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底盘:啃不动的“蛋糕”
卡门精选2022-06-21
行业
“主机厂也在做布局,会比较焦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次元”(ID:C_world2021),作者:王小西,责编:崔力文,编辑:别致,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主机厂也在做布局,会比较焦虑。”

智能底盘,滑板底盘,线控底盘……随着智能电动时代的到来,对于一体化、线控和智能化底盘的赛道争夺激烈了起来。

“主机厂也在做布局,会比较焦虑。”一家Tier0.5这样对我说。

而对于滑板底盘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去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1年度媒体沟通会上曾说,滑板底盘代表技术发展趋势,“这会给汽车设计制造带来一场革命。”(欧阳明高说的另一个趋势,是电动车1000公里续航。)

说这个话的背景,恰逢Rivian美国上市,彻底带火“滑板底盘”概念,就连苹果,都多次传出想买Canoo公司的“滑板底盘”。此外,从去年的CTC、CTB开始,一体化的底盘电池技术也一下子热到“爆”。

但是,滑板底盘或者线控底盘的时代,真的就开始了吗?线控底盘和滑板底盘是“一而二”还是“二而一”且不说,问题是,传统车企和乘用车市场的“蛋糕”,是滑板底盘们能啃得动的吗?

一切都要“线控”

说到滑板底盘,今年4月份成立的悠跑科技Upower提出了三条定义,我们可以作为参照:

1.“全集成+全线控”。底盘将集成智能电动车的所有能力模块,包括:动力、制动、转向、热管理、三电和自动驾驶,并且需要做到全线控。

2. 底盘依据“上下分离,解耦开发”的理念打造,底盘与车身各自独立开发和迭代,两者之间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连接,最大程度实现灵活组合并缩短开发和迭代周期。

3.“空间释放”。可以实现多款舱体形式,悠跑科技的概念舱体,就包括轿车、MPV和SUV,以及未来的皮卡和厢式货车(目前还是PPT状态),可实现的舱体形式多达五种。

滑板底盘和正常底盘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采用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在内的“全线控”技术。就像一位传统车企的负责人对我说的,“目前线控应用与是否滑板平台没有关系,只是先进的滑板平台应该用线控技术才行。”

所以,提及滑板底盘,也必提“线控底盘”(X-by-wire)。按照PIX MOVING公司副总裁刘旸的说法,滑板底盘与线控底盘最核心的差异在于,前者可以通过软件定义底盘性能,而不是仅通过电信号来链接。换句话说,他认为,滑板底盘算是线控底盘的终极形式。

而在乘用车领域,至少目前的选择还是线控底盘的方向,而不是滑板底盘。

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2020~2025年期间,线控底盘市场空间有望从143亿元增长至603亿元,期间CAGR(复合年增长率)为33.4%。其中,线控悬架和线控制动的复合增速分别达到37.7%与75.1%。不过算算汽车市场的总规模,这点量其实并不大。

众所周知,滑板底盘的“祖师爷”,是来自2002年通用汽车发布的Hy-wire(Hydrogen drive-by-wire的缩写)概念车。这个氢动力+线控底盘技术的底盘,采用今天滑板底盘的标配非承载式车身设计,而且创新性地引入了航空领域的线控技术

说到线控技术,其核心就是前面说过的,用电信号来替代机械结构来进行力传递。也就是,利用传感器获取驾驶员意图及外部环境信息,通过电信号传输信息、控制执行机构工作。

▲ 通用Hy-wire(Hydrogen drive-by-wire的缩写)概念车

而与传统机械式底盘相比,线控系统的优势在于,响应时间短、控制精度高、人机解耦等。

打个比方,像线控转向系统的零部件方面就没了万向节,而是在车内方向盘上装角度传感器和力回馈电机,传感器将转向信息直接传递给底盘上的转向电机来完成了转向。

“当当当当~”,线控技术闪亮登场……不过,滑板底盘可能没想到的是,进军乘用车领域却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除了自身因素(这个后面会讲),另外一个原因是,滑板底盘是需要配合轮毂电机的。根据公开资料,PIX Moving采用的正是轮毂电机技术。PIX Moving的轮毂电机采用分布式电驱动技术,核心控制算法自主研发。

