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是好事,大降价潮不是
卡门精选2023-03-17
行业
车企疯狂降价的背后,是汽车产业的衰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云”(ID:cheyunwang),作者:团长,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3月10日,A股汽车公司板块股价下挫,长城汽车直接跌停收盘,东风汽车、江淮汽车跌超6%,长安汽车、比亚迪跌逾5%,市场对降价后的汽车公司后市利润充满了担忧。全球资本市场的汽车公司也遭受牵连,通用、福特股价纷纷大跌。

一叶知秋,环球同此凉热。

资本市场的下跌背后是国内油车价格战的愈演愈烈,这轮价格战已经出现了“车传股”的现象,超乎了大家的预期,车厂价格大乱斗对于市场后续发展意义深远。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全面解析本轮降价潮的影响和具体逻辑。

要知道在去年同期的A股反弹中,汽车板块是全市场中反弹幅度最大的板块,长安汽车从6.4元一度反弹到了21.43元。如今降价的汽车公司,股价都处在下跌趋势中,长安汽车一路阴跌,股价只有高点的一半,和去年的气势如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天下苦合资车久矣

为降价潮欢呼雀跃者众,这背后隐含的是对合资车生态多年挤压的委屈和愤怒。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行业处于技术一穷二白的境地,但有全球都垂涎的潜力市场。合资车厂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市场换技术”策略,让北汽、东风、上汽、一汽等国有厂商都进入了世界500强。

可事与愿违的是,中国汽车行业打开了市场,并没有换来核心技术。二十几年的合资历史下,中国工厂精准地习得了大部分非核心零件的技术,但变速箱和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技术,依然止步不前。知乎上关于“中国汽车工业到底落后多少年?”的热帖,评论区产业人士的绝望呐喊,点赞过万。

外资牢牢把握住了核心技术,内资车厂在躺赚的温水下,创新能力十分有限。在全球汽车产业微笑曲线上,中国厂商干着最苦的活,拿着最低的利润。

这种情绪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愈演愈烈,连带着吴敬琏再出来讲技术换市场都要被汽车产业骂汉奸卖国贼。

合资车企以有限的创新,拿走了产业链中的大部分利润。从合资车体系下生长起来的4S店体系,同样常年面目可憎。高毛利和高门槛,让各种豪华车品牌的4S店体系成为腐败的温床。汽车行业后市场是典型的双重代理模式,消费者的无知和4S店的贪婪,让汽修成为315的常客。

从产业人士到消费者再到媒体生态,天下苦合资车久已,面对在电动化浪潮中,国产车的强势崛起,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上下下的兴奋溢于言表。根据中国银河证券研究的统计数据,2022年10月自主品牌销量 94.96万辆,自主品牌市占率历史性的突破 50%,提升至51.5%。

这两年新能源汽车和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崛起,终于让国产汽车厂商喊出了压抑已久的,“合资国产,宁有种乎”

自有品牌在新能源革命中弯道逆袭合资车的爽文大戏固然动人,但这波将合资车打的满地找牙之中,也有隐忧。合资车本身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资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纵然天下苦合资车久矣,但是这轮价格战,地方政府亲自下场补贴,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汽车行业的长产业链及其带来的就业和税收,天然就注定跟地方政府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  

以本次打响油车价格战第一枪的湖北省为例,武汉“中国底特律”这个称号大家并不陌生,汽车也是湖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2021年湖北汽车产业营业收入6941.7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4.1%。超高产值背后有着无数企业支撑,湖北全省拥有25家头部整车厂、1400多家零部件企业、1578家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

如果汽车产业是湖北工业的皇冠,那么东风集团就是这个皇冠上的明珠。根据湖北省政府的最新发布,东风汽车集团是2022年湖北省企业百强名录榜首。这个榜首是碾压式,东风集团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5555.15亿元,远超第二名卓尔控股的1280.38亿元。(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

在政府招商中,就业是考量企业的重要指标。东风集团光员工就超过13万人,如果加上上下游配套相关企业,至少超过了200万人,对湖北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数据的呈现下,湖北对东风汽车的依赖已经跃然纸上。但全国倚重合资车的省份不只有湖北,华晨之于辽宁,一汽之于吉林,合资车在多个省份承担着经济脊梁的重任。

此外,在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中,合资车厂带来的产业链价值是无法抹去的。

过去合资汽车公司建立后,第一步就是引入零部件配套并进行国产。即使许多零部件的附加值不算高,但没有零部件的汽车工业也是无土之木。在合资厂的帮助下,中国零部件国产化率逐步提高,产业链条开始形成并壮大。

合资厂在中国汽车人才的培育上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中方人员在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获取了丰富的经验以及管理技术,还学习了如何进行高标准企业制度的建设,为后续国产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上汽和通用建立的泛亚汽车技术研发中心,是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研发中心,为中国汽车培养了大量的汽车技术人才,对中国汽车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虽然合资车近些年躺在功劳簿上赚钱,但在中国汽车发展历史中,引进外企创办合资车厂,是必然会经历的时代进程。合资车厂之于中国汽车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快速巨幅降价下没有赢家

