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3万美元效应”
卡门精选2022-11-23
行业
3万美元有望成为电动车最重要的竞争价格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锦缎”(ID:jinduan006),作者:古月,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产业概莫能外。 

以电动车这个新兴产业为例,当时当下,它正在经历一个个“规律回归”的重要时刻,至少包括:●估值继续下探; 

●制造业核心属性显现,刺破故事性叙事泡沫; 

●规模效应正成为关键竞争门槛; 

我们可以预期,接下来,因循价格发现机制,或将有新一个重要产业规律成为产业焦点,并主导电动车产业未来一个时期的竞争轨迹——电动车的3万美元效应,即:3万美元有望成为电动车最重要的竞争价格带。 

从特斯拉降价传闻说起

最近,有传言称“大鲶鱼”特斯拉可能又要搅动水池,将Model 3/Y对两款入门车型大降价至22万元/25万元。对此,特斯拉中国官方进行了辟谣。 

但我们不妨顺着这一降价的传言,来 探究这一阶段电动车的主流价格锚点到底在哪里? 

毋庸置疑,未来主流电动车型的价格锚点将由引领性车企所主导,在当时当下的语境中,这一车企依然会是特斯拉。 

根据2022Q3的财务数据,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主要受德国工厂和德州工厂产能爬坡的影响,整体业务毛利率从Q1的33%下降至Q3的28%,那么可以推断效率更高的中国工厂的毛利率应该还能够维持在30%以上( 考虑原材料上涨的情况 )。 

传言的“22万元/25万元”的价格,等于是在Q3的毛利率上直接砍掉21%的毛利率。那意味着,特斯拉中国工厂交付给国内的对应配置车型,可能只有10%的毛利率水平。如果再剔除Q3的10%的费用率,那么单车净利率将录得负个位数,等于是卖一辆车还得倒贴钱。 

虽然上述测算是基于2022Q3的静态数据结构,但基本上也能否定这次传言的真实性。 

攻破燃油车腹地

事实上,经历了两次降价后,国内Model 3/Y车型也基本在Q3的毛利率上,整体下调了10%的毛利率水平,来到了毛利率20%上下。 这一水平其实接近过去十年丰田汽车18%的毛利率,贴近传统燃油车巨头的运营水平。 

这也表明,在一个正常竞争的市场环境里,特斯拉中国继续降价的空间其实已经不是很大。如果再考虑到明年国内完全退出新能源补贴政策,而特斯拉中国明年还继续维持现在的终端定价,大概1万元的补贴约占4%的毛利率,那么静态来看,国内Model 3/Y的入门款车型已经提前“透支”了部分未来的单车毛利率。 

所以,特斯拉中国Model 3/Y目前的售价,已经是来到了传统燃油车企的盈利结构区间内。 如果国内新能源车的竞争环境没有发生急剧的变化,那么特斯拉中国应该是不会轻易发动价格战。 

按照Model 3/Y的车型尺寸数据,它们分别定位于中型轿车和紧凑型SUV,对标的传统畅销车型应该是中型轿车丰田的凯美瑞/本田的雅阁以及紧凑型SUV丰田的RAV4/本田的CRV等—— 这些车型也是全球最畅销的车型 ,中型轿车的定价大概介于2.5万美元~3.5万美元,紧凑型SUV的定价大概在2.7万美元~3.8万美元。 

特斯拉中国的Model 3/Y的起售价( 或走量车型 )已经进入到上述价格区间,考虑到相同定位车型燃油车与电动车的成本差异,未来特斯拉中国的 Model 3/Y起售价可能还有些许下调空间( 主要来自于规模效应作用 ),但绝对不多。 

从全球范围看,特斯拉中国Model 3/Y的售价是最低的,以中国售价为基准,欧美地区的售价普遍会有20%-70%的溢价,按照2022年前三季度数据,特斯拉中国的交付量约为1/3,其余的均销售至更高溢价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所以, 特斯拉盈利能力强的原因,除了成本控制一流,另一主要因素是它在发达国家的高溢价能力 。 

图:特斯拉汽车业务毛利率情况,来源:网络 

图:2021年全球TOP10畅销车型,来源:网络 

图:特斯拉Model Y在不同国家的售价对比,来源:网络 

微妙的价格平衡带

当然,特斯拉中国的售价之所以能够做到比较的“亲民”,主要还是因为 背后有中国最大汽车市场以及完备的新能源车产业体系支撑。 

除此之外, 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 ,也是导致中国和全球车市形成明显区别的一大因素。 

根据2021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收入情况,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普遍在3万美元~4万美元区间,对应全球畅销车的售价同样介于3万美元~4万美元;中国人均收入刚突破1万美元关口,国内TOP10的畅销车基本属于2万美元区间的紧凑型轿车,这与上面的全球畅销车型还是有明显的差异。 