轮毂电机将制动,驱动,转向都集成在轮子内,没有悬挂,没有动力传递系统,业内有人士认为,这会彻底颠覆汽车行业,博世、大陆和ZF等零部件巨头企业会彻底破产,因之,“轮毂电机是不可能用在乘用车上的。”

还有,根据一份底盘技术的调研分析纪要,“滑板底盘和轮毂电机没有绑定需求。轮毂电机更多会用在低速电动车、两轮电动车中,很少用在乘用车。短期内轮毂电机只会用在物流的车型、两轮电动车上。”

所以,就像恒大许大老板花了大价钱买了轮毂电机的专利却无法用一样,滑板底盘在乘用车领域想实现突破还是需要很多条件,没那么乐观。

线控“五大系统”的难点

接着再说,不管是线控底盘还是滑板底盘,核心都在于线控技术。同时,受益于线控技术的推动,机电一体化、控制集成化、智能电动化也成为汽车底盘发展的新趋势。

▲ 中金公司预测线控市场规模

我们知道,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及制动系“四大系”组成。那么,作为一体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之一,线控底盘同样还是基于这个原则,主要包括线控转向、线控驱动、线控换挡、线控制动、线控悬挂等五大系统,且对应着汽车运动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自由度。

而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来看,中金公司认为,线控底盘发展的五大细分模块中,线控驱动和换挡基本进入成熟期,线控制动和线控悬架正处成长期,线控转向才迈进导入期。

一位传统车企的技术负责人也告诉我,“王老师,线控底盘(的目标)只是部分实现了,距离实现完整的线控功能还得几年时间。”

这“五大系统”中,特别是“线控转向”SBW(Steer By Wire),是难度在EPS(电子助力转向)之上的技术,目前还在开发导入期內,并且,技术垄断在零部件巨头手中。

之前能够量产的,只有过Kayaba量产配套英菲尼迪Q50。早在2013年,英菲尼迪Q50成为第一款应用线控转向技术的量产车型(仍有机械中间轴设计)。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性价比不高,故障率略高。”

这么难,主要是线控转向受到三方面的制约:高功率的力反馈电机和转向执行电机,算法实现,设备冗余导致成本和重量增加。当然你也可以说,“EPS可算被动的线控转向,如果不太计较可靠性和安全冗余,加大电机功率就可做真正的线控转向。”

而对于“线控转向的技术突破大概需要多久?”的问题,PIX MOVING曹雨腾先生告诉我,“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高速下去掉机械连接后的安全冗余没有解决,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可能还需要一些技术的积累,还有就是车型的变化,5年在乘用车可能有一些突破。”

需要提及的一点是,目前国内并没有线控转向等技术的详细规范。在旧版的GB17675标准里面,几乎明确写明了不能断开机械连接。不过好消息是,在2022年1月份实施的新版GB17675标准,则允许全动力转向,并把机械连接那个词拿掉了。算是OPEN了一些。

实际上,对于前面提及的那家传统车企来说,滑板底盘的研发布局“目前主要用于商用车;新滑板底盘计划(布局中,用于乘用车)采用线控技术,也就是线控底盘。”

优劣势同样明显

不用说,滑板底盘的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

优势在于,完全通用的滑板底盘确实可以让车企更快地推出新车。悠跑科技此前就发布数据称,使用滑板底盘,整车开发周期可缩短50%,研发成本最高可降低60%。

相比传统汽车领域,车企通过模块化平台开发车型时,要根据不同的定位、尺寸重新设计车身和底盘,这样看来基于滑板底盘开发车型确实比较省事。

不过,“轴距不可调”,就是滑板底盘一个非常大的弱点。换句话说,滑板底盘没有延展性。轴距固定,这意味着车企只能在上层车体进行改造,拥有极大的局限性。而在传统车企,模块化平台的轴距是有“弹性”的,整体上几十年的演变也证明,这样降低了制造成本。

没有延展性是很要命的。对于以级别论的乘用车市场,轴距的不同是市场等级、分类的基础。不能调的话,就只能用多个滑板底盘,这对于开发滑板底盘的Tier0.5来说,也是技术难题。而且,如何发展出高低级别各种车型,就非常考验用滑板底盘的企业的智慧。

