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苦寻“天时”
卡门精选2023-02-17
自动驾驶新造车
1/2时间花在汽车上面的雷军,最缺的还是时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次元”(ID:C_world2021),作者:张之栋,责编:崔力文,编辑:别致,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有1/4在手机、IoT和高端化上,1/2在汽车上,1/4在其他事情上。”

不久前的小米投资者日上,雷军亲自曝光了自己的工作状态。但和人们预想中的不同,雷军并没有All in到造车计划之中。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作为“造血”心脏,手机、智能家居等核心业务,雷军不可能轻易放权。而且更重要的是,新增的小米汽车业务,更像是一个无休止的“吸血狂魔”。

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集团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而在2月9日的小米投资者日上,雷军表示,2022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共计投入超30亿元,研发团队超2300人。到了2023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预计费用投入,将达到 75~80 亿元。

小米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花钱如流水”的真谛。只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已至此,不得不发。

日前,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已经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由破产的宝沃汽车提供。尚不清楚小米与宝沃之间如何达成协议,但有坊间传闻称,小米走的特批,政府强行注销了宝沃资质给小米。

对此,小米公关部表示不予置评。但接近万事俱备的小米汽车,却是真正迎来了造车的关键时刻。

雷军,就是灵魂

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是一块敲门砖。倒在黎明前的自游家,就是因为缺少了生产资质,才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现在的情况来看,小米汽车并不需要太过担心。毕竟,小米汽车之所以能够落户北京,并大张旗鼓的建设工厂,必然拥有兜底的法子——无论是否走了政府的特批,小米造车都已经成为一件必然的事。

首先,这里要说的是,小米绝对能够造出车来。

毫不夸张地说,当善于“顺势而为”的雷军,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并高喊着“为小米汽车而战”的时候,小米汽车已经成功了一半。

为什么?

与往日的车圈不同,随着消费观念、营销方式的改变,新时代的新能源汽车车企,拥有着明显的“头狼效应”。特斯拉、华为如此,蔚来、理想也是这样。

而从金山软件,到小米手机,再到现在的小米汽车,雷军实事求是的创业者形象,毫不弱于余大嘴、李斌、李想之流,甚至“雷斯克”的大名,也已经开始在汽车圈子里广泛流传。

但小米终归是初次涉足汽车行业,面对陌生的领域,哪怕雷军一腔热血,也改变不了其“学生”的身份。

于是,在小米汽车的初期,如何吸引人才,吸引什么样的人才,才是要走好的第一步棋。

据了解,目前小米汽车至少已经笼络了三位传统车企高管,包括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原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

既不像百度与吉利合作造车,也不像华为躲在后面推动“智选车模式”,所图甚大的小米,选择了一条更显艰难的路——自研自造。

毫无疑问,这条艰难的路上,“人和”将会成为小米汽车必须跨过的第一道难关。

按照计划,小米汽车预计会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那么在2023年的下半年,大概率可以看到实车。如果狠下心来“咬咬牙”,赶一赶今年上半年的上海车展,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无论如何,不容忽略的一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在特斯拉宣布大降价的那一刻,已经发生了改变。

高端,不是不行

对于小米汽车,消费者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颠覆”二字。尽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攀升,但新能能源汽车的价格,也在一路走高。于是,天生带有“性价比”标签的小米汽车,隐隐有成为消费者心中“价格屠夫”的趋势。

只不过,诸多消息传来,小米汽车似乎并不想继续走小米手机的老路。

细数汽车市场上面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不外乎3点:品牌、产品、价格。而在这个品牌溢价还未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时代,价格和产品,也就进一步成为消费者看重的两大重要指标。

不久前,据晚点爆料,小米汽车首款车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内部代号Modena (摩德纳),目前内部正在讨论的方案是:一个版本26万~30万元价格区间,另一个版本则在35万元以上。

小米汽车想做高端的心情不难理解,但尴尬的是,特斯拉却在同一时间下发了降价政策。23万起的Model 3,26万起的Model Y,直接将标杆价格“钉死”。

产品力不明,价格又不符合期待,这样的小米汽车,必然会在第一波的价格战中,首当其冲。

每个人造车都想做高端,但又被市场教育。高端,是日积月累的品牌效益,叠加物以稀为贵的产品力,放在最后的才是价格的高举高打。

横观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蔚来算是处在中高端的位置,站稳了脚跟;理想则凭借产品的精准定位,算得上半个。然而必须看到的是,小鹏、飞凡、岚图、零跑、哪吒等,冲击高端“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比比皆是。

换做小米本身,如果只依靠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大容量电池等“新产品力”,其高端汽车产品,说服力不够。

更何况现在又是价格战打响的第一时刻,如愣头青一般撞进高端局的厮杀之地,小米汽车的结局,大概率会“伤敌800,自损1000”。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一切皆有可能。

小米汽车踏入中高端车型,并非不行,甚至有可能一飞冲天。但对于如今的市场格局而言,小米汽车如果一开始就选择了这条战况激烈的赛道,那么“15~20年世界前五”的目标,就真的有些“大夸海口”的嫌疑了。

此外,更紧急的问题则是:时不我待,当小米这边还在迟疑如何定位的时候,那边友商的车钥匙,已经直接交到了消费者的手中。

天时,究竟何时?

