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订阅的今天,会是汽车订阅的明天吗?
卡门精选2022-08-04
行业大公司
没开会员,只能看5分钟电影,那汽车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市物语”(ID:autostinger),作者:杨益春,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现在订阅制之所以被喷,其实是因为不少订阅内容只是一些标准功能,这在以前是不用额外掏钱的,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他们接受不了厂商通过限制核心功能强制用户升级为会员”,面对网友对订阅制表现出的反感,汽车分析师王亮(化名)这样说道。

继特斯拉、蔚来、威马等新势力之后,宝马、奔驰等老牌传统车企也不甘示弱,大肆玩起了“付费订阅车辆功能”。

不久前,先是奔驰在中国推出后轮转向订阅服务,入门版车型EQS450+先锋版每年额外支付4998元,可从标配的后轮4.5°主动转向升级为10°主动转向;紧接着宝马在韩国开启了车辆功能订阅服务,使用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苹果CarPlay、驾驶安全辅助等功能都得额外付费。

付费订阅,这一在APP、游戏等其他行业盛行的商业模式,如今在汽车市场开始跃跃欲试。

一时间,关于付费订阅服务的议论甚嚣尘上,“宝马推出付费订阅座椅加热服务”在社交平台上一度冲上热搜。对此,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还发表个人看法,传统企业搞数字化,可能还需要向互联网学习一下。他们对于“Freemium”模式,即Free(免费)+Premium (增值服务)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习惯了传统“一锤子买卖”的消费者,面对这种熟悉又新奇的付费方式,也明显有些无法接受,质疑声、谩骂声此起彼伏。不过也有不少人表示可以接受订阅制,但不接受被套路和重复付费。

订阅服务熟悉又陌生

对于很多人来说,订阅制并不陌生,但放在汽车行业算是个新奇事物。早年间,宝马,奔驰,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等一众豪华品牌均尝试过订阅服务,但都没有掀起太大风浪。直到特斯拉的出现,付费订阅模式才真正被人们所关注和热议。

订阅服务早期的玩法更多是以全车订阅为主,类似于个性化租赁。这种玩法在欧洲比较流行,但在国内还未形成成熟的市场。

图片来自特斯拉官网截图

如今,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推动下,订阅制的玩法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出现了例如特斯拉的高级车载娱乐服务包、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蔚来的NAD完整功能服务等各种订阅包。

实际上,在汽车订阅服务出现之前,购车也并不都是“一锤子买卖”,像选配、租赁等方式,都是消费方式的拓展与延伸。相比“一锤子买卖”而言,这些玩法给用户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度,预算有限就简单用,需求多就多掏钱。

而付费订阅可以说进一步扩大了这种自由度,从配置上的自由选择延伸到了时间上的自由选择。用户不仅可以选择使用哪些功能,还能选择什么时候使用。随时使用、随时取消。

理论上来说,经历过互联网洗礼的很多用户,对付费订阅其实并不陌生,也能接受,各种APP、游戏会员充值、氪金这些已经是常规操作。例如互联网巨头腾讯,推出的QQ音乐、腾讯视频以及各类游戏……都需要相应的充值,视频里抢先点映的功能也需要额外付费,虽然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吐槽,但最终用户也都慢慢接受了。

 平移至汽车上,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争议?

“一方面,整车厂现在在转型过程中,并没有做好准备。开发人员大部分还停留在以往传统造车的固定思维;另一方面,用户也没准备好,在买车的场景中,他们习惯于所有权与使用权集为一体。订阅制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固有规则,将使用权分离出来额外收费,这是大众暂时无法接受的”,另一名汽车分析师李辉(化名)这样解释道,“一边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是没经历过这类场景,两者结合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另外在他看来,信息的不对称也是一大关键因素。整车的成本不透明,很容易让用户产生“二次收费”的感觉。所以需要车企在卖车环节就要把配置详细介绍清楚。

订阅的钱并不好赚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付费订阅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教的不仅是如何赚钱,而且是如何连续赚钱。

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说,大型传统汽车制造商,卖车的利润率极低,甚至已经是零利润。在他看来,在剃刀行业,卖剃刀并不赚钱,卖刀片才赚钱。这同样适用于汽车行业,单纯的卖车不赚钱,而汽车周边、维修、配件才能真正带来利润。

马斯克微博截图

但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普及,上述这些利润也在减少,那么如何才能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呢?这时,在其他行业混得风生水起的订阅制走进了车企们的视野。尤其是在特斯拉的推动下,这一新的付费模式也陆续在车圈推广开来。

奔驰EQS付费转向升级惹争议

目前来看,除了特斯拉,玩的比较好的也只有国内的这些造车新势力。他们自带的互联网思维赋予了他们得天独厚的条件。常规来讲,如果是一次性买断,那么车企只能靠不断增加新用户来持续增加收入。但市场容量有限,新用户不会无限增长。如何维护好老用户就成为车企们考虑的方向。

HubSpot(美国著名营销自动化前驱企业)负责增长的前副总裁Brian Balfour曾说,“留存是一切增长的基础。” 全球知名战略咨询公司贝恩也曾有一项研究指出,客户留存率增加5%,企业利润可以增加25%-95%,对应将现有客户转换为重复客户的可能性为60%-70%。

而付费订阅无疑是留住更多用户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订阅制将原本的“峰谷收入”变成平稳的现金流。对于车企来说,可以产生复利效果。车企开发一种订阅功能,让用户来买单,而用户买单反过来也会激励车企不断对订阅内容进行升级。

蔚来智能座舱升级包 图片来自蔚来官方截图

不过话说回来,付费订阅的钱真这么好赚吗?

