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隐私“裸奔”,谁给车企戴上“紧箍咒”?
卡门精选2022-05-20
行业
眼下,往往是用户不清不楚地把它摘下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市物语”(ID:autostinger),作者:彭斐,编辑:杜俊仪,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在智能汽车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隐私“裸奔”的隐患。

当你开车行驶在路上,你的行车轨迹、驾驶习惯、语音、视频乃至指纹、人脸识别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可能都被神秘的车联网记录在案。而这些,大多是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

最近,售价高达80万的中国品牌智能电动汽车,“变身”成了一辆行走的偷窥摄像头,再度将“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话题”送上了热搜。

一位汽车博主日前发布了一则视频,高合汽车的行车记录仪可通过车主互联功能接收其它高合汽车的信号,并读取这些汽车行车记录仪内容。有车主甚至通过这一功能“巡视全国各地高合销售小姐姐”。

虽然高合汽车回应称,该功能在提车时是默认关闭的,开启时会有明显提示,不存在违反信息监管的情况,但仍难以说服广大网友。

高合的事件,让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指望商家的“善意”,这是指望不住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伴随着智能化程度的加深,当前智能汽车收集数据的能力已经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或许,你每天都在被别人卖掉,还在高高兴兴地帮别人数钱。我们不禁要问,在智能汽车时代,隐私究竟意味着什么?

拿“隐私”换取“便利”?

2018年,Facebook 爆出数据泄露丑闻,5000万用户数据遭泄露。该事件告诉我们:数据泄露风险有时候根本就预测不到。信息技术发展太快,变化太多,应用太广,如果不能谨慎行事,可能会造成巨大的风险。

而互联网趟过的路,智能汽车也要走一遍。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调研结果,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收集的数据容量在10TB以上。

收集的数据包括两种主要类型:关于用户或用户设备的数据,以及关于车辆的数据。前者主要包括用户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乃至驾驶习惯、语音、视频乃至指纹、人脸识别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后者则为日志数据、行车轨迹、驾驶习惯、安全分析数据、自动辅助驾驶信息以及充电信息等。

这些信息,除了为车主服务外,也供车企进行后台分析,用于产品改良和体验优化。然而,由于存在着监管盲区,海量的信息被收集、使用和共享,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那些被高合车主用摄像头在线“巡视”的全国各地销售小姐姐,她们或许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远隔千里的某位男性不怀好意的凝视。

行踪轨迹属于敏感个人信息,该功能也侵犯了车外人员的个人信息。目前,高合这一功能已经悄悄取消了,变成了“正在升级”。虽然功能下线,但这不只是个案,此前就有多家车企的“偷窥”功能遭到质疑。

高合汽车的车主互联功能

小鹏汽车也因“擅自采集43万张人脸照片被罚10万元”登上热搜。今年4月,比亚迪和日产也先后宣布,品牌下的相关车辆紧急暂停“千里眼”及远程拍照等相似功能的使用,并进行整改优化。

为了产品体验更好,车企一边说,“保护用户隐私是公司的首要责任”,另一边,则在获取车主隐私信息的边缘试探。

比如,特斯拉曾因车内摄像头拍摄高清画面而引发舆论热议,其它大部分智能电动汽车也都配备了车内摄像头,用来监测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或是支持辅助驾驶功能等。

坐在上帝位置上的车企,知道关于每辆车的一切以及它们在任何时候的位置,而用户则会越来越被动。消费者一面担心数据隐私泄露而心怀忐忑,一面又沉溺于隐私换取的便利中而不自知。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称,某新能源汽车的车载信息及娱乐服务确实给用户带来不错的驾乘体验和便利性,但是根据系统设定,用户在享受服务之前必须输入详细的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被存储在MCU媒体控制单元中,即使MCU已经被技术销毁,但上面大量的用户信息仍然可以轻易获取到。

事实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消费者的隐私保护意识相对较弱。

在实践中,隐私保护中的一个常见现象是“无人阅读隐私协议”。“一般拿到新车时,用户通常会兴奋得急于体验,对于冗长的APP隐私政策,不会仔细查看,直奔底下的‘同意’按钮。”一位新能源汽车车主如是说,”即使后期APP有隐私协议的更新提示,也有很多用户会忽略。”

“为何国内车企的智能化方面(主要是车联网)走得比国外快?就是用户隐私保护少,而国外车企有紧箍咒,不敢越界。”一家国内车企负责人在与车市物语沟通中表示,“国内车企没有隐私保护的负担,大多数国内消费者不在乎个人隐私,因为大家习惯了‘集体安全’。”

一个典型的例子,行车记录仪在中国使用特别普遍,但在德国基本没有人用。因为德国禁止私自传播影像,违规者将涉嫌泄露他人的隐私而遭到判罚。

资料来源:CIGI-IPSOS,2019,全球互联网安全和信任调查

如何破解隐私悖论?

