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眸财经”(ID:chutou0325),作者:李未知,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2023年,造车新势力们开局不利。
开年1月,销量集体暴跌,零跑销量环比更是下跌了86.59%。
经过3月份的价格补贴战之后,各家数据才稍微好看了一点。
从2023年累计销量来看,除了比亚迪以超过55万辆的销量稳坐第一之外,埃安、零跑、哪吒的增速比较突出。
预计5月份,销量也不会很难看,毕竟这3个品牌都入选了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报告,未来如果能满足低线城市出行需求,那么将会撬动一个5000亿元规模的汽车市场。
面对广阔的三四线城市汽车需求,市场给出了高期待。
包括新势力在内的零跑、哪吒,加上广汽、比亚迪、吉利等在内的传统车企,能够满足5000亿市场的期待吗?
新能源汽车下乡,又能否成为落后新势力弯道超车的机会呢?
今年是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第4年。
过往每年,参加车企、车型数量都在增加。
21年18家车企、52款车型参与,22年26家车企、70款车型参与。
2023年,有39个品牌的52款车型参与,包括五菱、比亚迪、吉利、长城、江淮、奇瑞等一批传统车企,和零跑、哪吒、凌宝等造车新势力企业。
从销量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下乡“狠狠”推动了一波增长。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2021三年中,一共发布了200款下乡车型,销量分别是39.7万辆、106.8万辆和265.98万辆,三年累计销售超410万辆。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
考虑到低线城市的消费力有限,新能源品牌在乡镇市场,想要获得替代“老爷车”的机会,首先需要解决的不是充电问题,而是价格问题。
因此,新能源汽车下乡刚开始的爆款车型,价格都集中在5万元以下的市场,比如说五菱宏光mini这样的微小型款式。
然而,价格限制汽车产品性能的同时,也限制了车型选择。
甚至有消费者认为,新能源车企下乡的车型,是在一二线城市卖不动的,用三四线城市来消耗库存。
如今,新能源汽车下乡第4年,各家玩法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各家针对乡镇消费需求,推出针对性的微小车电动车型,价格都控制在5万元以下,一般不会超过10万元,以紧凑型轿车为主。
现在,入选价格上限被提升到了15万元。车型有了更多选择,很多在一二线城市爆款的车型,也开始参与进来,往中高端发展趋势明显。
例如几何A、几何C、威马E.5、比亚迪秦PLUS EV、埃安S、红旗E-QM5等A级纯电车型等。
从产品角度看,这些15万级新能源车无论性能、空间等方面要超过同级燃油车型,在智能化方面也略具优势。
不过,即便如此,在新能源下乡“狂欢”中,车企们仍旧面临成本挑战。
尤其是占据销量大头的微小电动车型。
图源:奇瑞官方微博
以奇瑞QQ冰淇淋为例,2023年,在成本压力下,该款车型从最低2.99万起涨到了3.99万起。3月份经过一轮价格战,下降4000元后到了3.59万。参与这次下乡活动,优惠补贴1000后是3.49万。
除了直接现金补贴之外,奇瑞QQ冰淇淋还对快充设备提供优惠。
抛开营销成本、渠道成本,这款车还能剩下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
仅从生产成本而言,虽然锂电池原材料价格腰斩,从去年最高点59万元/吨,到现在跌破28万元/吨。
但是摊薄到奇瑞QQ冰淇淋120km、电池容量9.6KWH的奶昔款车型,电池成本下调幅度不到2000元,无论如何都撑不起将近5000的售价下调。
而奇瑞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本身燃油车业务板块利润控制也不太足够。
可查的数据显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营收347.6亿元,同比增长11%,而净利润却仅有737.2万元,同比下滑98%。当年奇瑞集团销量为73万辆,其中奇瑞品牌销量44.9万辆,同比增长8.6%。
粗略计算下来,奇瑞每卖一辆平均只赚10元。
这个盈利能力,放到整个汽车界,也是相当“炸裂”的。
所以,参加这轮新能源汽车下乡,奇瑞QQ冰淇淋大概率还是亏本挣吆喝。
像奇瑞QQ冰淇淋这样亏钱赚热度的,不止一家。
实际上,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定位中端市场的车型,即便不下乡,在一二线市场,能赚的都有限。
按照比亚迪最新财报,去年营收4240.61亿,净利润166.22亿,乘用车销量为178万辆。
这其中,新能源补贴收入就占了104亿。
以净利润除以销量简单计算,2022年比亚迪相当于卖一辆车只能赚9298元,虽然相较于2021年的卖一辆车赚5000元有提升,但是整体盈利水平还不高。
作为对比,理想汽车每卖一台能赚26814元,特斯拉每卖一台车净赚7万。
从奇瑞QQ冰淇淋和比亚迪两个案例来看,单纯卖车的确不赚钱,甚至如部分业内人士所言,新能源汽车不靠卖车而是靠补贴赚钱。
当然,各品牌本身市场定位不同,牺牲短期盈利抢市场互联网打法,同样适用于目前的新能源赛道。
回望这两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五菱宏光mini的横空出世,让市场从“政策驱动曲线”迈向“需求驱动曲线”。
