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芯片荒”会持续吗?盲目扩大产能或致芯片过剩
卡门精选2021-06-21
行业
缺芯是动态的,今天不知道明天需要哪种,不知道明天会缺哪类,但行业恐慌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扩产之下专家甚至提醒过剩之忧。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作者:王静仪 李阳 张洋 蘧毛毛,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厂家造不出车、经销商无车可卖,一定程度上已成现实。

“因为厂家缺芯,如果在ID.4(大众推出的新款电动车)上选装高配置的加热棒和哈曼卡顿音箱,九月才能提车,如果是普通的配置,提车也要一个月的时间。”6月15日,上海一家上汽大众经销商门店销售告诉《财经》记者。

这不是孤例,从普通品牌到豪华品牌,多家汽车经销商门店都出现缺芯导致新车供给不足、交付时间延后的情况。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近日坦陈:“芯片对我们造成比较大的困扰,渠道里的成品车蛮紧张了。”

缺芯成了现实,对于车企而言,抢芯片也就成了必需。但抢什么、如何抢、抢多少,都是学问,其中更夹杂了不少利益的考量。

毕竟当前的缺芯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成熟工艺产能的规划失当问题,车企的囤货心态更使之加剧。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巩旻对《财经》记者解释,当前短缺的汽车芯片类型主要是用于控制的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包括座椅和雨刷的小芯片等,这些不是时下追求的7纳米、5纳米先进产品,而是几十纳米、上百纳米的成熟工艺。因为成熟产品才符合车规级标准,使用十几年不坏,防止被电荷击穿。当前没有新的产能投入到这部分产品,行业规划失当,再加上大家相互争抢,最终造成芯片短缺。

更重要的是,汽车芯片不仅面临着短期产能不足的挑战,还面临着长期结构性变化的变革。

芯片初创公司黑芝麻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卫红告诉《财经》记者,随着汽车计算机从分布式的架构走向中央计算平台,会使得芯片的用量减少一个数量级,以往一辆车需要70颗-300颗MCU芯片,未来仅需2颗-4颗SoC(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a Chip)芯片加10颗-20颗高性能MCU芯片,就可以完成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计算需求。

下有汽车产品交付危机,上有供应链安全隐患,芯片短缺已成为车企新十年(2021年-2030年)的第一个大考。

缺芯致新车供应不足

交付时间延后

尽管新车威马W6的预定火爆,发售50个小时后收获了超6000个用户订单,但是芯片供应短缺导致交付困难,月销量未达预期,产量仍在爬坡,这是摆在威马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面前的一道难题。

6月16日,沈晖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从订单来看,W6的销售非常火爆,但它是一款科技新车,需要近300颗芯片,这导致W6的交付不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芯片供应链的情况。”

沈晖介绍,威马正在和供应商加大合作,采取包括支付涨价订单等措施,来应对芯片短缺制约新车交付的问题。威马的芯片供应商包含了高通在内的多家国外供应商,后续也会推进和国产芯片公司的合作。

这样的情况不是少数。以上汽通用为例,受制于芯片短缺,其5月产量仅为8.1万辆,相比去年同期的13万辆,下滑37.4%;不过因为前期库存相对充足,零售量并没有减少,5月零售销量为12.85万辆,甚至同比增长1.4%。

对此上汽集团(600104.SH)表示,受全球汽车行业芯片短缺影响,近期批发销量(车企批量供货给经销商)落后于零售销量。预计三季度开始,芯片短缺情况将逐步缓解,上汽将加快生产节奏,推动整车批发销量大幅回补。

芯片短缺现象已有半年之久,一方面工厂生产受到明显限制,产量下滑明显;但直至最近,对终端销量都几无影响,这源于厂家和经销商的库存政策。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经销商库存下降。今年5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9%,同比下降1.3%,环比下滑3.5%。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部主任邱凯认为,芯片短缺导致热销车型存在供给紧张现象,车辆交付周期延长,导致经销商的销量不稳。并且经销商资金困于在途车辆,周转紧张。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涨,厂家促销政策有所收紧,经销商经营压力有所加大。

“目前经销商库存可以满足一个半月的市场需求,但如果芯片问题年内得不到解决的话,势必会引起新车购车成本提升。尤其到了’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加价提车、购车等待时间延长、优惠幅度降低等现象会更加频繁,届时二手车市场的涨幅可能高于往年的季节性上涨,由正常的1个-2个点达到2个-3个点。”汽车数据机构蓝本价业务保值率数据专家姜弛对《财经》记者表示。

目前汽车芯片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负责算力,具体为处理器和控制器芯片,比如中控、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以及发动机、底盘和车身控制等;第二类负责功率转换,用于电源和接口,比如新能源汽车用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芯片;第三类是只用于传感器,主要用于各种雷达、气囊、胎压检测。

