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Report 汽车产经”(ID:autoreport),作者:Misfire,编辑:于杰,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我现在基本就用不上刹车!”
我朋友老王,AKA“尊贵的”特斯拉Model 3车主,说这话时满是藏不住的优越感。
就像我和他说“自动档谈不上什么驾驶乐趣”时一样,仿佛我们各自掌握了一门什么绝世神功。
一顿凡尔赛后,老王在一箱红牛的巨额贿赂下,同意我坐进他的Model3驾驶室,感受下单踏板驾驶这门高深技艺的魅力。
适应过程不算太长。
和正常驾驶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只要放开加速踏板到一个临界值,车辆就会在动能回收的作用下开始制动。
完全放开加速踏板,制动的力度大约等于我们正常开车时,将制动踏板踩下40%-50%。
但就在我慢慢适应了“主动刹车”的存在,以及松开加速踏板后的滑行距离,可以暂时控制住使用刹车的本能时,一个小事故,埋伏在了路前方。
我们路过一所小学门口,赶上放学时段,此时一辆中巴车停在右前方非机动车道上,形成了一片视野盲区。
于是我下意识松开加速踏板,把脚挪到刹车上备着。
这一松,车子突然大幅度减速,险被追尾,身后一顿爆闪。估计后车司机心里已有无数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事罢,老王批评我不该完全松开电门,真有情况再去踩刹车来得及。但我觉得这种状况下,备刹车天经地义。
争执不下,我只能反问老王:“如果你家娃正在过马路,你希望我脚放油门还是刹车上?”
老王一时语塞。显然有“备刹车”这个动作要更加安全。
事实上,提前预判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必要时松开油门,备刹车,这是“防御性驾驶”的基本动作。
而特斯拉的单踏板驾驶逻辑,则完全“杀死”了备刹车这个动作。
因为一旦松开加速踏板,车辆就会发生预期外的大幅降速,不仅影响驾驶体验,且在密集的车流里也不安全。
就我的感受而言,这样的设计,天然存在缺陷。
对大部分司机而言,在紧急情况下把脚从油门挪到刹车上,是肌肉记忆和下意识动作。但即便如此,也没人能保证自己在紧急状况下不会踩错。
而和老王一样习惯了单踏板驾驶的车主,平时基本不用刹车踏板,也没有备刹车的习惯,脚始终放油门上。当紧急状况发生,踩错的概率自然会更高。
另一个问题是,特斯拉的动能回收力度并不总是一致的:
比如在满电状态下,动能回收的功率会减弱。这也就意味着,在外部没有施加任何制动力的前提下,特斯拉收油后的滑行距离,有些“薛定谔”。
所以,特斯拉频繁“刹不住”和单踏板驾驶一定是有关系的。
而让人不能理解的是,特斯拉的强动能回收模式不可关闭,相当于逼迫消费者使用单踏板模式,一副“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的做派。
其实,动能回收设计理念很棒,但不一定要和加速踏板绑定,用刹车踏板来做动能回收的也大有人在,后者则要安全得多。
沿用数十年的驾驶方式,特斯拉想要凭一己之力将其改变,血和泪的教训肯定是不会少的。
除了单踏板这个兼具了开创性和高事故率的设计,如今的智能汽车上,厂商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绞尽脑汁要让科技之光普照每一位消费者。
但很多设计,消费者其实并不买帐。
“平时为了让孩子少看屏幕,少打游戏,我们煞费苦心。带他们出门就是想彼此多交流,多看外面的世界,为什么要安排这么大个屏幕?”