不过,随着汽车网联化的脚步加快,汽车信息安全成为了近年来的行业关注点,车企可钻的“空子”会越来越少。

在欧盟、美国扎紧数据安全的监管”篱笆”后,中国于2021年也掀起数据监管立法之潮,形成《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三大上位法联合构成数据合规的“三驾马车”。

但业内人开始担忧,智能汽车的技术进步需要大量数据,隐私数据又不能肆意裸奔,如何平衡?

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在评论高合泄露用户隐私事件时,分析了车企平衡智能化推进与用户隐私保护之间的难点。

“对用户来说,所有选项都框选‘拒绝’,可能连车机系统都进不去。信息是安全了,但也放弃了车的智能属性,不值。全选‘同意’,把自己的信息安全完全交给主机厂,自己丧失了保护隐私的主动权,不当。所以,用户需要的,是可以多重选择,可个性化设置的隐私与数据保护‘电子围栏’。”

在合规问题上,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合规业务部负责人称,“在车联网状态下,关于车辆位置信息,车内人的状态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采集时,如果没有授权是不能采集的,并且采集的时候是单次授权。只有合规了才能共享,否则法律上会被诉。”

智能属性的确可为用户换来便利,但数据的使用过程会带来信息不对称。比如,特斯拉一直都没怎么向外表示,自己会实时地收集什么数据,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如果你感到不安,可以联系特斯拉,并选择退出其远程信息服务项目。但如果这么做了,你就会错过包含安全修复和新功能的自动软件更新。

不仅如此,用户还需要警惕车企过度采集数据。据悉,部分车企存在过度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的情况,比如未经授权私自收集个人信息或设置“不授权就不能使用”的霸王条款,超范围过度采集用户个人身份、行为、偏好等隐私数据,致使消费者被置于“隐私裸奔”的尴尬境地。

也有一些车企已经有意识采取措施,极力避免踩到用户的“雷区”。

为了规避隐私问题,智己汽车开始采用虹膜识别来监控驾驶员的疲劳状态。相比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只读取用户人脸的关键元素,不会抓取整张脸的信息。此外,智己还发布了“CSOP用户数据权益计划”,用权益回馈换取数据。这其实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概念——数据是资产,数据是有价值的。

被称为蔚来汽车“Nomi之父”的李泰德也公开表态:“蔚来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将用于提升用户体验,并会被有效保护。”据介绍,蔚来会进行数据脱敏,解绑身份信息等技术手段。此外,这些数据信息都会有专属的服务器加密存储,过期不可追溯。

“在所有情形下,车企应该仅收集最小限度的个人信息。”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数字化用户体验总监裴林提出建议,“对于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车企应该提供最大限度的透明,充分给予消费者分享和停止分享个人信息的自主权,而对于法律法规尚无明确要求的领域,车企也要主动履行消费者隐私选择的告知义务。”

数据归属问题待解

数据泄露,除了侵犯到个人隐私外,汽车数据管理不善还会威胁国家安全。

特斯拉就曾深陷“间谍”风云。2021年,特斯拉的数据储存问题一度在我国汽车行业引起热议,最终以特斯拉宣布在中国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并向车主开放数据查询平台暂时画上句号。

拿高合汽车的“车主互联”功能举例,严格意义上说,它也能造成安全隐患。如果一辆高合汽车开到军事管理区、国防单位或党政机关,这些场所的地理位置、人员流量、车辆流量等都属于重要数据,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处理。

汽车信息安全问题,早已受各国政府重视。据外媒报道,不久前自动驾驶卡车初创公司图森未来通过美国政府的调查,以图森未来将会把自动驾驶卡车业务的一些技术监督权移交给美国政府,并限制其中国分部对自动驾驶数据的访问而告终。

2021年10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正式落地,《规定》倡导,汽车数据处理者应坚持“车内处理”、“默认不收集”、“精度范围适用”、“脱敏处理”等原则,减少对汽车数据的无序收集和违规滥用。