在供应有限的情况下,车企将车型供给按照优先级排序。从单车价格来看,缺芯对豪华品牌车型的影响较小,对于普通品牌车型的影响较大。“因为50万的车跟10万的车,重量不会相差5倍,用的铁、铝、铜之类不会相差5倍,但是价格会相差5倍,车企会有所选择。”巩旻表示。

逻辑类似,从驱动方式来说,缺芯对电动车的影响小,对燃油车的影响大。巩旻表示,一台电动车上面用的半导体其实比燃油车上更多,但是多的主要是功率半导体,而目前缺的是最基本的MCU。而且在当前严格的排放标准下,车企会优先保证生产电动车。

芯片供应链紊乱

谁在制造恐慌?

“一般来说是主机厂先下订单,供应商按需供货,下多少产多少,但是因为芯片供应不足,主机厂有囤货心态,现在是产多少就要多少。”位于上海的车灯焊接技术供应商意玛(Cemas)对《财经》记者表示,供应商也缺芯片,现在每个月交货量比预计的减少一半多,主机厂就算有想法也囤不上货。

百年一遇的疫情,加之种种机缘巧合造就了汽车产业百年一遇的芯片荒。“黑天鹅不是一个个飞,是一群群飞。”陈虹比喻道,“倒霉的事都碰上了,日本先地震,美国德州暴风雪,美国半导体全部在德州,3月29日日本瑞萨火灾,火灾烧掉的芯片主要是供给博世,博世是我们主要的控制器供应商。”

从理论上讲,芯片产能不足,扩大产能即可,无非是短时间内的阵痛罢了。但事实上,芯片荒加剧的背景下,汽车芯片供应链已经开始紊乱,甚至到了慌不择食的地步。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就表示,有不少客户拿不到想要的芯片,就将地平线芯片买过去,用在域控制器上。

拆东墙补西墙尚可解释为江湖救急的无奈之举,那部分中间商不择手段赚差价的行为,则充分展现了芯片短缺后汽车供应链的迷失。

多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不少厂商已开始刻意囤积芯片,并恶意制造恐慌,以谋取更大利益。例如,供应商向上游传递错误信息,无限放大自身需求;对下游则以原材料不足为由,玩起了饥饿营销。

利益驱动下,汽车芯片供需两端的信息已无法再精准传递,这对芯片供应的恢复极为不利,更是形成了相关企业恐慌-不择手段-恐慌的恶性循环。

“现在有一种恐慌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对《财经》记者直言,芯片短缺问题已经不是汽车行业的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这个改善的过程会持续1年-2年的时间,对汽车行业来说,今年年底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当下车企已无法完全确定属于自身的芯片,会不会突然之间被截胡或雪藏,只能安排人手盯着每一块芯片的生产。这不仅仅是为了保证该车型的生产,还因为一旦某款车型的芯片无计划地断供,其他零部件库存会在短时间内堆积,对车企的生产造成巨大影响。

这对车企内部的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说:“我们研发部门现在都要盯着物料,盯着每一个芯片,一旦有预警,技术部门要马上采取行动。”

吉利汽车(00175.HK)对《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多家芯片原厂已经拉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12周-20周拉长至40周-50周。针对芯片短缺采取的短期措施之一,就包括向供应商锁定6个-12个月的长期订单。

从长期来看,车企希望深入介入芯片生产的全流程。“从今后发展来讲,汽车走智能化道路,智能化芯片,一定是整车厂和芯片厂直接打交道。”《财经》记者从陈虹处了解到,因为整车厂要掌握算法、软件,有直接跟芯片厂沟通的必要性,现在很多芯片厂理解了这种变化的趋势,也愿意跟整车厂打交道。

多位专家提醒

或将出现芯片过剩危机

缺芯导致车企停产之后,芯片产业链上的企业,第一反应是扩大产能。

英特尔计划投资200亿美元,在美国新建两座芯片工厂,还计划到欧洲投资建厂。苹果公司也宣布,将投入10欧元在欧洲打造芯片研发中心。博世集团也新建了第二家晶圆厂,车载芯片预计今年9月可以投产。

5月21日,台积电表示要提高MCU的产量,比2020年提高60%。中芯国际2020年年报显示,其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的工厂均在扩建生产线,且工程进度都超过70%。

上汽英飞凌总经理王学合担心,密集的芯片投资和扩产,会导致芯片出现过剩危机。他告诉《财经》记者:“半导体行业波动风险非常大,有可能某一天就会急转直下,从短缺变成过剩,对企业来说,那时候芯片降价、库存会变成非常大的风险。”