李想在发布会上亲自带货、主力推荐的后排娱乐屏,却成为了奶爸李先生放弃理想L9的理由之一。
李先生有两个娃,老大今年八岁,由于痴迷电子产品,小小年纪已经戴上厚厚的镜片。
他觉得吊在后排的那个屏幕,就是勾引孩子的馋虫。
李先生的案例略显极端。但在各大论坛里,确实有很多当初觉得后排屏幕很香的车主,在提车一段时间之后跑回来吐槽。
“总共就打开过几次,一是不想让孩子过多接触电子产品,二是我爱人和母亲都觉得看一会就晕车,不愿意看。”一位提车一个多月的新车主的说道。
另外,有视频博主专门做了测评:
在第三排坐人的情况下,第二排需要半仰着头,侧身看这块屏幕,非常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坚持十多分钟就会觉得脖子酸痛;虽然坐在第三排角度合适,但是距离稍远。
除了费眼、费脖子,这块屏幕还费胳膊。
理想L9后排屏幕可以通过隔空手势、语音以及触控来操作,就是没有配备遥控。
语音识别虽然便捷,但并不能完全满足操作需求,而且容易受到干扰,而且,老人用起来不习惯。
触控方式距离太远,第二排大人得坐直了才能够到,孩子甚至得站起来。第三排根本就够不到了。
隔空手势,看起来炫酷。但是跟随度和识别度做的并不好,要是想打字搜索点什么内容,能累出一头汗。
依稀记得理想L9发布的时候,李想信誓旦旦地表示:“遥控器是上一个时代东西,配不上L9智能旗舰的身份。”
但实际来看,李想标榜的智能化操控方式,实用性上真不如被他嫌弃的遥控。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不如简单配个遥控器,方便还实用。”上述博主的吐槽非常直白。
除了博主和用户,医学专家也加入了吐槽大军。
有眼科博士表示:“如果行驶中长时间观看,颠簸、 加减速、拐弯等动作加上车内外光线的快速变化会让眼睛反复调节睫状肌,加重视疲劳。
如果只是不好用,不用也就是了。但这块屏幕还能造成家庭矛盾,你敢信?
“老大要打游戏,老二要看动画片,吵得头疼,也不能偏袒谁。最后干脆关了,弄得两个孩子都不高兴。“徐先生难得的郊游,却常被这样的争吵困扰。
看了那么多吐槽,最后用一位网友的话总结一下。
“理想L9肯定是款好产品,但李想有些以自我为中心,既给了我们想要的,也按照他对家庭的理解,给我们硬塞了很多用不上的。”
一块巨大的玻璃贯穿车顶,坐在车里,满天星河尽收眼底;360度无死角拥抱自然。
全景天幕,给自驾出游增添了很多美好的想象,所以很多人即便多花一两万也得把这个配置给安排上。
但在2022年的夏天里,高温击破了所有美好的幻想,剩下的只有空调全开也拯救不了的酷热,以及车主心中悔恨的泪水。
7月底,一则关于#高温天开新能源车是什么体验#的话题登上热搜,打开了无数车主的话匣子。全景天幕,在很多网友投票中沦为了智能汽车最鸡肋的配置。
“手距离天窗近一点就能感觉到滚烫的温度,我这种个子高的,脑袋离玻璃那么近,受老罪了。“
大个子车主张淼的吐槽,带着一股特有的大碴子味。
对他来说,顶着热情的太阳出门那就是接受“冰火两重天”的考验——下半身凉快,上半身尤其是脑袋则被无情炙烤。
为了隔热,车主们想尽了办法,有人墨镜、遮阳帽、防晒袖套全副武装,有人往车顶上不停地洒水,还有的人在车里默默打开遮阳伞,忍受着周围关爱智障的目光。
暴晒之下,也有人得到了暴利。
今年夏天,在电商平台上,几款热门电动车的遮阳帘、防晒罩、遮阳伞等防晒类产品成为爆款,一家专做特斯拉全景天幕遮阳帘的商家,月销量超万件。
“盛夏的时候,贴隔热膜贴到手软。那么大面积,品牌硬的,需要四五千元。“一家汽车美容店老板今年新开了给全景天幕贴隔热膜的业务。
说起来,全景天幕也是伴随着智能电动车发展而走红的一项配置。Model Y、蔚来EC6、极氪001、比亚迪海豹等热门车型上都有搭载。
全景天幕之所以受车企青睐,不只是因为好看。
更重要的是,当动力电池被置入底盘,地板的高度被抬升,这会压缩掉一部分车内空间,尤其是头部空间。比如Model 3,其头部空间甚至不如轩逸这样的A级轿车。
采用全景天幕,舍弃复杂的电动车窗设计可以节约成本,增大车内空间,同时从视觉上也能得到更好的空间体验感。
由于实在太热,很多车型会赠送遮阳帘,比如比亚迪海豹。但如此一来,空间困扰又出现了,这就陷入了一个怪圈。
为了打破这个怪圈,全景天幕的相关供应商也在从技术上做攻关。比如,调光技术。
现阶段汽车领域常规的三种调光玻璃方案,即PDLC(聚合物分散液晶)、EC(电致变色)及 SPD(悬浮粒子)。
三者均属于电控型调光玻璃,成本由高到低,但原理和效果存在差异。
考虑现有国内产业成熟度、成本,PDLC可能率先迎来普及,但若想要更强的隔热、抗紫外线性能,或仍需上升至EC技术。
福耀集团全景天幕BU技术总监俞建钊表示:“从我们所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主机厂需求来看,未来3~5年调光玻璃会在汽车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目前,影响这项技术普及的最大拦路虎,是成本。为此,在技术研发、功能定义等方面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
另外,调光玻璃技术的成本下探,不应仅仅聚焦于全景天幕,而应放眼至整车玻璃,甚至于建筑、消费电子等多场景。
