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有矿谁话事,锂价高处不胜寒
卡门精选2023-03-16
行业
让价格降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ID:autocarweekly),作者:金融街老李,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新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在供需两端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预期,至少从一季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表现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相应的,锂电池产业链也迎来了新一轮震荡。

去年11月以来,锂电行业标志性价格指数——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在持续下降,2月中旬,宁德时代更是推出了“锂矿返利”,一石激起千层浪,锂电上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产业从1到10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已经从“春秋”走向“战国”。在战国阶段,从新能源汽车到上游锂电企业,博弈到处可见,产业终局如何发展,我们不得而知。

今天老李从产业和资本角度,大家一起聊聊锂价为何高处不胜寒?谁决定了锂价?未来的锂价怎么走?

高处不胜寒

价格是一个产业的脉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决定产业脉搏的不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不是动力电池的价格,而是上游的电池级碳酸锂,大多数消费者对碳酸锂并不熟悉,但它却一直在我们身边,无论是电池产品还是新能源汽车,只要是锂电池,都离不开碳酸锂。

从锂矿到锂电池,中间要经历几个过程,锂矿石经过加工会得到锂盐产品,碳酸锂就是锂盐产品的代表之一,锂盐产品经过加工变成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最后再变成锂电池。

大家生活中了解最多的是锂电池企业和锂矿企业,锂电池以宁德时代为代表,锂矿企业以海外矿企为代表,在资源领域,大家拼的就是谁家有矿。相对产业链的两端,大家对产业链中间的锂盐产品和正极材料确实比较陌生,而锂盐产品碳酸锂正是行业的脉搏。

我们平时说“锂”贵,说的就是电池级碳酸锂,近期锂电行业所有的动静都是围绕电池级碳酸锂打响的。从2021年开始,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就一直飙升,从最初的5万元/吨左右一路冲高到2022年底的60万元/吨,今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超预期回落至40万元/吨附近。

碳酸锂价格对下游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老李简单和大家类比下,我们以市场最常用的锂酸铁锂电池为例,正常行情下,在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在0.5元/Wh左右,当行情加剧,上游碳酸锂的价格达到50万元/吨时,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会接近1元/W。

对整车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接近翻倍的价格,所以才有了曾庆洪那句经典言论——车企在为宁德时代打工,但同时宁德时代也在为上游材料企业打工。

所以,稳住上游碳酸锂的价格对行业/对企业/对用户都至关重要,在电动汽车百人会媒体交流会上,欧阳明高院士预计碳酸锂价格在下半年可能在35万-40万元/吨,2023年全年供需总体平衡,2024年总体过剩,今后锂价比较合理的价格在20万元/吨左右,实际上,20万元/吨的价格与宁德时代“锂矿返利”锚定的价格也完全吻合。

老李认为,20万元/吨的价格也是相对合理的价格,从成本角度看,目前锂矿的开发成本已经比前三年高出了不少,加上碳酸锂企业工艺成本增加,所以上游原材料企业的“实际成本”并不低,行业普遍认为再回到当年10万元/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实际上,在资本市场,大家对今年锂价的锚定的“底价”也是在这个价位,所以老李预测,产业端锂价会加速降低资本的预期价位,而上游各大锂电龙头企业的市值也会提前迎来企稳。

锂价全球化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会问,锂电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回归商业的本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由供需决定的。

我们从供给端来看,锂矿资源供给是典型外循环模式和全球化格局,全球的锂矿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智利等地区,我国的锂盐企业和电池企业的海外布局都在加速。

过去十多年来,从消费电子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游的需求是螺旋式增长的,相应的上游锂价也都会涨一轮,在供给全球化和需求加速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很难主导锂价的总体走势,锂价也因此成为全球定价。

锂电价格的上涨造就了一批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这几年,我们诞生了千亿元级的锂电材料企业赣锋锂业,也诞生了万亿元级的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可以说,在这一轮竞争中,中国企业是成功的。

尽管如此,但锂电行业并不稳定,老李认为,在未来的十年内,锂电行业还将迎来新一轮螺旋式上涨周期,锂电价格也会持续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上游锂矿的勘探和开采与下游应用的匹配度,锂电下游的需求弹性较大,而有色矿产的开采速度几乎没有弹性,锂矿的开采和应用周期长达3年,当锂矿供应弹性不及市场需求弹性的时候,锂价就会长期位于高位;当锂矿供应和下游需求匹配度较高的时候,锂价就会回归到合理的价格。

出现高匹配度的情况有两个:其一是上游锂矿产能加速;其二是下游市场需求放缓。对国内的锂电材料和锂电池企业来说,上游和下游均无法控制。

二是锂电材料和锂电池企业的经营策略,这几年,虽然宁德时代稳居龙头地位,但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从化学体系来说,大家的趋同性越来越高,所以宁德时代也在为上游打工,锂电池和锂电材料企业只能不断下调毛利率,这时候即便是锂矿产能跟得上,上游企业也能控制锂价。