也正是五菱宏光mini的爆发,让传统车企开始觉醒,全面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可以看到,广汽埃安、吉利极氪、东风岚图等品牌交付都在大幅增长,极氪4月销量同比增长达279.1%,岚图4月销量同比增长210%。
相比之下,作为曾经的领头羊“蔚小理”,只有理想还在高速增长,蔚来、小鹏都陷入增长停缓泥潭。
数据显示,4月小鹏销量7079辆,同比下滑21%;蔚来销量6658辆环比下滑36%,还是没能破万。
在上海车展开幕前,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如果接下来每个月销量还是1万辆的话,自己就得和秦力洪找工作去了。结果数据一出,离1万的门槛还差将近30%。
图:小鹏汽车官方微博
至于其他新势力,如威马、天际、爱驰等,也都先后出现停产危机。
在深眸财经看来,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分化,十分明显。
一方面,主流车企增长表现良好,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如比亚迪、广汽埃安、吉利极氪等。
中汽协数据显示,1-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88.7万辆,同比增长58.6%,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4.9%,高于上年同期8.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造车新势力表现也出现分化,除了理想、哪吒保持较高增速外,包括蔚来、小鹏、问界等在内的表现相对乏力。
在这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之后,市场还会进一步分化调整。
除传统车企之外,造车新势力哪吒、零跑也布局了本轮下乡活动。获得参赛门票后,能否在下沉市场跑出成绩,还要看自身本事。
值得一提的是,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对当今局势判断更为谨慎,他曾表示:“如果零跑2023年销量上不去,那后面也就没什么希望了。”
所以,针对这次新能源汽车下乡,零跑加码很多,包括产品和渠道两方面。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初,零跑销售网络累计覆盖四五线城市70个,服务网络累计覆盖四五线城市37个。
如果抓住这波新能源下乡风口热度,零跑、哪吒能否逆袭也未可知。
至于主攻高端的蔚小理,目前志不在此。
乐观点看,新能源内需潜力还有待挖掘。
2023年以来,我国汽车整体市场目前虽然较为低迷,但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乘联会数据显示,1-4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185.2万辆,同比增长37%。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情况,中国城市人口5.5亿,镇级人口3.2亿,乡村人口5.1亿——乡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60%以上。
也就是说,下沉市场还是很重要的一个挖掘方向。
目前已经走在下沉市场前列的比亚迪、广汽、五菱、长城、奇瑞等传统车企,在过去三年已经创造了超过400万辆的销量成绩。
有这些“前辈们”在前面铺路,加上政策扶持,相关配套设施在接下来会进一步完善,下沉市场培育也更加成熟。
但是,相比零跑、哪吒定位的中低端市场,“蔚小理”本身定位就是中高端市场。
所以,即便下沉市场有5000亿的增量可以期待,目前其战略重点也不会是在下沉市场,依旧是在一二线城市抢市场,或者是海外。
需要注意的是,站在汽车企业内功修炼、长期发展的角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某种程度上可以反哺企业更好地“出海”。
在三四线城市释放出换车、新能源汽车需求时,现有新能源汽车品牌如果能够把握好内需,那么在拥有大量订单和现金流的情况下,就更有底气冲击国际市场。
数据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点。
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继续延续良好表现,新能源汽车出口10万辆,环比增长28.6%,同比增长8.4倍;1-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
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增量,确定性一是来自下沉市场,二是来自海外。
从现有玩家布局来看,海外已经是必争之地,至于下沉市场,想要入局的新势力如哪吒、威马、零跑显然慢了半拍。
其实,从目前赛道竞争格局来看,虽然传统车企新品牌发力晚,但起跑线比造车新势力高,基础好很多。
所以在后续竞争中,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优势还会更加明显,造车新势力将会更加吃力。
但是市场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不少国家宣布,2035年禁止销售内燃机汽车。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们来说,2035年就是一个关门时间点。
想要跨过这个门槛,就得分秒必争。
毕竟海外传统大牌,如大众、奔驰、通用、本田、福特等,电动化转型产品策略路线也在加速前进。
今年上海车展上,大众为中国市场打造的ID.7 VIZZION及ID.Next概念车、奔驰搭载双电机的EQS纯电SUV、本田的插电混动本田雅阁e:PHEV等,都是很好的证明。