此外,如果未来滑板底盘不能继续进化,可能就会沦为原本没有造车基础的初创企业和新造车企业的一时之需,而不是未来。

毕竟,滑板底盘的核心是线控技术,有核心技术的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们也完全可以自己研发,进化到用线控技术和线控底盘。比如,蔚来自己就研发了ET7智能底盘,除了线控技术,还有自己的“全栈自研智能底盘域控制器”。

还有个例子,就是长城汽车。去年10月28日长城汽车公开课揭秘了“长城智慧线控底盘系统”,并宣布将于2023年量产。而且,长城汽车说自己的线控转向系统是全国首个支持L4级以上自动驾驶的线控转向技术,彻底摈弃了转向器与转向管柱之间的转向传动轴,改为由私有CANFD完成系统内信号传递。

所以,车企不放手,自己研发而不是外包采购,滑板底盘的供应商也就很难攻下城池。滑板底盘终究还是很难切入乘用车市场。PIX MOVING的联合创始人曹雨腾先生就对我表示,“其实滑板底盘目前不合适乘用车的生产和供应商体系。”

此外,就像华为参与造车,引起诸多传统车企的不适一样,像博世入股的悠跑科技这样的Tier0.5,虽然一直强调自己不会造车,只是在造超级底盘,但如果时机成熟,造车顺理成章。那么,车企也会想到这一层不是?

毫无疑问,电动车所在的新能源赛道,确实降低了造车门槛,让更多的参与者和资本得以享受造车盛宴,但门槛的降低,并不意味着谁都能来插一脚,却不可避免地让这个行业更加激烈分化。

虽说有人描述,购买滑板底盘的企业,不一定是车企,可能是星巴克、影院、甚至是酒店。

“有企业想做滑板平台,供应给主机厂;但乘用车主机厂不会放弃这部分的。”这拷问着研发滑板底盘的Tier0.5们,比如供应底盘给Rivian的拓普集团。

未来能否啃动乘用车市场的“蛋糕”?也许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未来汽车日报系信息发布平台,未来汽车日报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快讯
2025款极氪001和007上市,新增端到端大模型应用
2024-08-20

8月13日,2025款的极氪001和极氪007正式上市。这两款新车官方起售价分别为25.90万元和20.99万元。2025款极氪001与极氪007,搭载了极氪智能科技最新的技术成果。全栈自研的第二代金砖电池,最大充电倍率高达5.5C,从10%充至80%仅需10分半钟,超越了传统三元锂电池。同时,极氪OS智能座舱系统也迎来了全面升级,正式更名为极氪AI OS,Eva进化为AI Eva。在智能驾驶领域,极氪全栈自研的浩瀚智驾系统迈入2.0时代,启动了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优先实现了泊车和路口场景的端到端进化。此外,极氪还率先推出了城市NZP通勤模式,未来将逐步开通城市NZP和城市NZP+,最终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城市智能驾驶体验。在智能驾驶方面,2025款极氪001同样带来了升级,首发搭载的浩瀚智驾2.0系统,基于激光雷达和双OrinX智驾芯片的智能硬件方案,实现了系统底层能力和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基于全场景的端到端泊车能力,浩瀚智驾2.0的泊车时间最快可缩短至23秒,且泊车手法更加类人化。同时,该系统还带来了记忆泊车功能,用户只需一次记忆即可实现不限楼层、不限车位的自动泊车服务。

中国超跑首次批量出海,昊铂SSR海外版正式下线
2024-08-02

8月1日,昊铂SSR海外版正式下线,标志着中国超跑可以实现批量出海,树立全球造车科技新高度。超跑,被誉为“汽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昊铂SSR的量产,不仅实现了打破西方对超跑的技术垄断,同时实现了对外输出超跑的产品、技术、文化和高端品牌的出海,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飞跃。昊铂SSR去年10月正式上市以来,以超跑为载体,从研发、设计、试制试验、智造、产业链等,全方位提升中国汽车工业能力,也为中国汽车运动文化注入新力量,促进中国体育文化发展,也推动汽车文化的普及,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昊铂秉持低调务实、保持热诚的作风,征服了全球最顶尖的同行。汽车设计领域的璀璨明星Pontus Fontaeus,因其与法拉利、布加迪和兰博基尼等豪华车品牌的卓越合作而赫赫有名。如今,这位设计巨匠选择与昊铂携手,亲手打造出昊铂SSR这件璀璨的艺术品。伴随着昊铂全球化战略,凝结了中国工业最高技术水准的昊铂SSR,来到了全球用户的面前。去年昊铂SSR海外首秀,在国际舞台上也得到了超跑爱好者的喜爱。在泰国车展,昊铂SSR创下中国汽车出口史上“最高单价”的记录。(未来汽车日报)