想让用户选择订阅服务,首先应该考虑用低门槛吸引更多的人先用起来,然后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收益来弥补前期的成本。

和手机不同,汽车采取付费订阅会存在很多的硬件预埋。如果要做硬件预埋,那么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前期付出的成本需要多次付费订阅才能收回来,这就要求订阅内容可以被频繁使用,但这显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在李辉看来,订阅服务并不适合用在一些高频场景,比如说与整车性能强相关的场景、安全类功能肯定不能采取付费订阅。

另外,通过软件来升级也会面临一些被黑客破解的风险。如果是这样的话,整车厂最后只能落下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不是所有功能都适合付费订阅

“整车厂从生产加批发的制造型企业转型成为用户运营企业,订阅服务必须要走通。订阅服务本身就是用户运营这种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然还是会停留在‘微笑曲线’的底部。”李辉在沟通中说道。

目前,推出订阅服务的品牌主要集中在新势力以及豪华品牌。不过很明显可以看出,两大阵营所推出的订阅服务并不相同,新势力更多提供的是一些此前买车没有的体验,像一些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包。而豪华品牌所推出的订阅服务则主要集中在以前就有的东西,像行车记录仪、座椅加热。

最终我们也看到,前者没有听到太多的谩骂声,而后者却招来很多消费者的质疑。

“不是所有的功能都适合用订阅模式。”来自博世的一位软件工程刘悦(化名)在与车市物语的交流中表示,刹车,油门、转向这种基本功能自然是不适合的,还有一些依赖硬件的功能也不适合订阅,比如让两轮驱动变为四轮驱动,没法通过软件去升级。

“付费订阅的前提是硬件预留,后续通过升级可以具备一些功能。比如L3以上的自动驾驶。L3、L4、L5不同的级别需要的硬件都是一样的,只需要通过软件解锁功能就行了。这种服务就适合做成付费订阅模式。”刘悦解释道。

订阅服务是好,但不应该被滥用。它需要针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具体需求来进行设计,通过定制内容给用户提供一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

“想要设计好订阅服务,需要在车辆产品定义阶段就进行考量,通过对用户定位、用户画像的分析,了解哪些功能是用户非常感兴趣的,然后再考虑是以整包方式提供,还是以订阅方式出现。而不是在半路上设卡堵截”,一位智能座舱的产品经理这样说道。

在他看来,订阅服务目前还在探索阶段,最好不要用法规来限制,只要不涉及到一些隐私、安全等红线的东西,可以让车企们多试一试,用户会给到他们真实的反馈。当然在二手车流通市场,订阅服务也会面临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订阅内容的保值问题,这也是车企们需要考虑的。

图片来自网络

总而言之,目前的付费订阅模式,不管在立法还是行业标准上,亦或者定价逻辑和方式上都处于探索阶段。但从消费本身来说,付费订阅其实有一定的先进性,可以满足部分尝鲜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当然,它的出现和成长其实也契合着消费者从“拥车”到“用车”观念的变化,以前人们更注重车的所有权,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实际用车的成本与体验。

实际上,经历过互联网洗礼出来的大部分消费者,对订阅服务是可以理解的,也有一定的用户基础。关键车企们要理顺哪些东西适合做订阅,哪些东西不适合做订阅。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未来汽车日报系信息发布平台,未来汽车日报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快讯
日产汽车电驱化动力总成技术实现新突破
2023-03-21

2023年3月9日,日产汽车公布了名为“多合一(X-in-1)”的电驱化动力总成新技术。根据这一新技术,日产旗下纯电动和e-POWER车型系统核心组件将实现共享和模块化应用。 到2026年,研发和制造成本将较2019年降低30%。通过“多合一(X-in-1)”技术,日产汽车将进一步提高旗下纯电动车型和e-POWER车型的市场竞争力。日产汽车已经成功开发出“三合一(3-in-1)”动力总成原型,对电机、逆变器和减速器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将应用于纯电动车型。此外,“五合一(5-in-1)”原型进一步实现了电机、逆变器、减速器、发电机和增速器的模块化设计,将应用于日产e-POWER车型。“多合一(X-in-1)”技术可实现“三合一(3-in-1)”、“五合一(5-in-1)”以及其他更多的集成方式,让纯电动车型和e-POWER技术的核心组件可以共享同一条生产线。根据“日产汽车2030愿景”(Nissan Ambition 2030)长期愿景,日产汽车计划到2030财年推出27款全新电驱化车型,其中包括19款纯电动车型。(未来汽车日报)