最后是下游的需求,短期来看,下游需求是影响锂价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过去这两年,锂电上游企业多快好省,无论是赣锋天赐科达利,还是德方盛新多氟多,大家的存量产能都拉得很足,新增产能也是远超预期,供给端基本能满足短期需求,但今年以来,下游电动车的需求出现了震荡,资本市场降低预期,上游材料企业的市值也随之下滑。

很多朋友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好像还可以,实际上,从产业视角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800万辆的可性能较大,并且这个成绩足以让产业端过得还不错;但资本市场过去几年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预期是翻倍增长或者超过50%以上的速度增长,锂电材料企业也是按照这个速度扩产,而当前的销量表现远不及预期。

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老李刚才讲,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大有从“春秋”走向“战国”的趋势,锂电上游也是一样,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产业也是一样的规律。

在产业的萌芽阶段,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随后行业进入整合期,最后龙头企业或者政府监管统一市场,然后产业变革,进入下一轮发展,二级市场很多朋友认为锂电行业也会按照这个规律发展,其终极模式是锂电产业和能源结合,成为国家战略性储备。

目前世界各国拼的是能源,从上游来说,风光等自然资源是具有垄断属性的,世界各国和各地政府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以实现政府统一定价,这是各国都可以推动的事情,所以世界各国的电价尤其是中国电价一直稳定在合理的水平,没有波动。

未来,随着新能源占比增加,从发电侧到电网侧以及用户侧,无论是光伏发电还是风能发电,都需要储能介质,在氢能和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锂电池是储能的唯一介质,所以锂电的价格不仅要维持相对平稳的状态,更要保障产业链的安全性,从长期来看,锂电池价格平稳是必然的。

在众多锂电池企业中,制造类企业的壁垒最弱,所以锂盐材料企业/锂电池企业的技术和产能红利最先消失,因为上游和下游的挤压会推动这些企业走向一个合理的毛利率,过去这三年,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的毛利率一直在下滑,即便是拥有龙头地位的宁德时代,其毛利率也在持续降低。

在锂电产业链上,锂矿企业最容易保持较高的利润率,锂矿资源具备先天的壁垒,所以下游企业纷纷到海外抢矿。在全球能源危机阴影下,影响储能的主要资源的锂矿,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今年的两会上,监管层面也表达对于安全发展的态度。

在老李看来,国家必然会通过多种方式将战略资源稳固,从产业链角度解决安全问题,进而解决定价问题,所以锂电产业链回归常态是必然。

具体到企业来看,谁有矿谁就有利润,所以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的利润表现最好,2022年预计净利润的上限分别为220亿元和256亿元,家里“无矿”的盛新锂能的净利润上限不过才58亿元。

很多朋友可能认为无法直接比较,老李想说,这里面固然有市占率和经营原因,但矿产确实是影响企业利润最重要的因素,并且从长期看,锂电产业链的市值都会回落到合理区间内。

过去几年,大家不觉得锂矿是战略资源,锂沿着市场化的道路一直在飞奔,今年锂价回归合理的区间本质上也是市场推动的,目前国内在推动数字中国和大储,从战略视角看,数字中国一定会和数据以及能源关联。

从这个角度看锂便成了战略资源,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是必然的,锂电产业链也将进入安全平稳的发展阶段。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未来汽车日报系信息发布平台,未来汽车日报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快讯
吉利银河E8亮相广州车展
2023-11-29

在2023 年的广州车展上,吉利汽车以其最新力作——银河 E8,再度引发了公众对电动汽车的热议。这款中型纯电动轿车是基于吉利自主研发的 SEA 浩瀚架构打造,展现了吉利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创新和技术实力。首先,我们从银河 E8 的设计的独特性说起。其一体式发光前脸,采用了微孔镭雕发光专利技术,营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行车安全性,更使得银河 E8 在道路上具备了极高的辨识度。此外,全车 25 处低风阻设计,使得银河 E8 的风阻系数仅为 0.199Cd,这在电动汽车领域是相当出色的成绩。在智能科技方面,吉利银河 E8 搭载了全新一代高通骁龙 8295 旗舰座舱芯片与全新的车机系统。这款芯片采用 5nm 工艺制程,AI 算力达到 30TOPS,相比 8155(7nm)GPU 整体性能提升 2 倍、3D 渲染性能提升 3 倍。这使得银河 E8 在智能交互、地图导航、娱乐系统等方面的表现更为出色。值得一提的是,银河 E8 是基于吉利集团 SEA 浩瀚架构打造的。这个架构具有高度的模块化和灵活性,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开发需求。(36氪AUTO)