由此可见,特斯拉中国的定价“洼地”也来自于国情的客观环境。 

图:2021年国内畅销车情况,来源:网络 

基于我国的消费情况,既然紧凑型轿车是国内最畅销的车型,那么是否能够直接将其电动化转为国内畅销电动车呢?这里试着从比亚迪的最新运营情况来窥探一二。 

第一,今年以来,随着DM-i车型销售的增长,比亚迪的财务数据持续好转。2022Q3数据显示,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为18.96%和5.17%,同比分别提升5.63和2.43个百分点;公司Q3乘用车销量为53.72万辆,同比增长197.5%,其中EV车型销量为25.86万辆,DM-i车型为27.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2%和213.32%。 

可见,公司财务数据的提升主要来自于DM-i车型的高速增长,相对而言EV车型对财务数据的贡献可能非常有限,而EV车型的整体毛利率很可能还要低于H1披露的整体16%的毛利率。 

第二,比亚迪目前最畅销的车型( 也是紧凑型轿车 )是秦Plus,其DM-i版本车型和EV车型的电池成本对比及整车售价对比如下: 

图:比亚迪不同秦车型的电池成本对比,来源:网络 

上述表格数据反映出,一来车型售价基本直接与电池成本强关联,而“600km”版本由于还有其他高端配置的加成,终端差价要高于电池成本的差价;二来EV车型的溢价能力要低于DM-i车型,因为上述差价只考虑电池的成本,并未将电控系统、半导体芯片等其他关键部件计算在内;三还在于,比亚迪走的是经销商渠道,经销商分食的毛利率大概有10%。 

如果按照现在130美元/KWh的电池成本和比亚迪18%的毛利率为模板,一款实际续航在500km左右、搭载71.7度电的秦 EV 600km车型的出厂价格要来到18.5万元上下,其终端售价应该定在20万元上下。 

图:比亚迪部分车型的销量增速对比,来源:网络 

显然,秦EV车型低定价的客观事实也没能够带来更高的增长,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在这一价格区间的消费者考虑的是油耗和续航的平衡,满足的是“既要又要”的极致性价比逻辑,所以起售价更低的DM-i车型更契合这部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EV车型尽管已经采取了低毛利的定价策略,但是综合产品体验( 如价格性价比、真实续航能力、空间需求等 )善不尽如人意。 

所以, 现阶段国内直接将畅销紧凑型轿车转为畅销紧凑型电动车的逻辑并不成立。 

实际上,上述特征也适用于中型轿车汉EV和汉DM-i、紧凑型SUV宋EV和宋DM-i、中大型SUV唐EV和唐DM-i等车型。 

整体而言,现阶段比亚迪的EV车型也不具备较大的降价空间,甚至对于比亚迪而言,更紧迫的应该是思考要如何提高比亚迪EV车型的溢价能力(也 就是卖的更贵 ),因为DM-i混动车型只是新能源的过渡产物,从2023年开始上海将率先取消对其的绿牌政策。 

所以,搭载64.8度电、售价21.48万元的汉EV以及搭载61.4度电、售价20.98万元的海豹作为中型轿车的入门价格也不会有更多下探的空间。随着明年政策补贴的全部退出,实际上EV车型还将面临涨价的压力。 

3万美元效应

以上可见,3万美元价格带,是电动车最接近冲击传统燃油车核心腹地的平衡价格带:可预见的中短期内,再向下就要打肿脸充胖子;再向上则不具备冲击对手大本营的效应——主流购买力决定了最真实的主流需求。 

那么两大电动车企的价格逻辑也就变得清晰起来: 

特斯拉的入门车价已经下穿至3万美元区间以里,并且在毛利率的考量下继续价格下探的空间并不大;比亚迪EV车型的入门价格也来到了3万美元的下线,但低毛利将不断驱动比亚迪价格上涨的动力。 

而 成本,是两家公司的价格锚点都被钉在3万美元价格段的关键。 

【1】锂电成本“拐点”短期难现

图:锂电成本结构图,来源:网络 

目前的电池成本占比整车成本很可能已经超过了50%,并且原材料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价格还未见顶,而根据市场预期以及国际环境,到2030年之前锂电池成本可能都难以有效突破100美元/KWh的关口( 普遍认为只有突破100美元/KWh的成本束缚才能激发更大规模的电动化浪潮 )。 

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州研究公司E Source估计,目前电池的平均价格为128美元/KWh,到明年可能会降至110美元/KWh左右。但电池平均价格的下跌不会持续太久,E Source认为电池价格将在2023年至2026年期间飙升22%,最高达到138美元/KWh,然后到2031年恢复稳定的下降趋势,可能低至90美元/KWh。 