但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郑戈认为,国家对数据采集方式的控制大多适合身份信息保护,并不适合行为数据保护。目前,自动驾驶汽车涉及的数据大部分是行为数据,而我国的数据治理却是身份数据保护的思路,难以适用于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主要原因是缺乏国家战略层面的交通立法顶层设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王耀在谈及数据安全时,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监管缺失是常态,特别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候,监管需要有标准来作为支撑,而标准又是跟着产品和技术不断迭代的。

由于智能汽车是一个新物种,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完美的方案,目前国内外都处于摸索阶段。

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呼吁,智能化数据不能够不管,因为它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但希望是“管而不死”,国家需要尽快制定明确的数据归属问题,到底自动驾驶的数据归谁,让企业开发过程中合法采集、合法收集、合法使用,甚至合法的交易。

技术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它不能偏离轨道“裸奔”,自动驾驶也应当如此。

自动驾驶是依赖于AI的,而AI的训练需要海量的数据,尤其是自动驾驶这种复杂的AI智能,数据越多越好,尤其是需要大量的路况数据,不然对于障碍物、线路、交通信号等识别准确率就不够。

有一种观点是,谁采集到的数据多,谁就占据了自动驾驶技术的高点。如果不允许采集数据,这条控制链路就要被切断。但如果汽车的发展是以牺牲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为代价,那这种发展就无意义。

“平衡点或许很快达到,但大家不要指望一刀切,哪些数据可以用,哪些数据不可以用,这个很难,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数据。”王耀举了行车记录仪数据的案例,自己采集行车记录仪的数据,并不违反《测绘法》,但如果把一个城市的行车记录仪数据都采过来,概念又不一样了,所以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

总之,智能汽车是一把双刃剑,“提高产品体验”不应该成为车企无底线收集、使用和贩卖用户数据的借口。怎样规避风险,在于汽车行业如何从法规和技术上构筑汽车信息安全的“防火墙”。“他律”与“自律”缺一不可。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未来汽车日报系信息发布平台,未来汽车日报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快讯
全系标配云辇-C,唐EV荣耀版、唐DM-p荣耀版/战神版上市,售价21.98万-26.98万元
2024-04-24

4月22日,唐EV荣耀版、唐DM-p荣耀版/2024款战神版重磅上市,“六边形冠军”汉唐实现全矩阵荣耀版焕新,吹响彻底颠覆合资燃油号角。其中,唐EV荣耀版共3款车型,售价21.98万-26.98万元;唐DM-p荣耀版共2款车型,售价22.98万-24.98万元;2024款唐DM-p战神版共1款车型,售价26.98万元。同时,比亚迪为用户准备了包括“2大焕新购车政策、2大无忧用车保障、5大专属贵宾服务、5大智联在线服务”的多重荣耀礼遇。唐EV荣耀版、唐DM-p荣耀版/2024款战神版最核心价值进阶,源于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全系标配,实现搭载即豪华,越级新体验,为家庭用户带来更高端出行品质。云辇-C通过控制减振器电磁阀调节阻尼,可实现阻尼的无级自适应调节。当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采用高频小阻尼的舒适性控制策略,使底盘变“软”,提升驾乘的舒适性。当车辆处于快速过弯、加速、制动时,采用低频大阻尼的操控性控制策略,使底盘变“硬”,提供更大支撑力,抑制车身侧倾、俯仰,保证车辆操控稳定性。相比于传统的被动悬架,云辇-C让车辆在驾乘舒适性方面实现提升,并同时兼顾车辆的操控性。(36氪AUTO)

迪思携手百度智能云、科大讯飞率先推出基于AI的全链路智能营销平台
2024-04-24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AIGC营销率先发力。4月18日,福石控股(300071)旗下核心子公司迪思传媒在北京举行“AIGC 领航未来”——全链智能营销生态发布会,迪思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黄小川在会上宣布联手百度智能云、科大讯飞等企业率先发布基于AI的全链路智能营销平台“FlinkAI”,辅助高效创作优质内容,降低传播营销成本,提升销售转化率,全面助力品牌快速迈向智能化营销阶段,打造用AIGC赋能新质生产力在营销行业落地的范本。迪思全链路智能营销平台FlinkAI依托AIGC技术、结合真实内容为企业打造一站式智能营销解决方案,面向终端用户市场开放,覆盖多模态内容创作、智能编辑、媒介管理、内容分发、聚合展示及数据分析反馈等多个环节,通过高效整合资源与真实内容,赋能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核心意见领袖(KOL)、网红经纪运作(MCN)机构等降低营销及获客成本,打通智能营销全链路,提高品牌传播效率,降低营销与获客成本,以数字技术赋能营销产业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黄小川表示,AIGC正在重塑内容创作、分发的方式,为营销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正在成为必不可少的营销工具。(36氪auto)