理想L8最大竞争对手,魏牌蓝山将于4月上市
2023-03-20

日前,魏牌新能源汽车全新的大六座 SUV魏牌蓝山 DHT- PHEV将于4月份上市,竞品包括理想 L8 等,预计在 30-35 万元之间。蓝山 DHT- PHEV主打超大空间,动力方面搭载 DHT 新能源技术,四驱双电机,覆盖 3 种动力模式与 7 种驾驶模式,WLTC 纯电续航 180km、综合续航 1200km 以上,馈电油耗百公里 6.7L,最大扭矩 933N・m,零百加速 4.9 秒。蓝山 DHT- PHEV长宽高分别为 5156/1980/1805mm,轴距为 3050mm,是一款 2+2+2 的 6 座的家用 SUV 车型。新车采用一体式的面板封装屏幕,包括一块一个是 12.3 英寸 1920*720 分辨率的全液晶仪表,以及一块 27 英寸 4K 分辨率中控屏与副驾娱乐屏,内置 Coffee OS 2 新一代咖啡智能座舱系统。新车主打大空间,后排座椅未放倒可以放 1 个 28 寸行李箱和一个 20 寸行李箱,将第三排座椅放倒后还可形成无台阶的平地板,后备厢容积可扩展至 1040L。据介绍,只要将一排头枕取下与二排联动,即可秒变 1.8 米大床。(未来汽车日报)

汉唐双旗舰冠军版全新上市,售价20.98~29.98万元
2023-03-17

2023年3月16日,“巅峰之上 再造巅峰”汉唐双旗舰冠军版超级发布会隆重举行,汉EV冠军版、唐DM-i冠军版揭开产品真容。其中,汉EV冠军版建议零售价为20.98~29.98万元,唐DM-i冠军版建议零售价为20.98~23.38万元。汉EV冠军版中5G速联、全车四音区智能语音交互、手机NFC车钥匙、宽温域高效热泵空调、电动尾门、主驾座椅通风/加热、前排隔热隔音玻璃+后排黑色隐私玻璃均为全系标配。唐DM-i冠军版亏电状态下油耗仅需5.5L/100km,可油可电,综合续航可达1050km。(未来汽车日报)

长安汽车智电iDD多款新车亮相
2023-03-13

3月9日,UNI-V智电iDD、UNI-K智电iDD、第三代CS75 PLUS 智电iDD以及欧尚Z6 智电iDD等搭载了长安全新智电iDD的产品亮相长安汽车智电之夜。其中,UNI-V 智电iDD主打高速性能,零百加速仅需6.5s,极限车速突破230km/h;大五座电混SUV UNI-K 智电iDD则在空间和高性价比上下了功夫,新车NEDC纯电续航135km,综合续航里程可超1000km,兼顾日常通勤与长途出行。此外,第三代CS75PLUS 智电iDD迎来首次亮相,新车全系标配28.39kWh大容量电池、交直流高功率双快充、AI智慧算法,纯电续航里程最高达到150公里,快充标准环境下最快30分钟即可充电至80%。

吉利中国星双旗舰完成多个高难度挑战
2023-03-13

3月12日,吉利中国星双旗舰在海南三亚上演了一场精彩刺激的极限挑战。在功夫明星赵文卓的共同见证下,中国星双旗舰将挑战弯道狂飙、高空跷板和钢铁威亚,只为突出星越L的“快、韧、稳”三个产品卖点。在活动现场,吉利汽车正式官宣赵文卓成为“中国星大使”,并正式公布了星越L 8AT两驱旗舰型的市场指导价为16.82万元。星越L 8AT两驱旗舰型的“快”,主要得益于2.0TD高功发动机+爱信8AT动力总成,最大功率为175kW,峰值扭矩350N·m,最大扭矩达到了350N·m,弹射起步更快,百公里加速7.9s,直线加速7.5s。星越L采用CMA世界级架构,搭载了博格华纳第六代四驱系统,最大承受扭矩提升19%、响应速度提升16.7%、扭矩精度提升33.3%、重量减轻15.8%,实现更强动力,更快响应。并且星越L四驱版实现了50:50的前后轴扭矩分配,再加上最大爬坡角度达到37°,带来更强的越野性能与通过性能。另外,星瑞也凭借着超高强度的车身完成了钢铁威亚的挑战。(未来汽车日报)

查看更多快讯
最新要闻
比亚迪给特斯拉供电池,韩国人怎么急了?
渣男的精准背刺。
8小时前
运费涨得比锂价都猛,这个海上印钞机让车企又喜又忧
不管是造船,还是买船自己做船东,抑或参与汽车海运运营,汽车企业正试图在汽车远洋运输中扮演更多角色
12小时前
连发两款SUV,腾势2023年目标销量15万辆
和BBA抢夺用户。
12小时前
碳酸锂正在“扼杀”燃油车
燃油车最不想看到的一面,来了。
13小时前
五菱困于「 国民神车 」
寻找下一个爆款。
2023-03-24
锂价腰斩,「宁王」的算盘落空了
「锂矿返利」计划已搁置。
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