在类似的研究推演中,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锂电池成本都难以下降。 

事实上,锂资源已经成为了类似于石油资源的国际硬通货,但锂矿开采的数量缺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过去18个月里锂价格涨了近9倍,但采矿项目的投资非常少,并且其中大部分投资来自中国。 

这使得其他发展中国家意识到,自身资源可能会带来战略性优势。所以南美国家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正在草拟一份文件,以推动建立一个“锂佩克”组织;此外,印尼也有计划围绕不断高涨的镍、钴矿需求建立一个电池原料版的OPEC。 

这种联盟的战略部署思路也将支撑电池原材料价格的“”稳定”。 

【2】车用芯片紧俏局面还将维持

电动化不可避免的带来车用半导体成本的增加。 

以Model 3为例,其单车半导体成本估计为1516美元,其中围绕娱乐系统的芯片成本为147美元、ADAS为510美元、车身控制为115美元、PDS为107美元、电驱动部分( 包括BMS、高压控制、OBC、DC-DC和功率半导体 )一共636美元。 

图:特斯拉芯片成本及结构种类占比金额,来源:网络 

又由于在国内智能车的语境中,大家普遍会倾向于装配更多的摄像头、电子雷达、激光雷达、娱乐系统、以及高算力的智能芯片等部件,所以整体的芯片成本很可能要高于上述的Model 3,这也是影响电动车成本的又一因素。 

虽然今年消费电子半导体出现了大跳水的现象,但车用半导体的紧张供应局面并未出现缓和:一来,今年因缺芯而减产的汽车数量已经来到了400万辆,今年底可能达到430万辆的基数,需求缺口巨大;二来,晶圆代工的车规制程的产能有限,2023年汽车芯片代工报价还将小幅上调;三则因为,晶圆厂的产能扩张需要一定周期,市场预计在2024年底之前,全球性的车用芯片短缺问题不会得到完全解决。 

【3】“智能化”成本也需要考虑在内

无论是座舱操作系统、智能娱乐系统、还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ADAS )或更高阶的自动驾驶体统,品牌车企如果要在这一领域构建自身特色,基本都需要自建开发团队。 

在没有达到规模化之前,这些投入都只能作为沉没成本,同样影响着产品的终端售价。 这也是支撑如今电动车“3万美元”售价的另一个原因。 

总体上,国内电动车市场以特斯拉和比亚迪为代表车企的主流产品售价基本都锚定了3万美元的价格段,并且在各方因素的作用下,未来仍会聚焦在这一价格段内。 

其他车企如果要保持在牌桌上,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都须将围绕这一价格段推出自身的畅销车型,这就是行业下一阶段将要显现的电动车“3万美元效应”。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未来汽车日报系信息发布平台,未来汽车日报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快讯
小鹏G9正式上市,售价26.39万元起
2023-09-27

9月20日 2024款小鹏G9于昨晚正式上市,全系共5款配置车型,售价26.39万元起,并将实现上市即交付。新款G9标配扶摇架构,进一步强化了“智能、性能、电能”三能技术优势,在充分吸收市场经验和用户反馈后,以更具竞争力的价值力体系重新宣誓了统领30万级智能纯电SUV市场的决心。在欧洲四国陆续实现交付后,小鹏G9还将在明年进军德国市场。2024款小鹏G9依托扶摇架构,在标配智能驾驶和全域800V高压SiC平台基础上,搭载域控智能底盘的极致设计理念,体现了小鹏汽车对于智能、性能、电能“三能战略”的极致追求。凭借技术优势及对产品的精心打磨,新款G9涅槃重生。2024款小鹏G9搭载XNGP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具备国内首个且唯一的XNet深度视觉感知系统,落地无图、全场景、点到点的智驾功能,实现全国好用、全程好用。此外座舱方面搭载了全球领先的“全场景语音2.0”,在无网络场景下依然支持600+语音指令,更有像乐高积木般灵活定制的“智慧多场景座舱”,提供个性化用户体验。(36氪AUTO)

神盾电池发力,吉利银河L6通过三车高速连环“魔鬼碰”
2023-09-27

9月24日,吉利银河L6举行三车高速连续追尾“魔鬼碰”测试,最终凭借神盾电池系统的优异防护能力,吉利银河L6打破新能源汽车“逢撞必烧”魔咒,在高速前后夹击追尾中电池包、油箱、高压系统“分毫未损”。此次三车高速连续追尾碰撞试验,主要模拟日常用车场景中下雨湿滑的高速路上,在突然团雾、路面湿滑、前方视野受阻的条件下最容易发生的连环追尾事故。吉利银河L6发现前方车辆停止后,进行紧急制动,速度降低至40km/h速度撞上前车(较大的厢式车);发生碰撞后,吉利银河L6后方车辆因反应不及时,以100km/h速度追尾吉利银河L6。国家标准试验整车追尾碰撞时速是50km/h,此次100km/h高速追尾碰撞的能量是国标后碰试验的4.49倍,而目前行业最高追尾碰撞试验时速为80km/h。吉利银河L6基于e-CMA架构打造,秉承了CMA架构原生安全设计理念,配置全新一代雷神电混技术,可以说在安全方面是具有“天生的好底子”。例如,面对高速被追尾的场景,e-CMA架构对油箱、环抱式ODP、高压线束、燃油管路布置优化,V字形后护板等后碰撞传力路径优化,形成对电池包的潜艇级防护。(36氪AUTO)

