成为北上广深中,新能源车渗透率最高的城市。

为了推广智能汽车,深圳还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智能网联汽车经登记取得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后,可上特区道路行驶。这也吸引了大批自动驾驶领域创业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深圳目前有1140多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占全国22%。

与此同时,科技氛围浓厚的深圳,也催生出华为、中兴、腾讯、大疆、Auto X等科技公司组成的完整的智能电动车的全新“供应链”,囊括了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智能座舱、人工智能、激光雷达、车规级芯片等各个细分产业。

一边是广州,一边是深圳,两座城市逐渐树立起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旗帜。

造车“软实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互联网基因赋予汽车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成为杭州和成都等后来者,向上海、广州等汽车老城发起挑战的底牌。

成都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由来已久,早在1998年,时任英特尔公司总裁的贝瑞特对这座遥远的中国西南城市赞不绝口。五年后,英特尔选择将中国西部首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封装测试工厂落户成都。随后,戴尔、联想等大型科技企业也陆续入驻,成都科技产业的优势逐渐成形。

和其它城市注重生产制造不同,成都凭借浓厚的互联网科技氛围,开始在车联网领域奋起直追。2019年,成都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三年为初步阶段,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培养1-2家“独角兽”企业,智能网联汽车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千亿量级。

来源:Pixabay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成都市的车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2亿元,该研究院预计2021-2026年,成都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从45亿元增长至156亿元。

不少车企相继将研发中心设在成都。2020年7月,威马汽车宣布全球研发中心将正式落户成都。2021年10月18日,高合汽车宣布将西部软件研发基地落户成都。两天后,一汽-大众数字化研发中心也来到成都,将主要从事汽车智能网联及营销数字化业务研发。

如果说成都凭借互联网优势在新能源之都角逐中占得一席之地,那么杭州则是把互联网文化发挥到极致。阿里巴巴无疑是杭州互联网的烫金名片,从数字经济占比来看,2020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占GDP比重达26.6%。

也正是因为背靠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企业,杭州积累了大批智能网联人才,也为主打智能网联的智能电动车产业提供了人才储备,不少本土车企甚至有上海、广州等地的猎头跨省到杭州挖人。

除此之外,杭州在生产制造方面也有不小的产业优势。东部的钱塘新区坐拥吉利、长安福特与广汽三家整车企业及56家零部件企业,南部的萧山区则聚集了万向、亚太电机等零部件制造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北部则是整车企业比亚迪、长江汽车的驻扎地,以智联网汽车技术研发、测试为重点的未来科技城也安营于此。

成都和杭州在汽车圈的地位虽然不如长春、武汉等汽车老城,但其独特的互联网魅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智能汽车相关企业入驻。

微电渗透的范本

在一众角逐新能源之都的超一线、一线以及二线城市中,柳州作为三线城市开始异军突起。2021年1-9月,柳州纯电动乘用车渗透率达到31.6%,成为国内电动车普及率最高的城市。目前柳州每100辆出行车辆中,就有23辆是新能源汽车。
 

柳州拥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一汽柳特等多家整车企业,还聚集了数十家零部件企业,不仅有上海卡耐新能源、鹏辉能源落地柳州投产,合肥国轩高科在柳州新建了5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宁波双林新建了12万套/年新能源电机产线,五菱柳机电机产线也已经竣工投产。以2020年五菱宝骏新能源产品销量估算,仅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销售额的估值便接近100亿,如果再加上上下游企业,配套产值总额或超过200亿元。

新能源车在柳州初获成功,柳州的推广举措被业内誉为“柳州模式”。究其根本,在于政企联动的机制。当地政府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打造了“十分钟充电圈”的用车生态,目前柳州累计建成各类充电设施2.8万个、充电站点1330个,充电设施数量和密度甚至超过了加油站。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新能源车在柳州轻松实现了停车自由,也是推广的关键。柳州的新能源汽车可在公交专用道行驶,同时还享受专用的小型停车位,大大节省了通勤时间和找车位的时间。柳州模式似乎已经成为二三线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范本,为了复制柳州的成功,不少地方政府人员不辞劳苦来此取经。

柳州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火热,但也不乏质疑之声。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本被微型电动车垄断,宝骏E100、宝骏E200、宏光MINIEV等热销车型,很难承担冲击高端的重任。柳州的城市规模、地位,也很难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竞争,拼抢优质项目。

不过,对于柳州来说,他们并不关心竞逐新能源之都的热门城市是如何发展的。相比之下,柳州更愿意探索三四线城市的新能源发展模式。为人民造车,完成电动化普及才是更重要的事。

请关注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

原创文章,作者:秦章勇。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本文图片来自:Open Photo  正版图库
最新快讯
长安汽车2023财报出炉,稳健转型树立中国车企高质量发展标杆
12小时前

4月17日,长安汽车对外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长安汽车全年营业收入1512.98亿元,归母净利润113.27亿元。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长安汽车坚定推进“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克服了市场突变、行业调整、竞争加剧等各种风险挑战,保证了长安汽车市占率总体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全年实现销量255.3万辆,同比增长8.8%,公司新能源及出口销量表现优异,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全年销售47.4万辆,同比增长74.8%;出口35.8万辆,同比增长43.9%。2023年,长安汽车累计投放产品29款,其中全新产品7款。2023年,长安汽车全年推出全新新能源产品7款。其中,阿维塔坚定高端站位,旗下首款轿车—阿维塔12,在慕尼黑车展惊艳亮相,订单突破4万辆。深蓝全年销量突破13.6万辆,深蓝品牌发布14个月即实现交付突破10万辆,成功进入东南亚市场。2023年8月发布的长安启源品牌,定位“数智进化新汽车”,截至2024年3月,长安启源已累计交付7万辆新车,其中2024年3月交付新车超1.5万辆。(36氪AUTO)