芯驰科技CEO张强有同样的担忧,他分析道,汽车总产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如果智能化的需求不迅速增加,也就是说每一个车里面的汽车芯片数量,或者是硅片的使用面积不增加太大的话,以目前的产能来说,肯定会过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芯片短缺现象充满动态变化。“很多人说整个汽车行业缺芯片半年多了,怎么就是缓不过来?事实是,汽车行业在过去3个季度都面临芯片短缺的困扰,但是每周缺的芯片都不一样,我们也不知道下一个缺的是什么芯片,就像一个餐厅做饭一样,现在少油,下一个少醋,不同的局部影响持续存在。”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秦力洪近期公开表示。

新建晶圆厂的周期通常在1年-2年,即现在投建的工厂,会在1年-2年后开始释放产能,而据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全球半导体供应会在2022年恢复正常水平,产能释放恰好赶上芯片供应的充裕期,从而导致芯片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汽车计算机的架构正在发生变革,导致对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少。

刘卫红向《财经》记者介绍,传统的汽车计算机采用分布式ECU架构,一辆车需要70颗-300颗MCU芯片,而当下自动驾驶采用的域架构,只需要4颗-8颗SoC芯片和40颗-60颗MCU芯片,未来中央计算架构,需要的芯片更少,仅需2颗-4颗SoC芯片加10颗-20颗高性能MCU芯片,就可以完成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计算需求。

刘卫红预测,5年后中央计算架构会成为主流,届时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会进一步降低。

芯片荒究竟是短期还是长期?

几乎所有机构都预测芯片短缺会在今年或明年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出现过剩的局面,但这是基于当前车规级芯片结构的预判。而事实上,随着电动智能汽车的发展,汽车控制系统从分布式走向集成式,汽车行业对芯片的需求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意味着,汽车芯片不仅面临着短期产能不足的挑战,还面临着长期结构性变化的挑战。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总经理李云飞向《财经》记者表示:“燃油车的芯片成本大概是100美元-200美元,电动汽车则可能是1000美金左右起步,而到了智能电动时代,单车芯片成本可能会倍增至4000美元-5000美元,高端车甚至更多。”

汽车芯片价值的跃迁,不只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功能上。

芯片主要分三大类,随着汽车控制结构的变化,对各类芯片的需求也将发生变化。但芯片并不是一个能快速响应需求的行业。尤其是车规级芯片,它有着资金投入大、认证周期长、研发周期长、设计门槛高等特点,仅仅是验证环节,可能就要花费数年时间。

吉利汽车向《财经》记者介绍了全面的长期芯片规划:从建立与国际半导体主流供应商的直接对接渠道开始,源头规避风险;继而参与研发方案选型,与主要芯片供应商共同制定未来技术路线及供应渠道;与芯片供应商直接签订价格协议,减少分散采购供应商议价能力低的问题,扶持国内电子产品供应商供应链的组织能力;承诺扶持国内芯片企业,在同等质量下使用国产芯片替代进口芯片。

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驾驶产品线总经理张玉峰对《财经》记者表示,主机厂越来越希望跟芯片厂家进行直接的沟通和合作,因此,有核心算法能力的芯片厂家会跟主机厂走得越来越近。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已到了争分夺秒的地步,一款新车如不换代,往往1年-2年内,就快速丧失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智能电动汽车的终点——自动驾驶汽车该如何实现,仍充满争议。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峰对《财经》记者表示,除了自动驾驶的小芯片要求使用特别精细的工艺去制造,其他的汽车芯片28纳米就够了。目前的芯片短缺不完全是工艺的问题,主要还是此前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但是还要考虑投资合不合适,之后的生产成本如何的现实问题。

这意味着车企自己都不知道未来的汽车究竟需要怎样的芯片,更何况是芯片供应商。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但无法确定变化的方向,这样的汽车行业,谁又能断言,未来不会缺芯?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未来汽车日报系信息发布平台,未来汽车日报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快讯
全系标配云辇-C,唐EV荣耀版、唐DM-p荣耀版/战神版上市,售价21.98万-26.98万元
2024-04-24