全国统一零售价11.58~14.98万元 吉利银河L6刷新A级家轿价值标准
2023-09-18

9月16日,吉利银河L6正式上市,推出60km纯电续航AIR版型、PLUS版型和125km纯电续航PLUS版型、MAX版型及星舰版型共五款车型,全国统一零售价为11.58~14.98万元,在节能和性能方面,吉利银河L6也做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在新一代雷神电混8848的赋能下,吉利银河L6在WLTC工况下拥有同级最长综合续航达1370km,据前不久的实测数据显示,其百公里亏电油耗仅为3.61L,百公里加速仅需6.3s,极速更是创下247km/h的“最速电混家轿”纪录。此外,e-CMA智能超电架构原生的29100N·m/deg车身扭转刚度,以及前麦弗逊、后四连杆独立悬架组合,让吉利银河L6在湿地麋鹿测试中的车速达到80km/h,远超同级。更值得期待的是,吉利银河L6星舰和MAX两个版型将在年底通过OTA的方式,为用户推送“银河管家哨兵模式”,可实现驻车状态下的车辆24小时360°实时监测,并在必要时向用户推送提醒消息。(36氪AUTO)

仰望U8将全系标配应急浮水能力
2023-09-18

。据悉,应急浮水能力将在仰望U8车型上实现全系标配。仰望U8应急浮水技术的研发,是为了在暴雨内涝和野外涉水遇险等场景下,让车辆浮水能力能够像安全气囊一样触发,在紧急时刻最大限度为用户提供被动安全。仰望U8的应急浮水能力采用被动触发,当用户通过星河曲面屏开启涉水模式并开始涉水后,车辆将通过多种传感器对涉水深度、车身姿态、车轮滑移状态等进行监测,若符合浮水条件即自动触发应急浮水,实现车辆在水中进入漂浮状态后的前进、转向等操控。在应急浮水状态下,仰望U8能够实现30分钟内无车内显见流动积水,更不会下沉,并能以最快3km/h的速度前进,使车辆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减少用户意外漂浮后的恐慌。在与浮水相关的制造工艺层面,仰望U8进行了5大技术突破,累计62项创新设计,不仅让车身与涉浮水相关的焊点和螺柱以99.97%的合格率突破了行业平均合格率,同时在白车身和彩车身涂胶部位也采用了更严苛的工艺标准。动力系统上,仰望U8与浮水相关的技术专利和创新多达133项,而在整车及零部件密封方面,仰望U8也都做了全新的优化设计,最大程度确保车辆在浮水状态下的防水能力。(36氪AUTO)

阿维塔12全球首发,四季度开启交付
2023-09-14

2023年9月5日,阿维塔12在德国慕尼黑全球首发。新车定位为豪华中大型新能源轿车,将会提供两驱和四驱版本。阿维塔12采用无后舷窗掀背设计,车身尺寸超过阿维塔11,长宽高分别为5020mm*1999mm*1450mm,轴距为3020mm。阿维塔12的座舱采用Gentle Tech极简设计概念,减少了物理按钮的数量,只保留实用度高的必备按键, 同时搭载​​​全球首创轿车前排双零重力座椅,能够实现一键躺平。智能配置方面,阿维塔12配备了高清流媒体外后视镜,并搭载HarmonyOS 4.0和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ADS 2.0。据阿维塔官方介绍,阿维塔12将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市场开启交付,后续交付海外市场。此外,阿维塔还将在明年推出2款全新产品。(36氪AUTO)

查看更多快讯
最新要闻
雷达推出RD6科创版,深耕皮卡细分市场需求
售价15.38万元。
2023-09-28
绑定英伟达,腾势的自动驾驶野望
弥补最后一环。
2023-09-28
2023第二届汽车数字化转型大会
2023年9月18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3第二届汽车数字化转型大会”在上海市成功举办。
2023-09-26
成立AI Lab,长城渐露智能化野心
AI时代的“平台化”。
2023-09-18
试驾坦克400 Hi4-T:兼顾越野与智能,能否成为下一个爆款?
新能源越野战已经打响。
2023-09-14
加速电动化转型,上汽通用花了700亿
全力加速转型。
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