2024汽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在常州成功召开
2024-04-15

4月12日,2024汽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在常州经开区成功召开。大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设有1场全体大会和资本助力汽车科技创新、需求驱动与产业链协同、智能底盘科技创新、汽车电子科技创新4个分会场。来自企业、投资机构、高校及行业的近500名代表齐聚常州,共同探讨在产业大变革背景下汽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打造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交流合作平台,推进常州市汽车产业集聚和快速发展,实现资源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举行了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科创项目落地签约仪式,力学损伤仿生测试假人、国产车载以太网芯片、自动驾驶精准在环仿真开发测试系统、车载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超级快充三电总成、“人工智能+工业装备” 智能设计系统、最强大脑-通用型移动机器人控制器、商用车线控制动系统EMB的开发及产业化、用于汽车轻量化设计的3D打印柔性信号线束、新一代智能底盘核心技术等10个创新项目签约落地,增添常州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动能。(36氪AUTO)

吉利银河E8 飞鸟赛道挑战成功, 首批性能版正式开启交付
2024-04-08

月8日,吉利汽车在珠海新地标——金湾艺术中心正式向首批用户交付吉利银河E8星舰性能版。这款车型于1月5日上市,共推出5款车型,官方指导价17.58-22.88万元。性能版车型搭载了800V超高压平台,全新一代高性能SiC碳化硅电机,实现了3.49S“零百加速”和360kW同级最高充电功率,实力非凡。在外观设计上,吉利银河E8性能版集东方审美、主流纯电高级感设计于一身。新车采用了中国气韵的美学设计,全球量产最低0.199风阻系数,以及熏黑镀铬饰条、黑化字标、黑色外后视镜等运动套件,进一步提升了整车的运动感和颜值。此外,新款车型还升级了20寸星翼流光运动轮毂,运动性能十足。在性能方面,吉利银河E8性能版堪称5米级最快纯电旗舰轿车。该车采用了全栈800V超高压平台,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全域800V,搭载全新一代高性能SiC碳化硅电驱,最高效率97.86%,最大电机功率475kw,最大扭矩710N·m,均为同级最优。这使得吉利银河E8性能版能够实现3.49s零百加速、210km/h极速,成为5米级性能王者。(36氪AUTO)

12.88万元起,远程VAN上市
2024-04-07

2024年4月3日,全球首款正向研发电动大VAN远程超级VAN以新求变,颠覆而来,以12.88万元的起售价,打破轻客价值天花板!本次发布会上,远程超级VAN共推出四款车型,分别从不同用户使用场景出发,满足VAN品类全场景使用需求。专攻物流市场的“创富版”,售价12.88万起;满足多功能需求的“智富版”,售价15.68万起;专为商旅出行打造的“悦程版”,售价25.48万起;另外远程超级VAN还颠覆性推出定制版车型X-VAN,千变VAN化,满足用户的无限想象,售价38.88万起。智能化是定义电动大VAN的核心标准,远程超级VAN充分共享吉利在电子电气架构方面的优势积累,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货舱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12.3英寸中控大屏,拥有首个实现连续对话、分区识别和“可见即可说”的商用车AI语音。30项智能安全配置,行业首搭ADDW高级分心预警功能,打造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自动驾驶系统。除此之外,远程超级VAN还创新性的为使用者打造了智能货舱——货物卫兵系统,它可以对货舱重量及货物状态进行监测,提升运输效率,保障货物安全。(36氪AUTO)

全新腾势N7售23.98万起,配备双空气悬架
2024-04-07

4月1日,腾势汽车旗下智能豪华超舒适SUV全新腾势N7正式上市,新增了550km续航版本共推四个版本,官方指导价23.98万元-32.98万元。按照腾势汽车的说法,全新腾势N7在三大方面有所进化,包括外观造型、舒适配置、安全性能。我们先来看这款车的造型设计,前脸的灯组设计有所调整,同时前包围两侧还有黑水晶激光雷达面板,整个前脸给人的感觉更加凶猛。车身侧面和尾部的车身设计元素基本没动,但是车侧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设计是采用了轮毂悬浮车标,是的,就是跟劳斯莱斯车型的悬浮车标一样,轮毂中间的LOGO可以在车型行驶过程中保持不动。造型还有一点很大的变化是增加了西子蓝车身颜色,这种色彩比较有年轻气息,估计能吸引不少年轻消费者喜欢。全新腾势N7的智能座舱也有不少亮点。首先是车机系统方面,全新腾势N7配备DiLink系统,还有6nm制程芯片、5G智能网联系统、智慧六联屏等设计。同时新车的全场景智能语音系统也新增语音快捷指令、多车畅联、腾势宝盒、腾势声活等多个功能,所以用户向车辆发送命令,并执行相应的功能可以更加便捷高效。(36氪AUTO)

查看更多快讯
最新要闻
魏建军把方向盘交给AI,长城汽车开卷智能驾驶
技术自信。
2024-04-18
固态电池、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广汽集团科技日秀肌肉
抢占技术高地。
2024-04-15
2024汽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在常州成功召开
4月12日,2024汽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在常州经开区成功召开。
2024-04-15
独家|捷豹路虎(JLR)将采用奇瑞星途平台,外资车企拼抢中国汽车品牌技术
快速补课。
2024-04-15
「窥探」小米流量密码的车企们
小米凝视流量时,也正被流量凝视。
2024-04-11
长城汽车的泰国往事:从熟悉规则,到制定规则
像初创公司一样增强创新精神。
202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