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飓风来袭,传统车企上演权力的游戏
卡门精选2022-04-07
大公司行业
混乱是阶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欧汽车”(ID:EO-AUTO),作者:刘慧莹,编辑:郝秋慧,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核心观点

当造智能汽车成为所有人眼中的好生意,传统车企短期之内将难逃“内卷”魔咒,并将迎来与所有科技相关企业的“立体战争”;

九家中国头部传统车企几乎全部实现自动驾驶量产上车,但已经实现量产的技术等级,仅停留在L2及L2+智能驾驶系统; 

市场表现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自动驾驶产业影响因素复杂,车企单打将独斗异常艰难,合作会是必然的趋势。

“Chaos is a ladder.”(混乱是阶梯)

《权力的游戏》这句经典的台词,用来形容当前汽车产业转型的局面,格外恰当。

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13.4%的渗透率,已经将传统车企倒逼至全员电动化的临界点。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临近,自动驾驶赛道持续升温,主机厂面临的智能化竞争已经不是车企之间的竞技。

在新大陆上,野蛮生长的多方势力——传统车企、互联网公司、造车新势力,以及各式各样的自动驾驶技术团队在这里合纵连横。

时至今日,造车的核心竞争力早已不是燃油时代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更直接无视同质化严重的电机、电池、电控等技术。

自动驾驶等成为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角逐的“风眼”。

从资本市场可以窥见一斑,亿欧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共发生投资事件107起,累计金额达575亿元。

当造智能汽车成为所有人眼中的好生意,传统车企在短期之内几乎难逃“内卷”的魔咒。传统车企即将迎接的是与几乎所有跟科技相关企业,展开一场“立体战争”。

主机厂自动驾驶布局一览

在造车这件事上,传统车企依然拥有充足的话语权——拥有对研发、生产、销售、营销等全渠道的掌控力。

这种能力的练就,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从百年造车的历史中锻造而成。

亿欧汽车根据股权性质,选择三家国资委控股的车企,中国一汽、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三家地方车企,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和北汽集团;以及三家民营的代表车企,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和比亚迪,将其作为传统车企中的代表性企业,梳理他们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后发现,传统车企对于自动驾驶能力的搭建已经成为必选项。

汽车产业链过长,使得资源整合、产业链成本的控制难度加大,虽然新兴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短时间内难以盈利,但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的加入,为后来者们带来一些核心优势,创造了弯道超越的可能性。

传统车企对自动驾驶进行布局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与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建立战略合作,成立专门子公司以及建立智驾相关的研发部门和实验室等。

2018年4月,比亚迪率先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也是百度Apollo计划的第100位合作伙伴。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把未来的汽车比作“长了腿的超级智能手机”。

事实上,比亚迪一直用“两条腿走路”,通过边自研、边合作的方式积累自动驾驶方面的经验。

最近,比亚迪确认将百度作为其智能驾驶供应商,并继续牵手英伟达,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达成合作,进入英伟达的“智驾朋友圈”。

英伟达的“智驾朋友圈”,堪称是一个自动驾驶的生态圈。

通过自家已经实现量产的自动驾驶芯片Orin,英伟达不仅赋能了包括通用Cruise、亚马逊 Zoox、滴滴、Kodiak、图森未来、智加科技、AutoX、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公司,还与奔驰、捷豹路虎、沃尔沃等全球知名车企,以及中国的“蔚小理”、上汽智己、R汽车、FF等新势力达成商业合作。

比亚迪如今选择英伟达,也是看重其赋能车企自动驾驶生态的能力。

不过比亚迪的自动驾驶能力明显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尽管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无可挑剔,但是它的驾驶辅助系统能力却饱受消费者诟病。

在2021年年末中汽中心对市面上六款热销车型CCRT辅助驾驶的测评中,比亚迪总体表现不佳;在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紧急避险性能指标”中,比亚迪汉EV更是排名垫底,不及哪吒U Pro。

在百度和英伟达两位队友的助攻下,比亚迪自己仍需奋发向上,修炼内功,积极挺进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

比亚迪并不是百度唯一合作的车企。2021年3月,百度与吉利汽车成立合资公司集度汽车,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