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打了所有传统车企一个措手不及。在特斯拉的带领下,蔚小理为首的造车新势力们,不仅仅是从商业模式、营销手段,甚至在交车节奏上,都重新制定了游戏规则。

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之中,谋定而后动没有错,但获利者,往往更倾向于“快、准、狠”的打法。

至于小米汽车的天时,就是现在。

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小米汽车究竟晚不晚?

平心而论,就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是营销而言,小米汽车都没有问题。而且有雷军坐镇,小米汽车的起点,绝对要比任何造车新势力,都高出许多。

然而,当人们的心理预期被慢慢拉升,最终小米汽车的产品、价格、交付,却没能达到最好状态,其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2023年,价格大战正式开启。但整个市场加速内卷的,不仅仅是价格、硬件配置,还包括对时间的掌控,尤其是上市、交付的节奏。

以理想L7为例,上市即可门店试驾,月底即可实车交付,节奏感直接拉满。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这样既能看到实车,又触手可及、交钱可得,如此这般丝滑顺畅的提车流程,谁不想拥有呢?

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或许就应该争分夺秒。

料想到不久后,小米春季发布会即将举行;小米汽车部分的展示,应该也可以期待一下。毕竟这段时间里,行业、市场、消费者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疑问,小米汽车大概率不会放过这样正式发声的机会。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小米造车也是一样。当纠集了一帮做事的人,造出了一款还算不错的产品,最后却白白错过了好时机,很可能连牌桌都上不了,何苦来哉?

今年的1月3日,雷军在给集团的全员信中提到,2023年对于小米而言,是开启全新发展周期的一年,也是一系列的深刻变革进入深水区之时,集团正处于一个全新殿堂的门槛上,全新阶段的起跑线上。

而这段话,放在小米汽车的身上,也尤为合适。

按照雷军的计划,小米汽车将以自动驾驶作为突破口,正式于2024年上半年进入市场,有人用人,有钱花钱。而不论小米汽车是否会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第一梯队,2023年都将会成为其“生死存亡”的一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好消息是,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会继续提升,大环境条件依旧优渥。但硬币的另一面,特斯拉搅局,诸多车企咬牙坚持,牌桌上的位置争夺,也会就此变得更加残酷现实。

小米汽车准备好了吗?时间真的不多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未来汽车日报系信息发布平台,未来汽车日报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快讯
日产汽车电驱化动力总成技术实现新突破
2023-03-21

2023年3月9日,日产汽车公布了名为“多合一(X-in-1)”的电驱化动力总成新技术。根据这一新技术,日产旗下纯电动和e-POWER车型系统核心组件将实现共享和模块化应用。 到2026年,研发和制造成本将较2019年降低30%。通过“多合一(X-in-1)”技术,日产汽车将进一步提高旗下纯电动车型和e-POWER车型的市场竞争力。日产汽车已经成功开发出“三合一(3-in-1)”动力总成原型,对电机、逆变器和减速器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将应用于纯电动车型。此外,“五合一(5-in-1)”原型进一步实现了电机、逆变器、减速器、发电机和增速器的模块化设计,将应用于日产e-POWER车型。“多合一(X-in-1)”技术可实现“三合一(3-in-1)”、“五合一(5-in-1)”以及其他更多的集成方式,让纯电动车型和e-POWER技术的核心组件可以共享同一条生产线。根据“日产汽车2030愿景”(Nissan Ambition 2030)长期愿景,日产汽车计划到2030财年推出27款全新电驱化车型,其中包括19款纯电动车型。(未来汽车日报)

