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usinessCars”(ID:BusinessCar01),作者:巫马,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这些玩家们宁可做亏本生意,也没有人敢承受让对手率先跑出规模的打击。
进入2022年下半年,每到月头上,车企晒成绩单的热情似乎更加高涨了。
9月的第一天,大批新能源车企争相公布8月成绩单,销量个顶个的“哇塞”,竟然有了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里描述的名场面:“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捷报频传,而且朋友圈的热议榜上秒速更迭着名字:极氪过7000了!问界破万了!哪吒摘得新势力销冠了!比亚迪创了17.5万的新高……
根据部分车企公布的数据统计,8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有可能达到65万辆一个历史性的新高,渗透率已经接近30%。
8月底,顶风硬上的成都车展上,新能源展台已经成为了绝对的主角,就拿我待得时间比较长的3号馆来说,一边是凯迪拉克、沃尔沃、宝马等传统汽车品牌,另一边是全面转型新能源的比亚迪展台,但人流的冷热不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全员上岗”的比亚迪销售被来看车的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新能源车快速渗透,我身边有些朋友的第一辆车甚至就选了纯电动,要热度有热度,要销量有销量,这是不是意味着新能源车企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未必!如果看看各家新能源车企的盈利情况,可能会头皮一紧。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球唯二不亏钱的新能源车企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再具体点,如果去掉国家补贴的部分,2021年国内没有任何一家车企实现了盈利。
就在前不久,“理想汽车每卖出一辆车亏损2.3万元”的信息登上微博热搜;小鹏汽车作为新势力二季度的销冠,交付34,422辆车,亏损27亿元,相当于每卖一辆亏损7.8万元;蔚来汽车经营6年,总亏损超过650亿元,沦为汽车圈亏损规模最大的造车新势力。
蔚小理作为国内新能源车企第一梯队,盈亏情况尚且如此糟糕,更遑论其他新能源车企了。
为什么越卖越亏?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这些都是一目了然的原因。尤其是动力电池上游的碳酸锂资源,从去年到今年,上游的碳酸锂价格从5万一顿到50万一顿,一年涨了10倍。而动力电池的成本目前仍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更高,为了想办法降低造车成本,一些有家底的车企开始选择自己买矿,掌握主动权。
但这种一两年内突发的锂资源焦虑,归根结底,是因为新能源赛道在短时间内过度拥挤,打破了锂行业原有的周期性规律。
众所周知,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业与外资品牌的差距是碾压性的,早在十几年前, 国家发改委曾痛批,中国汽车企业对外资的依赖度超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所以从油车切换到电车,新能源汽车被视为“弯道超车”的机会,这背后不只是这些新能源车企的“野心”,也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图谋”。
但在遍地都是燃油车的市场上,如何让消费者接受新能源车?
几年前,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经给出过自己的见解:一方面要解决自己的痛点问题,另一方面,要给客户们提供更多燃油车不能提供的“甜点”,否则的话,纯电动汽车永远只是在解决痛点问题,你会发觉我凭什么买一个纯电动车,只要买了燃油车肯定就没有这些痛点了。
所以这几年,在基本解决了续航和服务等痛点之后,新能源车企开始拼“甜点”了,一部分从性能入手,另一部分从智能入手,不断地堆叠配置。
源于物种优势,电动车先天具有碾压同级燃油车的性能,这些还不够,那么用上大算力芯片,加激光雷达数量,丰富智能座舱,丰富使用场景……智能化的配置拼完了,那么加双电机、空气悬挂、Brembo刹车卡钳、后轮转向……
为了扮演“燃油车颠覆者”角色,让消费者感受到油车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产品,电车必须拿出足以降维打击的技术和行驶品质。
此前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曾经说:“我一直开玩笑,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悲哀叫你再努力也做不到。即使你特别努力,但油车的坯子标不出今天L7的状态,因为它底层的逻辑很多有根本性的差异。”
但电动车这样的降维优势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靠不断的内卷产生的,换来的结果是新能源市场进一步扩大,但造车成本被不断推高,新能源车企在亏损泥潭中越陷越深。
几年前,国内某新能源车企高管曾经向BC说起,新造车公司亏本也要先把市场份额先拿下,就看谁能够把对手耗死。
所以看似目前大多数玩家都还活得不错,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市场,但这场令人窒息的“烧钱大战”很快会进入最高潮。业内人士猜想,苹果、小米、百度以及华为自有品牌产品都将可能在2023年进入市场,到那时尘归尘,土归土,真正的淘汰赛将会一触即发。
所以这些玩家们宁可做亏本生意,也没有人敢承受让对手率先跑出规模的打击。
而这种打法,传统车企是难以接受的,这不符合他们的商业逻辑。换言之,BBA或是大众丰田这样的巨头,想要在电动市场发挥优势,首先需要卸下“不想亏钱”的包袱。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象潮水一般涌出来,过几天还要跌呢!”在《多收了三五斗》中,一批农民离开了万盛米行,“犹如走出一个一向于己不利的赌场”。这热气腾腾又寒气逼人的新能源市场,不也正是一个终将哀鸿遍野的赌场吗?