吉利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发展路径继承了其兼容并蓄的传统。早年吉利为了丰富和夯实其在汽车行业的技术和业务能力,先后收购沃尔沃汽车,伦敦出租车公司(后更名为伦敦电动汽车公司),宝腾汽车(间接收购路特斯汽车),收购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其第一股东,同时注资成立远程汽车、领克、Polestar以及几何汽车,可以说基因里就深谙“吸星大法”。

论能力集成,集度汽车一以贯之,在吉利包括三电、底盘在内的整个浩瀚平台的能力基础上融合百度自动驾驶能力,再重新设计、定义出整个产品。据悉,集度汽车员工共计1000多人,约70%的人员是研发人员,主要围绕与吉利、百度Apollo团队进行协同互补。

不过吉利汽车在辅助驾驶功能布局上亦是先知先觉,2018年就将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普及旗下车型,成为最早实现L2等级自动驾驶技术全面量产的中国品牌。

基于集度汽车发展模式的还有长安汽车旗下的阿维塔,这家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15日,整合了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各自在研发制造、智能解决方案和能源管理生态领域的优势技术及三方战略资源,共同打造出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CHN。其首款车型阿维塔11也已亮相,据悉将在2022年正式上市。

广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分别选择与禾多科技、小马智行以及佑驾创新等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形成自己的生态圈。

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则拆分智驾部门,成立新的自动驾驶独立子公司;北汽集团在这场围绕自动驾驶的“战斗”中,也借助华为ADAS智能驾驶功能推出ARCFOX 极狐品牌。量产落地成大考,北汽翻车,上汽翻盘

在混沌的行业发展初期,量产能够帮助车企拨云见日、吃下半颗“定心丸”。

在汽车出行行业里,市场表现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

九家中国头部代表传统车企几乎全部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上车,但已经实现量产的技术等级,仅停留在L2及L2+智能驾驶系统。

不过对于车企而言,能够做到乘用车自动驾驶在部分场景的功能实现和量产上路,已经达成了“小目标”。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布局和实际投入,将直接影响自动驾驶的上车表现。

尽管起步不是最早,但当意识到新技术对行业具有颠覆的可能性,上汽集团近乎在新业务布局上开足马力,从四个方向突出重围进行转型,它们分别是飞凡汽车、智己汽车、享道Robotaxi和友道智途。

前三者成立之初即致力于乘用车的智能化转型,友道智途初期则从商用车入手,意欲在营收方面为上汽的整体转型兜底,后期逐渐向全场景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除了成立专门的子公司致力于智能汽车发展,上汽对于智能芯片厂商地平线和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的战略布局,也可以看出其眼光和野心不止于当下。

在合资层面受制于人的上汽,也许想在自动驾驶方面谋求独立,扳回一局。

相比之下,北汽集团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则是高开低走,用现实论证了早起的鸟儿不一定有虫吃。

2017年,北汽新能源首次年产销超过10万辆,在全球销量市场上曾仅次于特斯拉,相较2019年6月巅峰时期23%的市场占有率,如今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不足1%,堪称从云巅跌落至谷底。

如果说车企积极构建自动驾驶能力,是坚定地在“乱世”中塑造和维护自己的“灵魂”,北汽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外界的冲击之下不断“出卖灵魂”。

为了借助极狐突围市场,北汽集团将硬件生产交由麦格纳负责,智能软件通过华为保驾护航,中控布局使用北京奔驰的设计,自己仅承担车辆制造中的设计。

这样看似理想的整合,实则已经不再具备智能时代车企的竞争优势,不同于集度汽车基于自身主机厂优势,向百度寻求“嫁接”,北汽集团可以说是完全的拿来主义,风一吹就散了。

在这种组合拳之下,作为北汽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北汽蓝谷在两年间亏损额已超过百亿元。加之管理层并不稳定,北汽新能源前途未卜。

合作成必然,贵在主导权

大厦毁于顷刻之间,而推倒大厦的不一定的外界的风雨,也可能是不够坚固的地基。

无论如何,汽车的概念在造车新势力等一众车企和科技公司的“折腾”下逐渐履新,这也让汽车行业里的元老们着实出了把冷汗。

毕竟从柯达胶卷的没落到诺基亚的式微,科技颠覆传统产业早已不是魔幻的剧情,而是赤裸裸的现实。

但基于自动驾驶新入局造车的玩家们,不应低估造车的难度和老大哥的实力。

自动驾驶离不开对车本身的控制,而车企和供应商已经对车辆的动态控制、安全控制、行驶经济性和品质拥有极其深厚的积累,几乎每个小的控制方法和调校逻辑都经过了高强度、长时间的测试和标定,这些工程能力对于新兴企业而言,短时间内无法企及。