“只有量上去了,成本才有可能下探,让更多经济型车型也能拥有优质感受的全景天幕。“俞建钊说道。
上班就要迟到了,时间很着急,但被一场小雪冻住的隐藏式车门把手,注定了这个月全勤奖泡汤的结局。
这样的尴尬场面,很多北方的新能源车主都遭遇过。
把隐藏式门把手这项配置发扬光大的特斯拉, 在用户手册中加入了详细的说明,来教会车主如何解决门把手结冰的问题。
总结一下,主要有两个方式。首先,是用拳头敲,但是要掌握好力度,用力过猛会把车门敲个坑。
其次,在极端天气来临的时候,给车门把手涂上WD-40 (金属制品多用途保养剂),手册中有详细教程,总共10个步骤而已。
当然,被冻住都属于小事儿,对很多车主来说,只要帅就完了。但是,被藏起来的门把手还有可能涉及到安全问题。
2019年,特斯拉在南福罗里达州吃到了一起官司。起因是一名麻醉师在驾驶Model S时,撞上了路旁的棕榈树。消防员赶到后,无法在第一时间打开车门,最终麻醉师葬身火海。
起诉书中认为,Model S的门把手无法打开,是车主丧生的原因之一,这种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
今年4月,辽宁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件,一辆特斯拉发生双车碰撞事故之后起火,众人上前营救被困女车主的时候,隐藏式门把手没有弹出来,给营救造成了一些困难。
不过,这里也要为隐藏式门把手说句话。
其实大多数厂商在设计的时候,都是配有机械和电子两种方式的,只要在车门解锁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机械的方式开门。
不过在紧急状况下,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要去拉开车门。但是有的车门把手确实是“藏”得太深。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即便是正常状况下,也得花点时间才能找到。
另外,在各个车企的宣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隐藏式门把手可以降低风阻系数,节约能耗。 从 理论上来说,是成立的,但到底能有多大作用,缺少数据支持。
没有任何厂家通过严格的风洞试验去论证过这件事情,因为根本不值得为此耗费成本。
所以,这么看下来,隐藏式门把手最大的优势,就是好看了。在实用性方面比不上传统的外露式门把手。
但话说回来,门把手是用户和车接触的第一触点,炫酷的开门方式,确实会给品牌的科技形象加分。
甚至很多人会认为,好看这件事情,本身就胜过实用。毕竟要风度不要温度的事情,每个年轻人都干过。
除了特斯拉的单踏板、理想的后排娱乐屏、已经蔚然成风的全景天幕和隐藏式门把手,还有消失的实体按键、全新的数字钥匙乃至各种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
这些,都是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进化过程中的周边产品。
汽车正在经历一次从产品形态,到内在价值的重构,毫无疑问,很多固有的配置会被替换,一些固有的习惯也将会被改变。
在此期间,会有无数的新想法被付诸实践。只不过有的早早夭折,有的昙花一现,也有的被行业竞相追捧。
历史一直如此。没有人能够阻止时代前进的步伐,也难免有一些先驱者遗憾成为反面教材。
但大浪淘沙之后,一定会有金子剩下。
5月31日,比亚迪2023款元Pro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9.58万元—11.38万元。在产品力方面,2023款元Pro提供元气粉、活力白、能量灰三款外观配色,还提供清新蓝双色内饰。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375/1785/1680毫米,轴距2535毫米,与老款车型保持一致。轮毂尺寸为16英寸。配置方面,部分车型将会增加陡坡缓降、车机系统语音免唤醒/连续性语音识别功能、K歌功能、后雨刷、手机App远程控制等。高配车型还提供了可开启的全景天窗,进一步增加了车内的开阳感。而在续航方面,该车搭载容量为38kWh和47.04kWh两种容量的刀片电池,CLTC工况续航分别对应320km、401km,相比老款有所提升,并且全系都支持快充,其中320km版本的快充功率为45kW,401km版本的快充功率为60kW,高配车型还支持对外放电功能。动力方面,2023款元Pro升级八合一动力总成,最大功率为70千瓦,峰值扭矩180牛·米,相比老款车型动力略有下调,老款系统最大功率100kW、峰值扭矩210Nm。(36氪AUTO)