8月13日,2025款的极氪001和极氪007正式上市。这两款新车官方起售价分别为25.90万元和20.99万元。2025款极氪001与极氪007,搭载了极氪智能科技最新的技术成果。全栈自研的第二代金砖电池,最大充电倍率高达5.5C,从10%充至80%仅需10分半钟,超越了传统三元锂电池。同时,极氪OS智能座舱系统也迎来了全面升级,正式更名为极氪AI OS,Eva进化为AI Eva。在智能驾驶领域,极氪全栈自研的浩瀚智驾系统迈入2.0时代,启动了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优先实现了泊车和路口场景的端到端进化。此外,极氪还率先推出了城市NZP通勤模式,未来将逐步开通城市NZP和城市NZP+,最终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城市智能驾驶体验。在智能驾驶方面,2025款极氪001同样带来了升级,首发搭载的浩瀚智驾2.0系统,基于激光雷达和双OrinX智驾芯片的智能硬件方案,实现了系统底层能力和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基于全场景的端到端泊车能力,浩瀚智驾2.0的泊车时间最快可缩短至23秒,且泊车手法更加类人化。同时,该系统还带来了记忆泊车功能,用户只需一次记忆即可实现不限楼层、不限车位的自动泊车服务。
8月1日,昊铂SSR海外版正式下线,标志着中国超跑可以实现批量出海,树立全球造车科技新高度。超跑,被誉为“汽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昊铂SSR的量产,不仅实现了打破西方对超跑的技术垄断,同时实现了对外输出超跑的产品、技术、文化和高端品牌的出海,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飞跃。昊铂SSR去年10月正式上市以来,以超跑为载体,从研发、设计、试制试验、智造、产业链等,全方位提升中国汽车工业能力,也为中国汽车运动文化注入新力量,促进中国体育文化发展,也推动汽车文化的普及,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昊铂秉持低调务实、保持热诚的作风,征服了全球最顶尖的同行。汽车设计领域的璀璨明星Pontus Fontaeus,因其与法拉利、布加迪和兰博基尼等豪华车品牌的卓越合作而赫赫有名。如今,这位设计巨匠选择与昊铂携手,亲手打造出昊铂SSR这件璀璨的艺术品。伴随着昊铂全球化战略,凝结了中国工业最高技术水准的昊铂SSR,来到了全球用户的面前。去年昊铂SSR海外首秀,在国际舞台上也得到了超跑爱好者的喜爱。在泰国车展,昊铂SSR创下中国汽车出口史上“最高单价”的记录。(未来汽车日报)
7月29日,吉利对一块历经921次充放电(约40万公里行驶里程)的神盾短刀电池包进行了容量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度仍然高达90.5%。而同级产品搭载的电池包,在完成500次充放电之后,健康度就衰减到了80%,寿命远低于神盾短刀电池包。 同时,吉利还对一辆行驶里程超30万公里的银河E5耐久测试车进行了电池包拆解。拆解结果显示电池包的结构依然完整、防护完好。 8月3日,搭载神盾短刀电池的银河E5即将全球上市,并实现上市即交付。(未来汽车日报)
7月25日,比亚迪王朝全新中级SUV宋L DM-i在开封上市,新车基于新技术、新平台、新标准打造,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3.9L,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1500km,以“大宋”之名开创SUV油耗3时代,颠覆用户对中级SUV的油耗续航认知。宋L DM-i此次推出纯电续航里程75KM、112KM和160KM三个版本,共5款车型,售价13.58万-17.58万元。极致低能耗带来超长续航,宋L DM-i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达1500km,宋L DM-i基于新一代插混整车平台打造,引领中级SUV向更优越驾乘空间和更高级驾乘体验进化。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80*1898*1670毫米,轴距达2782毫米,比途观L Pro(4735*1842*1682毫米)更长更宽,带来更宽奢的空间体验。纯平后排地板、超宽横向空间,让后排中座成为“C位”,加上宽舒云感座椅,带来前排头等舱、后排大沙发的舒适出行体验。超大后备箱可轻松放下全家行李,更可纯平放倒变身双人床,不管全家购物还是惬意露营,都能轻松满足。(未来汽车日报)
7月26日消息,7月25日,深蓝汽车全球战略车型“深蓝S07”正式上市,共推出增程加纯电10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14.99万元-21.29万元,同时全系车型限时优惠1万元,其中215Max增程版、215Max乾崑智驾ADS SE版、215Pro增程版为深蓝S7经典再升级版本。深蓝S07左手深蓝超级增程,右手华为乾崑智能,在20万级中型SUV市场,携20大同级首发、50大同级领先的科技配置,打造同级领先科技含金量。随着的深蓝S07上市,意味着智能驾驶技术步入普及化新阶段,不仅满足了用户的智驾需求,也重新定义了智驾体验的价值感。华为乾崑智驾采用主视觉方案,与特斯拉纯视觉逻辑相同,在决策和规划时更加类人化,行驶轨迹更接近人类驾驶,拥有更高通行效率。但在华为乾崑智驾背后,有华为大数据模型为支撑,这一点与特斯拉纯视觉方案截然不同,实现了对驾驶环境的全方位感知和精准决策。同时,大数据模型还具备强大的学习和迭代能力,能够不断优化算法模型,提升驾驶辅助的精度和安全性。特斯拉在复杂场景下的理解能力和决策精度上,往往难以与华为乾崑智驾相媲美,这也是深蓝S07比肩特斯拉的底气。(未来汽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