大七座小鹏X9,38.8万元起广州车展抢先预售
2023-11-28

11月17日,在第二十一届广州国际汽车展20.2馆,小鹏汽车正式发布旗下最新款旗舰MPV车型-小鹏X9,并于当日开启预售。新车预售价格为38.8万元起。小鹏X9全系标配后轮转向系统,转弯直径达到同级别最小的10.8m,在极限工况下,可单独控制的后轮可以极大降低车辆失控的风险。设计上,小鹏X9 延续了小鹏汽车的家族化设计风格,贯穿式灯带和犀利的大灯造型,营造出非常高的辨识度和视觉冲击力,底盘采用前后一体式铝压铸,号称“不仅能带来灵活的大空间,更能确保可靠的安全度”。车内部分,小鹏 X9 拥有 21.4 英寸家庭娱乐生态屏,搭载X Free breath微气候新风系统,号称“全球首发环绕式静感柔风中央空调”,车内拥有“魔方智控冰箱”,支持语音控制开关。动力方面,小鹏 X9 最大功率分别为前235kW后135kW,配备 84.5kWh与101.5kWh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610km、640km与702km。(36氪AUTO)

寻求更多增长曲线,腾势瞄准海外市场
2023-11-24

腾势旗下第二款车型腾势N7定位中型SUV,搭载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和双枪超充技术。外观方面,腾势N7车身凌厉的线条,搭配溜背式轿跑造型,让新车看起来极具运动气息。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860/1935/1602mm,轴距为2940mm。内饰方面,腾势N7配备三辐式方向盘,全液晶仪表+副驾驶屏幕,搭配大尺寸液晶中控屏。值得一提的事,新车搭载两颗激光雷达,配合腾势Pilot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实现全场景驾驶辅助功能。动力方面,新车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四驱版本可选,单电机版本车型最大功率230kW,CLTC工况下最大续航里程为702km;双电机四驱版车型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60kW和230kW,CLTC工况下最大续航里程为630km。置身于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加速新产品的推出节奏或许是腾势亟需要做的事。此外,腾势也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市场,今年以来腾势已经先后亮相曼谷车展、慕尼黑国际车展以及东京车展。“我们首先会在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推出右舵版本,再到国际市场比如东南亚、欧洲、美洲这些地区。”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在采访中表示。(36氪AUTO)

首发版车型预售价区间23.7777万元,一汽-大众ID.7 VIZZION开启预售。
2023-11-23

11月22日,一汽-大众ID.7 VIZZION正式开启预售,首发版车型预售价区间23.7777万元。新车将基于大众MEB平台生产,定位纯电动中型车,拥有521L后备箱空间及1629L后备箱延展空间。ID.7 VIZZION将首采大众品牌全新一代车机操作系统ID. OS 2.0,在车机UI界面设计、操作流畅度及语音交互等体验上大幅提升,同时搭载ID. Mate AI智能管家,并全系标配AR HUD智能导视,搭载15英寸智能2K悬浮屏,内置科大讯飞语音交互系统,支持 “可见即可说”。 舒享配置上,ID.7 VIZZION首采大众品牌Smart Air隐藏式智能空调、SkyView智能光感天幕、第三代空气监测系统Clean air 3.0、Harman Kardon音响系统、ID. Light 智能交互灯带等,带来更舒适的驾乘体验。据此前消息,新车将会在年内正式上市。(36氪AUTO)

哈弗全新能源车型矩阵亮相广州车展,并推出猛改+计划
2023-11-22

11月17日,长城旗下哈弗品牌携哈弗猛龙、哈弗枭龙MAX、哈弗二代大狗PHEV亮相广州车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哈弗是以全新能源车型矩阵参展。其中,“猛改+”服务也成为广受关注的看点。当天,哈弗品牌新上市的首款新能源越野SUV——哈弗猛龙正式发布了云雾茶山和日耀金两款个性化的新车色,并首次亮相了由用户参与共创的“冈仁波齐”共创版车型。这两款新颖的独特车色,都来源于“猛改+”计划。简单来说,“猛改+”计划就是哈弗面向车友打造的一个交流平台。车厂会根据车友提出的意见和想法,对旗下现有车型进行更改,并为车友提供个性化改装的服务。哈弗猛龙的目标赛道是30万以内的新能源越野SUV。配置方面,猛龙配备了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1.5T高阶混动动力系统、Coffee AI智能、高强度钢车身结构、丰富的主被动安全配置等。哈弗猛龙搭载全新一代高热效率1.5T混动专用发动机,结合全新智控电四驱技术Hi4形成黄金组合,系统综合功率282kW,综合扭矩750N•m。(36氪AUTO)

查看更多快讯
最新要闻
天下苦“远光灯”久矣,汽车的车灯也需要智能起来!
就没有利己利人的远光灯么?
47分钟前
蔚来汽车,一场事先张扬的自救
接连出了几个大消息
1小时前
送走蔚来、迎来华为:江淮汽车的中场新战事
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深度整合,这一次似乎民营资本正成为主导的一方。
17小时前
何小鹏李想激战智能驾驶,城市NOA为何总放卫星?
一鸽再鸽
18小时前
魅族官宣造车,无界智行要与华为鸿蒙智行抢车企啦!
手机企业造车也开始卷了
22小时前
Cybertruck可以带来潜在1200亿美元的收入,特斯拉股价为什么还跌了?
包括纽约时报、The Verge在内的其他外媒态度也大多相同,认为Cybertruck错过了最佳时间。但无论如何,这世界有个棱角分明的 Cybertruck ,也挺不错的。
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