5月30日,奇瑞汽车重磅打造的TIGGO瑞虎9正式全球上市,共推出领先版、豪华版、尊贵版、至臻版、旗舰版5款车型,官方指导价15.29-20.39万元。针对购车用户特推出6重惊喜,为用户带来买无忧、用无忧、养无忧的全新价值体验。作为奇瑞汽车高端智造平台——火星架构-超级混动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型,TIGGO瑞虎9定位“磁悬浮超舒适旗舰SUV”,以“9大越级舒适+3大旗舰品质”傲视同级,致力打造20万级SUV舒适天花板,打破合资品牌对中国用户的价值偏见,重塑自主品牌对旗舰产品的价值定义。围绕TIGGO瑞虎9的旗舰舒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CTO高新华博士进行了全面解读:“TIGGO瑞虎9宣布杀入20万级市场,直面合资品牌的残酷市场竞争,用极致的驾乘舒适,高端的驾乘品质,直面合资品牌的残酷市场竞争,为全家人带来超越期待的舒适体验,以产品价值引领中国品牌向上之路。”作为技术奇瑞创新智慧的集大成之作,TIGGO瑞虎9致力为每一个中国家庭提供超越期待的舒适体验,是20万级SUV市场用户更好的选择。(未来汽车日报)
5月31日,新一代超级智能电混SUV吉利银河L7正式上市,共推出5个版型,官方指导价为13.87万-17.37万元。吉利银河L7基于世界级e-CMA架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打造,在电池安全、全车安全、智能安全、健康安全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吉利银河L7搭载神盾电池安全系统,这是一套覆盖电池、架构、整车、智控、云端的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新一代雷神电混引擎B-Plus具备44.26%全球量产最高热效率,百公里亏电油耗仅5.23L(NEDC 4.4L),达到同级最低油耗水平,CLT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达到1370km,直击用户续航之痛。吉利银河L7配备10.25英寸仪表+13.2英寸中控屏+16.2英寸副驾屏+25.6英寸AR HUD四块大屏,还支持智能语音控制,唤醒速度仅需0.5秒。基于全域FOTA,吉利银河L7可实现娱乐域+车身域+底盘域+动力域的全车升级,在行业速度最快的100M以太网的加持下,升级效率更高,3G的升级包30分钟内即可完成下载及全车升级。(未来汽车日报)
5月27日,吉利银河专属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在中国汽研·汽车安全技术中心完成了“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测试第二季暨首次整车级安全测试”。中国汽研出具的试验报告表明:搭载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吉利银河L7,顺利通过整车车速40km/h正向刮底、整车车速7km/h后向刮底、整车20km/h负坎冲击和整车托底四项整车级电池安全试验。这在四项试验中,神盾电池均以超行业标准的测试标准通过,进一步证明:“电池针刺”只是神盾电池安全入门标准,吉利银河专属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将电池融入到整车的安全体系,把电池防护做到了极致,在动力电池安全领域处于行业引领地位。 此次测试高度聚焦、高度还原新能源汽车常见的“底部碰撞”用车场景,搭载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吉利银河L7成为行业里第一个做到40km/h正向刮底、20km/h负坎冲击都无损伤的电混车。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吉利汽车电气化体系力优势,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已全面接入基于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智能仿真平台,可基于用户用车场景和极限工况,构建全场景安全仿真,进行海量测试与验证,确保吉利银河L7在底部碰撞测试中可以高标准通过,引领行业整车级电池安全新标准。(未来汽车日报)
5月25日,宋Pro DM-i冠军版正式上市,携五大颠覆、四大焕新震撼登场,官方指导价13.58万元—15.98万元。作为“燃油SUV颠覆者”,宋Pro DM-i冠军版实力开启A级SUV油电同价新时代,将颠覆进行到底。宋Pro DM-i冠军版作为中期改款,本次共推出4款车型,两款71KM和两款110KM纯电续航版本,提高续航门槛、一步到位,彻底解决了用户的最大痛点。宋Pro DM-i冠军版搭载DM-i超级混动系统,带来“快,省,静,顺,绿”五大颠覆性驾乘体验:零百加速时间仅为7.9S,比同级燃油车快2-3秒,加速性能媲美2.0T发动机,支持快充,电量从30%充到80%仅需30分钟,提速、充电统统快人一步,让生活和工作更高效;NEDC 4.4L超低油耗(WLTC 5.3L),仅为同级燃油SUV的一半,满油满电情况下综合续航长达1090km,颠覆人们对SUV的油耗认知和续航认知,降维打击燃油SUV。宋Pro DM-i冠军版在行业内率先将A级混动SUV的入门款纯电续航提升到71KM,并标配直流快充和VTOL移动电站。(未来汽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