在2035这个关门节点来临之前,国内传统车企外,理想这类头部品牌或许还能挺到结束。
但对根基更为薄弱、目前已经落后的其他造车新势力而言,如小鹏、威马、天际、爱驰等品牌,不知会在哪里倒下。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9月20日 2024款小鹏G9于昨晚正式上市,全系共5款配置车型,售价26.39万元起,并将实现上市即交付。新款G9标配扶摇架构,进一步强化了“智能、性能、电能”三能技术优势,在充分吸收市场经验和用户反馈后,以更具竞争力的价值力体系重新宣誓了统领30万级智能纯电SUV市场的决心。在欧洲四国陆续实现交付后,小鹏G9还将在明年进军德国市场。2024款小鹏G9依托扶摇架构,在标配智能驾驶和全域800V高压SiC平台基础上,搭载域控智能底盘的极致设计理念,体现了小鹏汽车对于智能、性能、电能“三能战略”的极致追求。凭借技术优势及对产品的精心打磨,新款G9涅槃重生。2024款小鹏G9搭载XNGP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具备国内首个且唯一的XNet深度视觉感知系统,落地无图、全场景、点到点的智驾功能,实现全国好用、全程好用。此外座舱方面搭载了全球领先的“全场景语音2.0”,在无网络场景下依然支持600+语音指令,更有像乐高积木般灵活定制的“智慧多场景座舱”,提供个性化用户体验。(36氪AUTO)
9月24日,吉利银河L6举行三车高速连续追尾“魔鬼碰”测试,最终凭借神盾电池系统的优异防护能力,吉利银河L6打破新能源汽车“逢撞必烧”魔咒,在高速前后夹击追尾中电池包、油箱、高压系统“分毫未损”。此次三车高速连续追尾碰撞试验,主要模拟日常用车场景中下雨湿滑的高速路上,在突然团雾、路面湿滑、前方视野受阻的条件下最容易发生的连环追尾事故。吉利银河L6发现前方车辆停止后,进行紧急制动,速度降低至40km/h速度撞上前车(较大的厢式车);发生碰撞后,吉利银河L6后方车辆因反应不及时,以100km/h速度追尾吉利银河L6。国家标准试验整车追尾碰撞时速是50km/h,此次100km/h高速追尾碰撞的能量是国标后碰试验的4.49倍,而目前行业最高追尾碰撞试验时速为80km/h。吉利银河L6基于e-CMA架构打造,秉承了CMA架构原生安全设计理念,配置全新一代雷神电混技术,可以说在安全方面是具有“天生的好底子”。例如,面对高速被追尾的场景,e-CMA架构对油箱、环抱式ODP、高压线束、燃油管路布置优化,V字形后护板等后碰撞传力路径优化,形成对电池包的潜艇级防护。(36氪AUTO)
9月16日,吉利银河L6正式上市,推出60km纯电续航AIR版型、PLUS版型和125km纯电续航PLUS版型、MAX版型及星舰版型共五款车型,全国统一零售价为11.58~14.98万元,在节能和性能方面,吉利银河L6也做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在新一代雷神电混8848的赋能下,吉利银河L6在WLTC工况下拥有同级最长综合续航达1370km,据前不久的实测数据显示,其百公里亏电油耗仅为3.61L,百公里加速仅需6.3s,极速更是创下247km/h的“最速电混家轿”纪录。此外,e-CMA智能超电架构原生的29100N·m/deg车身扭转刚度,以及前麦弗逊、后四连杆独立悬架组合,让吉利银河L6在湿地麋鹿测试中的车速达到80km/h,远超同级。更值得期待的是,吉利银河L6星舰和MAX两个版型将在年底通过OTA的方式,为用户推送“银河管家哨兵模式”,可实现驻车状态下的车辆24小时360°实时监测,并在必要时向用户推送提醒消息。(36氪AUTO)
。据悉,应急浮水能力将在仰望U8车型上实现全系标配。仰望U8应急浮水技术的研发,是为了在暴雨内涝和野外涉水遇险等场景下,让车辆浮水能力能够像安全气囊一样触发,在紧急时刻最大限度为用户提供被动安全。仰望U8的应急浮水能力采用被动触发,当用户通过星河曲面屏开启涉水模式并开始涉水后,车辆将通过多种传感器对涉水深度、车身姿态、车轮滑移状态等进行监测,若符合浮水条件即自动触发应急浮水,实现车辆在水中进入漂浮状态后的前进、转向等操控。在应急浮水状态下,仰望U8能够实现30分钟内无车内显见流动积水,更不会下沉,并能以最快3km/h的速度前进,使车辆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减少用户意外漂浮后的恐慌。在与浮水相关的制造工艺层面,仰望U8进行了5大技术突破,累计62项创新设计,不仅让车身与涉浮水相关的焊点和螺柱以99.97%的合格率突破了行业平均合格率,同时在白车身和彩车身涂胶部位也采用了更严苛的工艺标准。动力系统上,仰望U8与浮水相关的技术专利和创新多达133项,而在整车及零部件密封方面,仰望U8也都做了全新的优化设计,最大程度确保车辆在浮水状态下的防水能力。(36氪AUTO)
2023年9月5日,阿维塔12在德国慕尼黑全球首发。新车定位为豪华中大型新能源轿车,将会提供两驱和四驱版本。阿维塔12采用无后舷窗掀背设计,车身尺寸超过阿维塔11,长宽高分别为5020mm*1999mm*1450mm,轴距为3020mm。阿维塔12的座舱采用Gentle Tech极简设计概念,减少了物理按钮的数量,只保留实用度高的必备按键, 同时搭载全球首创轿车前排双零重力座椅,能够实现一键躺平。智能配置方面,阿维塔12配备了高清流媒体外后视镜,并搭载HarmonyOS 4.0和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ADS 2.0。据阿维塔官方介绍,阿维塔12将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市场开启交付,后续交付海外市场。此外,阿维塔还将在明年推出2款全新产品。(36氪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