埃安发布新标识和第二代全新车型
2024-04-23

埃安全新第二代车型的造型“点映图”正式发布。官方称其造型设计灵感源自经典的生命力量图腾——霸王龙。新车还搭载了激光雷达,预示着这将是一辆拥有城市NDA的车型。广汽埃安致力于L3智驾突破,并通过业界合作率先实现L4智驾商业应用。本月中,广汽集团ADiGO SENSE AI大模型正式发布,AI上车也将是埃安全新第二代车型的一大科技亮点。埃安拥有全球最快的百万产销基础,庞大用户人群为AI模型的训练提供了高起点和快速的自进化能力。 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埃安全新第二代车型还将带来续航、补能、安全等全面进化的惊喜,新车将于4月25日开幕的北京车展全球首发。(36氪AUTO)

全新一代哈弗H6内饰曝光,采用8155芯片
2024-04-22

当简约、科技、温馨感的座舱风格受到家庭用户的追捧,新一代哈弗H6大量应用了“属于”新能源车的座舱设计,简约更显纯粹,更易上手操作,更符合大众的实际需求。新一代哈弗H6采用了同级领先的软包材料比例,以及波浪条纹皮革装饰、熏香头枕等,为乘车人造就像在躺在云朵上的舒适。 同时遵照极简美学而打造的座舱让整车通透感极佳,简化的内饰布局与装饰元素更显简约和大气。高性能车规芯片与大尺寸液晶仪表,以及品牌音箱、座椅通风加热等功能,科技为实用而生。智能化方面,新一代哈弗H6采用10.25寸数字仪表、14.6寸中控仪表屏( 10.25英寸液晶仪表屏:分辨率1920*720;14.6英寸高清中控大屏:分辨率1920*1080)可实现信息交互,两个系统之间共享软硬件信息,降低通讯成本及延时;HUD全彩抬头显示投射尺寸9英寸,可显示导航、ADAS智能驾驶等丰富信息 14.6英寸中控仪表屏显示清晰细腻、最高可达1500:1对比度设计画面亮暗分明有层次感、85%NTSC色域设计显示色彩丰富绚丽、1000nit高亮设计提升强光下可读性、应用白平衡技术使荧屏里的颜色更趋近现实生活的多彩斑斓。(36氪AUTO)

新一代哈弗H6外观发布,全方位作出优化
2024-04-22

近日,长城汽车发布了全新一代哈弗H6车型。作为一款定位国民级的家庭SUV,新一代哈弗H6针对年轻家庭用户未来审美倾向做出了全新设计,同时还部分沿用了第三代哈弗H6的设计中的黄金元素,既是对老款经典外观的致敬与传承,又是哈弗H6年轻化和科技感的自信展现。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03/1886/1730mm,轴距为2738mm,相比现款车型有了一定的优化。历代哈弗H6都保持近似的车身比例,恰如宝马车系历代车身比例保持不变,被用户视为经典。车身线条简洁流畅,兼顾了宽适的车身体量和紧凑的视觉风格,呈现出最经典的SUV风格。 新一代哈弗H6的侧面设计充满动感,配备了19英寸熏黑轮毂,车窗线条和车顶行李架也采用了熏黑处理,彰显出其出色的运动性能。车尾部分,除了醒目的贯穿式高位刹车灯外,精致的LED尾灯也展现了卓越的质感。 新一代哈弗H6设计满足大部分用户全家审美,这种普适美学往往被丰田、大众等全球畅销品牌采用。新一代哈弗H6在外观进行了全面升级,采用“星河美学”设计语言。(36氪AUTO)

查看更多快讯
最新要闻
北京车展推出19款新车,北汽计划2030年之前投入超1000亿研发资金
刀刃内卷的变革。
2024-04-24
盖世汽车2024第二届汽车人工智能大会
2024年4月18日,由盖世汽车主办 “2024第二届汽车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市圆满落幕!大会为期两日,并于线上线下同步举办!
2024-04-23
方程豹连发3款车型,首款概念跑车SUPER 9迎来亮相
产品体系得到扩张。
2024-04-22
采用SOA架构,LEVC首款产品L380设计发布
MPV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2024-04-22
魏建军把方向盘交给AI,长城汽车开卷智能驾驶
技术自信。
2024-04-18
固态电池、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广汽集团科技日秀肌肉
抢占技术高地。
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