对于合资厂的降价,有人欢呼雀跃的同时就有人受伤颇深。实际上,在快速降价浪潮下,行业内没有赢家,反而会严重破坏市场的生态。 

汽车的产业链条很长,终端降价意味着整条产业链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整个行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终端快速大幅的降价之下,从资本市场,再到汽车经销商和产业链上下游,汽车行业的各个环节都注定了要受损,只是受损的程度大小问题。

特斯拉降价是这轮汽车降价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此后蔚来、小鹏、福特电马、比亚迪等也陆续推出降价或者是类降价措施,从1-2月销量来看新能源厂商的销量水平要显著好于传统车企。

高企的库存本来就是燃油车的命门,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2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1%,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人们本以为新能源车的降价只是孤例,但新能源车入侵20万左右的合资燃油车核心价位。原来稳定的燃油车价格体系加速崩塌,而与此同时,中低端电动车由于缺乏智能化的用户体验壁垒,被降价的燃油车带进了漩涡。从电车到油车,汽车行业的价格体系陷入了降价的负反馈。

负反馈的典型案例就是比亚迪的降价,在油车降价之后,比亚迪作为许多油车的竞品,迅速推出了宋PLUS车系、宋Pro-DM-i可享88元抵6888元,海豹88元抵8888元的专项限时优惠政策,跟进了价格战,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

而比亚迪的高端车型降价,也不可避免对20到30万元的新势力车型构成威胁。进一步加剧整体价格的下行。

在合资车降价之后,市场的价格生态加速恶化,如果油车在降价之后库存仍然无法快速下降,新能源车后续可能还会进一步内卷降价,市场会持续陷入价格下跌的负反馈螺旋中。

最后的话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性的价格体系和稳定的价格预期,短期内汽车价格大起大落,对于整个汽车生态是没有好处的。 

汽车作为中国许多家庭的第二类大件消费,相对稳定的价格才能稳定购买者的预期。去年购置税减半的政策本就透支了一部分今年的消费欲望,今年采用降价去库存的模式再来强行清仓,短期能够销量上升,但长期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反而让消费者的围观情绪更重。 

最近多个品牌的门店,都观察到进店量猛增但是成交率下滑的现象。在社交媒体和车友圈里,越来越常见拿着其他品牌最新降价政策要求厂商跟进的准车主。很多坚持不降价的厂商最近也撑不住了,比如今天公布最高价值8万元限时福利的极氪001。

以汽油车国五切换国六(2019年7月)为例:2019年6月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09万台,同比增长40%,但到7到8月同比下跌17%和18%。这轮合资车降价,很可能国五切国六导致重复销量先涨后跌的覆辙。

经过疫情三年,高库存是整个行业不能承受之重了。根据2018-2019年的汽车价格战复盘,前后三轮的价格战持续时间了1年半到2年时间,大部分汽车公司报表利润腰斩。直到一两家企业出现倒闭,才是价格战结束的信号。

今年年初的降价潮或许是序曲而非终章,价格战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短期内的负面影响已经不可避免。我们只能期待,长期来看,这是一次落后产能的出清,新的秩序会在动荡中重新确立。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未来汽车日报系信息发布平台,未来汽车日报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快讯
日产汽车电驱化动力总成技术实现新突破
2023-03-21

2023年3月9日,日产汽车公布了名为“多合一(X-in-1)”的电驱化动力总成新技术。根据这一新技术,日产旗下纯电动和e-POWER车型系统核心组件将实现共享和模块化应用。 到2026年,研发和制造成本将较2019年降低30%。通过“多合一(X-in-1)”技术,日产汽车将进一步提高旗下纯电动车型和e-POWER车型的市场竞争力。日产汽车已经成功开发出“三合一(3-in-1)”动力总成原型,对电机、逆变器和减速器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将应用于纯电动车型。此外,“五合一(5-in-1)”原型进一步实现了电机、逆变器、减速器、发电机和增速器的模块化设计,将应用于日产e-POWER车型。“多合一(X-in-1)”技术可实现“三合一(3-in-1)”、“五合一(5-in-1)”以及其他更多的集成方式,让纯电动车型和e-POWER技术的核心组件可以共享同一条生产线。根据“日产汽车2030愿景”(Nissan Ambition 2030)长期愿景,日产汽车计划到2030财年推出27款全新电驱化车型,其中包括19款纯电动车型。(未来汽车日报)