立足市场的传统车企,对量产有着非常深厚的理解和实践。

早在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传统车企便会考虑市场定位和成本,并做好相应的管控,在技术的先进性和性价比之间取得平衡。

对于企业来说,技术领先或许有助于讲好故事,但若想真正把产品推向量产、获得利润,则需要企业在可控的成本内更快地使消费者接受新技术。

法规是出行产业绝对绕不开的“紧箍咒”。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必然推出相应的标准和法规。传统企业作为交通行业的深度参与者,几乎已经钦定了裁判员的角色。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立法环节中也会具有话语权。

比如,2022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就建议调整完善智能网联车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和相关法律突破。

他建议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自动驾驶系统的合法地位,并制定人类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系统”(车企、零部件供应商等)的责任划分标准规则和处置机制。

在这个看似新兴的领域里,比拼的远远不止技术,从造车到管理再到立法,这是一场十足的“立体战争”,而这场战争或才刚刚开始。

基于如此复杂的影响因素,亿欧汽车认为,单打独斗将异常艰难,合作会是必然的趋势。

结语

当前阶段的自动驾驶,主要仍是在之前车辆基础上加入传感、执行、决策的部分,本质上依然是对汽车技术的延伸,而非绝对的颠覆。

但若实现L4及以上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仅改变车辆本身可能远远不够,还需要新兴企业擅长的高精地图、云计算、V2X、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等众多技术的合理运用与配合,并加上法规、基础建设的政府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车企仍会是至关重要的角色,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存在。

亿欧汽车认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竞争与合作都在所难免。

但归根结底,谁能在技术上率先突破,积极引导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制定,谁就能在今后合作中掌握主动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未来汽车日报系信息发布平台,未来汽车日报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快讯
2025款极氪001和007上市,新增端到端大模型应用
2024-08-20

8月13日,2025款的极氪001和极氪007正式上市。这两款新车官方起售价分别为25.90万元和20.99万元。2025款极氪001与极氪007,搭载了极氪智能科技最新的技术成果。全栈自研的第二代金砖电池,最大充电倍率高达5.5C,从10%充至80%仅需10分半钟,超越了传统三元锂电池。同时,极氪OS智能座舱系统也迎来了全面升级,正式更名为极氪AI OS,Eva进化为AI Eva。在智能驾驶领域,极氪全栈自研的浩瀚智驾系统迈入2.0时代,启动了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优先实现了泊车和路口场景的端到端进化。此外,极氪还率先推出了城市NZP通勤模式,未来将逐步开通城市NZP和城市NZP+,最终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城市智能驾驶体验。在智能驾驶方面,2025款极氪001同样带来了升级,首发搭载的浩瀚智驾2.0系统,基于激光雷达和双OrinX智驾芯片的智能硬件方案,实现了系统底层能力和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基于全场景的端到端泊车能力,浩瀚智驾2.0的泊车时间最快可缩短至23秒,且泊车手法更加类人化。同时,该系统还带来了记忆泊车功能,用户只需一次记忆即可实现不限楼层、不限车位的自动泊车服务。

中国超跑首次批量出海,昊铂SSR海外版正式下线
2024-08-02

8月1日,昊铂SSR海外版正式下线,标志着中国超跑可以实现批量出海,树立全球造车科技新高度。超跑,被誉为“汽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昊铂SSR的量产,不仅实现了打破西方对超跑的技术垄断,同时实现了对外输出超跑的产品、技术、文化和高端品牌的出海,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飞跃。昊铂SSR去年10月正式上市以来,以超跑为载体,从研发、设计、试制试验、智造、产业链等,全方位提升中国汽车工业能力,也为中国汽车运动文化注入新力量,促进中国体育文化发展,也推动汽车文化的普及,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昊铂秉持低调务实、保持热诚的作风,征服了全球最顶尖的同行。汽车设计领域的璀璨明星Pontus Fontaeus,因其与法拉利、布加迪和兰博基尼等豪华车品牌的卓越合作而赫赫有名。如今,这位设计巨匠选择与昊铂携手,亲手打造出昊铂SSR这件璀璨的艺术品。伴随着昊铂全球化战略,凝结了中国工业最高技术水准的昊铂SSR,来到了全球用户的面前。去年昊铂SSR海外首秀,在国际舞台上也得到了超跑爱好者的喜爱。在泰国车展,昊铂SSR创下中国汽车出口史上“最高单价”的记录。(未来汽车日报)