40万公里神盾短刀电池健康度达90.5%
2024-07-29

7月29日,吉利对一块历经921次充放电(约40万公里行驶里程)的神盾短刀电池包进行了容量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度仍然高达90.5%。而同级产品搭载的电池包,在完成500次充放电之后,健康度就衰减到了80%,寿命远低于神盾短刀电池包。 同时,吉利还对一辆行驶里程超30万公里的银河E5耐久测试车进行了电池包拆解。拆解结果显示电池包的结构依然完整、防护完好。 8月3日,搭载神盾短刀电池的银河E5即将全球上市,并实现上市即交付。(未来汽车日报)

13.58万元起售,宋L DM-i正式上市
2024-07-26

7月25日,比亚迪王朝全新中级SUV宋L DM-i在开封上市,新车基于新技术、新平台、新标准打造,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3.9L,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1500km,以“大宋”之名开创SUV油耗3时代,颠覆用户对中级SUV的油耗续航认知。宋L DM-i此次推出纯电续航里程75KM、112KM和160KM三个版本,共5款车型,售价13.58万-17.58万元。极致低能耗带来超长续航,宋L DM-i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达1500km,宋L DM-i基于新一代插混整车平台打造,引领中级SUV向更优越驾乘空间和更高级驾乘体验进化。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80*1898*1670毫米,轴距达2782毫米,比途观L Pro(4735*1842*1682毫米)更长更宽,带来更宽奢的空间体验。纯平后排地板、超宽横向空间,让后排中座成为“C位”,加上宽舒云感座椅,带来前排头等舱、后排大沙发的舒适出行体验。超大后备箱可轻松放下全家行李,更可纯平放倒变身双人床,不管全家购物还是惬意露营,都能轻松满足。(未来汽车日报)

售价14.99万元-21.29万元,深蓝S07正式上市
2024-07-26

7月26日消息,7月25日,深蓝汽车全球战略车型“深蓝S07”正式上市,共推出增程加纯电10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14.99万元-21.29万元,同时全系车型限时优惠1万元,其中215Max增程版、215Max乾崑智驾ADS SE版、215Pro增程版为深蓝S7经典再升级版本。深蓝S07左手深蓝超级增程,右手华为乾崑智能,在20万级中型SUV市场,携20大同级首发、50大同级领先的科技配置,打造同级领先科技含金量。随着的深蓝S07上市,意味着智能驾驶技术步入普及化新阶段,不仅满足了用户的智驾需求,也重新定义了智驾体验的价值感。华为乾崑智驾采用主视觉方案,与特斯拉纯视觉逻辑相同,在决策和规划时更加类人化,行驶轨迹更接近人类驾驶,拥有更高通行效率。但在华为乾崑智驾背后,有华为大数据模型为支撑,这一点与特斯拉纯视觉方案截然不同,实现了对驾驶环境的全方位感知和精准决策。同时,大数据模型还具备强大的学习和迭代能力,能够不断优化算法模型,提升驾驶辅助的精度和安全性。特斯拉在复杂场景下的理解能力和决策精度上,往往难以与华为乾崑智驾相媲美,这也是深蓝S07比肩特斯拉的底气。(未来汽车日报)

查看更多快讯
最新要闻
广汽埃安第二代AION V上市,直指全球市场
售价区间12.98万-18.98万元。
2024-07-26
2024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
2024年7月12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4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论坛为期两天,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2024-07-18
2024汽车数字钥匙技术论坛
​2024年7月10日,盖世汽车2024汽车数字钥匙技术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
2024-07-18
上半年销量突破133.4万辆,长安汽车储备竞争粮草
阿维塔品牌下半年将推出增程产品。
2024-07-10
顶配售价不超20万,零跑C16能否打开新的增长点?
以性价比抢占市场。
2024-07-08
试驾翼真L380:用“大空间”破局
官方指导价37.99万元-47.99万元。
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