理想L8最大竞争对手,魏牌蓝山将于4月上市
2023-03-20

日前,魏牌新能源汽车全新的大六座 SUV魏牌蓝山 DHT- PHEV将于4月份上市,竞品包括理想 L8 等,预计在 30-35 万元之间。蓝山 DHT- PHEV主打超大空间,动力方面搭载 DHT 新能源技术,四驱双电机,覆盖 3 种动力模式与 7 种驾驶模式,WLTC 纯电续航 180km、综合续航 1200km 以上,馈电油耗百公里 6.7L,最大扭矩 933N・m,零百加速 4.9 秒。蓝山 DHT- PHEV长宽高分别为 5156/1980/1805mm,轴距为 3050mm,是一款 2+2+2 的 6 座的家用 SUV 车型。新车采用一体式的面板封装屏幕,包括一块一个是 12.3 英寸 1920*720 分辨率的全液晶仪表,以及一块 27 英寸 4K 分辨率中控屏与副驾娱乐屏,内置 Coffee OS 2 新一代咖啡智能座舱系统。新车主打大空间,后排座椅未放倒可以放 1 个 28 寸行李箱和一个 20 寸行李箱,将第三排座椅放倒后还可形成无台阶的平地板,后备厢容积可扩展至 1040L。据介绍,只要将一排头枕取下与二排联动,即可秒变 1.8 米大床。(未来汽车日报)

汉唐双旗舰冠军版全新上市,售价20.98~29.98万元
2023-03-17

2023年3月16日,“巅峰之上 再造巅峰”汉唐双旗舰冠军版超级发布会隆重举行,汉EV冠军版、唐DM-i冠军版揭开产品真容。其中,汉EV冠军版建议零售价为20.98~29.98万元,唐DM-i冠军版建议零售价为20.98~23.38万元。汉EV冠军版中5G速联、全车四音区智能语音交互、手机NFC车钥匙、宽温域高效热泵空调、电动尾门、主驾座椅通风/加热、前排隔热隔音玻璃+后排黑色隐私玻璃均为全系标配。唐DM-i冠军版亏电状态下油耗仅需5.5L/100km,可油可电,综合续航可达1050km。(未来汽车日报)

长安汽车智电iDD多款新车亮相
2023-03-13

3月9日,UNI-V智电iDD、UNI-K智电iDD、第三代CS75 PLUS 智电iDD以及欧尚Z6 智电iDD等搭载了长安全新智电iDD的产品亮相长安汽车智电之夜。其中,UNI-V 智电iDD主打高速性能,零百加速仅需6.5s,极限车速突破230km/h;大五座电混SUV UNI-K 智电iDD则在空间和高性价比上下了功夫,新车NEDC纯电续航135km,综合续航里程可超1000km,兼顾日常通勤与长途出行。此外,第三代CS75PLUS 智电iDD迎来首次亮相,新车全系标配28.39kWh大容量电池、交直流高功率双快充、AI智慧算法,纯电续航里程最高达到150公里,快充标准环境下最快30分钟即可充电至80%。

吉利中国星双旗舰完成多个高难度挑战
2023-03-13

3月12日,吉利中国星双旗舰在海南三亚上演了一场精彩刺激的极限挑战。在功夫明星赵文卓的共同见证下,中国星双旗舰将挑战弯道狂飙、高空跷板和钢铁威亚,只为突出星越L的“快、韧、稳”三个产品卖点。在活动现场,吉利汽车正式官宣赵文卓成为“中国星大使”,并正式公布了星越L 8AT两驱旗舰型的市场指导价为16.82万元。星越L 8AT两驱旗舰型的“快”,主要得益于2.0TD高功发动机+爱信8AT动力总成,最大功率为175kW,峰值扭矩350N·m,最大扭矩达到了350N·m,弹射起步更快,百公里加速7.9s,直线加速7.5s。星越L采用CMA世界级架构,搭载了博格华纳第六代四驱系统,最大承受扭矩提升19%、响应速度提升16.7%、扭矩精度提升33.3%、重量减轻15.8%,实现更强动力,更快响应。并且星越L四驱版实现了50:50的前后轴扭矩分配,再加上最大爬坡角度达到37°,带来更强的越野性能与通过性能。另外,星瑞也凭借着超高强度的车身完成了钢铁威亚的挑战。(未来汽车日报)

查看更多快讯
最新要闻
比亚迪给特斯拉供电池,韩国人怎么急了?
渣男的精准背刺。
8小时前
运费涨得比锂价都猛,这个海上印钞机让车企又喜又忧
不管是造船,还是买船自己做船东,抑或参与汽车海运运营,汽车企业正试图在汽车远洋运输中扮演更多角色
12小时前
连发两款SUV,腾势2023年目标销量15万辆
和BBA抢夺用户。
12小时前
碳酸锂正在“扼杀”燃油车
燃油车最不想看到的一面,来了。
13小时前
五菱困于「 国民神车 」
寻找下一个爆款。
2023-03-24
锂价腰斩,「宁王」的算盘落空了
「锂矿返利」计划已搁置。
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