40万公里神盾短刀电池健康度达90.5%
2024-07-29

7月29日,吉利对一块历经921次充放电(约40万公里行驶里程)的神盾短刀电池包进行了容量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度仍然高达90.5%。而同级产品搭载的电池包,在完成500次充放电之后,健康度就衰减到了80%,寿命远低于神盾短刀电池包。 同时,吉利还对一辆行驶里程超30万公里的银河E5耐久测试车进行了电池包拆解。拆解结果显示电池包的结构依然完整、防护完好。 8月3日,搭载神盾短刀电池的银河E5即将全球上市,并实现上市即交付。(未来汽车日报)

13.58万元起售,宋L DM-i正式上市
2024-07-26

7月25日,比亚迪王朝全新中级SUV宋L DM-i在开封上市,新车基于新技术、新平台、新标准打造,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3.9L,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1500km,以“大宋”之名开创SUV油耗3时代,颠覆用户对中级SUV的油耗续航认知。宋L DM-i此次推出纯电续航里程75KM、112KM和160KM三个版本,共5款车型,售价13.58万-17.58万元。极致低能耗带来超长续航,宋L DM-i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达1500km,宋L DM-i基于新一代插混整车平台打造,引领中级SUV向更优越驾乘空间和更高级驾乘体验进化。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80*1898*1670毫米,轴距达2782毫米,比途观L Pro(4735*1842*1682毫米)更长更宽,带来更宽奢的空间体验。纯平后排地板、超宽横向空间,让后排中座成为“C位”,加上宽舒云感座椅,带来前排头等舱、后排大沙发的舒适出行体验。超大后备箱可轻松放下全家行李,更可纯平放倒变身双人床,不管全家购物还是惬意露营,都能轻松满足。(未来汽车日报)

售价14.99万元-21.29万元,深蓝S07正式上市
2024-07-26

7月26日消息,7月25日,深蓝汽车全球战略车型“深蓝S07”正式上市,共推出增程加纯电10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14.99万元-21.29万元,同时全系车型限时优惠1万元,其中215Max增程版、215Max乾崑智驾ADS SE版、215Pro增程版为深蓝S7经典再升级版本。深蓝S07左手深蓝超级增程,右手华为乾崑智能,在20万级中型SUV市场,携20大同级首发、50大同级领先的科技配置,打造同级领先科技含金量。随着的深蓝S07上市,意味着智能驾驶技术步入普及化新阶段,不仅满足了用户的智驾需求,也重新定义了智驾体验的价值感。华为乾崑智驾采用主视觉方案,与特斯拉纯视觉逻辑相同,在决策和规划时更加类人化,行驶轨迹更接近人类驾驶,拥有更高通行效率。但在华为乾崑智驾背后,有华为大数据模型为支撑,这一点与特斯拉纯视觉方案截然不同,实现了对驾驶环境的全方位感知和精准决策。同时,大数据模型还具备强大的学习和迭代能力,能够不断优化算法模型,提升驾驶辅助的精度和安全性。特斯拉在复杂场景下的理解能力和决策精度上,往往难以与华为乾崑智驾相媲美,这也是深蓝S07比肩特斯拉的底气。(未来汽车日报)

查看更多快讯
最新要闻
广汽埃安第二代AION V上市,直指全球市场
售价区间12.98万-18.98万元。
2024-07-26
2024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
2024年7月12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4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论坛为期两天,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2024-07-18
2024汽车数字钥匙技术论坛
​2024年7月10日,盖世汽车2024汽车数字钥匙技术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
2024-07-18
上半年销量突破133.4万辆,长安汽车储备竞争粮草
阿维塔品牌下半年将推出增程产品。
2024-07-10
顶配售价不超20万,零跑C16能否打开新的增长点?
以性价比抢占市场。
2024-07-08
试驾翼真L380:用“大空间”破局
官方指导价37.99万元-47.99万元。
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