理想L8最大竞争对手,魏牌蓝山将于4月上市
2023-03-20

日前,魏牌新能源汽车全新的大六座 SUV魏牌蓝山 DHT- PHEV将于4月份上市,竞品包括理想 L8 等,预计在 30-35 万元之间。蓝山 DHT- PHEV主打超大空间,动力方面搭载 DHT 新能源技术,四驱双电机,覆盖 3 种动力模式与 7 种驾驶模式,WLTC 纯电续航 180km、综合续航 1200km 以上,馈电油耗百公里 6.7L,最大扭矩 933N・m,零百加速 4.9 秒。蓝山 DHT- PHEV长宽高分别为 5156/1980/1805mm,轴距为 3050mm,是一款 2+2+2 的 6 座的家用 SUV 车型。新车采用一体式的面板封装屏幕,包括一块一个是 12.3 英寸 1920*720 分辨率的全液晶仪表,以及一块 27 英寸 4K 分辨率中控屏与副驾娱乐屏,内置 Coffee OS 2 新一代咖啡智能座舱系统。新车主打大空间,后排座椅未放倒可以放 1 个 28 寸行李箱和一个 20 寸行李箱,将第三排座椅放倒后还可形成无台阶的平地板,后备厢容积可扩展至 1040L。据介绍,只要将一排头枕取下与二排联动,即可秒变 1.8 米大床。(未来汽车日报)

汉唐双旗舰冠军版全新上市,售价20.98~29.98万元
2023-03-17

2023年3月16日,“巅峰之上 再造巅峰”汉唐双旗舰冠军版超级发布会隆重举行,汉EV冠军版、唐DM-i冠军版揭开产品真容。其中,汉EV冠军版建议零售价为20.98~29.98万元,唐DM-i冠军版建议零售价为20.98~23.38万元。汉EV冠军版中5G速联、全车四音区智能语音交互、手机NFC车钥匙、宽温域高效热泵空调、电动尾门、主驾座椅通风/加热、前排隔热隔音玻璃+后排黑色隐私玻璃均为全系标配。唐DM-i冠军版亏电状态下油耗仅需5.5L/100km,可油可电,综合续航可达1050km。(未来汽车日报)

长安汽车智电iDD多款新车亮相
2023-03-13

3月9日,UNI-V智电iDD、UNI-K智电iDD、第三代CS75 PLUS 智电iDD以及欧尚Z6 智电iDD等搭载了长安全新智电iDD的产品亮相长安汽车智电之夜。其中,UNI-V 智电iDD主打高速性能,零百加速仅需6.5s,极限车速突破230km/h;大五座电混SUV UNI-K 智电iDD则在空间和高性价比上下了功夫,新车NEDC纯电续航135km,综合续航里程可超1000km,兼顾日常通勤与长途出行。此外,第三代CS75PLUS 智电iDD迎来首次亮相,新车全系标配28.39kWh大容量电池、交直流高功率双快充、AI智慧算法,纯电续航里程最高达到150公里,快充标准环境下最快30分钟即可充电至80%。

吉利中国星双旗舰完成多个高难度挑战
2023-03-13

3月12日,吉利中国星双旗舰在海南三亚上演了一场精彩刺激的极限挑战。在功夫明星赵文卓的共同见证下,中国星双旗舰将挑战弯道狂飙、高空跷板和钢铁威亚,只为突出星越L的“快、韧、稳”三个产品卖点。在活动现场,吉利汽车正式官宣赵文卓成为“中国星大使”,并正式公布了星越L 8AT两驱旗舰型的市场指导价为16.82万元。星越L 8AT两驱旗舰型的“快”,主要得益于2.0TD高功发动机+爱信8AT动力总成,最大功率为175kW,峰值扭矩350N·m,最大扭矩达到了350N·m,弹射起步更快,百公里加速7.9s,直线加速7.5s。星越L采用CMA世界级架构,搭载了博格华纳第六代四驱系统,最大承受扭矩提升19%、响应速度提升16.7%、扭矩精度提升33.3%、重量减轻15.8%,实现更强动力,更快响应。并且星越L四驱版实现了50:50的前后轴扭矩分配,再加上最大爬坡角度达到37°,带来更强的越野性能与通过性能。另外,星瑞也凭借着超高强度的车身完成了钢铁威亚的挑战。(未来汽车日报)

查看更多快讯
最新要闻
比亚迪给特斯拉供电池,韩国人怎么急了?
渣男的精准背刺。
8小时前
运费涨得比锂价都猛,这个海上印钞机让车企又喜又忧
不管是造船,还是买船自己做船东,抑或参与汽车海运运营,汽车企业正试图在汽车远洋运输中扮演更多角色
12小时前
连发两款SUV,腾势2023年目标销量15万辆
和BBA抢夺用户。
13小时前
碳酸锂正在“扼杀”燃油车
燃油车最不想看到的一面,来了。
14小时前
五菱困于「 国民神车 」
寻找下一个爆款。
2023-03-24
锂价腰斩,「宁王」的算盘落空了
「锂矿返利」计划已搁置。
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