4月22日,唐EV荣耀版、唐DM-p荣耀版/2024款战神版重磅上市,“六边形冠军”汉唐实现全矩阵荣耀版焕新,吹响彻底颠覆合资燃油号角。其中,唐EV荣耀版共3款车型,售价21.98万-26.98万元;唐DM-p荣耀版共2款车型,售价22.98万-24.98万元;2024款唐DM-p战神版共1款车型,售价26.98万元。同时,比亚迪为用户准备了包括“2大焕新购车政策、2大无忧用车保障、5大专属贵宾服务、5大智联在线服务”的多重荣耀礼遇。唐EV荣耀版、唐DM-p荣耀版/2024款战神版最核心价值进阶,源于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全系标配,实现搭载即豪华,越级新体验,为家庭用户带来更高端出行品质。云辇-C通过控制减振器电磁阀调节阻尼,可实现阻尼的无级自适应调节。当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采用高频小阻尼的舒适性控制策略,使底盘变“软”,提升驾乘的舒适性。当车辆处于快速过弯、加速、制动时,采用低频大阻尼的操控性控制策略,使底盘变“硬”,提供更大支撑力,抑制车身侧倾、俯仰,保证车辆操控稳定性。相比于传统的被动悬架,云辇-C让车辆在驾乘舒适性方面实现提升,并同时兼顾车辆的操控性。(36氪AUTO)

迪思携手百度智能云、科大讯飞率先推出基于AI的全链路智能营销平台
2024-04-24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AIGC营销率先发力。4月18日,福石控股(300071)旗下核心子公司迪思传媒在北京举行“AIGC 领航未来”——全链智能营销生态发布会,迪思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黄小川在会上宣布联手百度智能云、科大讯飞等企业率先发布基于AI的全链路智能营销平台“FlinkAI”,辅助高效创作优质内容,降低传播营销成本,提升销售转化率,全面助力品牌快速迈向智能化营销阶段,打造用AIGC赋能新质生产力在营销行业落地的范本。迪思全链路智能营销平台FlinkAI依托AIGC技术、结合真实内容为企业打造一站式智能营销解决方案,面向终端用户市场开放,覆盖多模态内容创作、智能编辑、媒介管理、内容分发、聚合展示及数据分析反馈等多个环节,通过高效整合资源与真实内容,赋能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核心意见领袖(KOL)、网红经纪运作(MCN)机构等降低营销及获客成本,打通智能营销全链路,提高品牌传播效率,降低营销与获客成本,以数字技术赋能营销产业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黄小川表示,AIGC正在重塑内容创作、分发的方式,为营销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正在成为必不可少的营销工具。(36氪auto)

埃安发布新标识和第二代全新车型
2024-04-23

埃安全新第二代车型的造型“点映图”正式发布。官方称其造型设计灵感源自经典的生命力量图腾——霸王龙。新车还搭载了激光雷达,预示着这将是一辆拥有城市NDA的车型。广汽埃安致力于L3智驾突破,并通过业界合作率先实现L4智驾商业应用。本月中,广汽集团ADiGO SENSE AI大模型正式发布,AI上车也将是埃安全新第二代车型的一大科技亮点。埃安拥有全球最快的百万产销基础,庞大用户人群为AI模型的训练提供了高起点和快速的自进化能力。 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埃安全新第二代车型还将带来续航、补能、安全等全面进化的惊喜,新车将于4月25日开幕的北京车展全球首发。(36氪AUTO)

全新一代哈弗H6内饰曝光,采用8155芯片
2024-04-22

当简约、科技、温馨感的座舱风格受到家庭用户的追捧,新一代哈弗H6大量应用了“属于”新能源车的座舱设计,简约更显纯粹,更易上手操作,更符合大众的实际需求。新一代哈弗H6采用了同级领先的软包材料比例,以及波浪条纹皮革装饰、熏香头枕等,为乘车人造就像在躺在云朵上的舒适。 同时遵照极简美学而打造的座舱让整车通透感极佳,简化的内饰布局与装饰元素更显简约和大气。高性能车规芯片与大尺寸液晶仪表,以及品牌音箱、座椅通风加热等功能,科技为实用而生。智能化方面,新一代哈弗H6采用10.25寸数字仪表、14.6寸中控仪表屏( 10.25英寸液晶仪表屏:分辨率1920*720;14.6英寸高清中控大屏:分辨率1920*1080)可实现信息交互,两个系统之间共享软硬件信息,降低通讯成本及延时;HUD全彩抬头显示投射尺寸9英寸,可显示导航、ADAS智能驾驶等丰富信息 14.6英寸中控仪表屏显示清晰细腻、最高可达1500:1对比度设计画面亮暗分明有层次感、85%NTSC色域设计显示色彩丰富绚丽、1000nit高亮设计提升强光下可读性、应用白平衡技术使荧屏里的颜色更趋近现实生活的多彩斑斓。(36氪AUTO)

新一代哈弗H6外观发布,全方位作出优化
2024-04-22

近日,长城汽车发布了全新一代哈弗H6车型。作为一款定位国民级的家庭SUV,新一代哈弗H6针对年轻家庭用户未来审美倾向做出了全新设计,同时还部分沿用了第三代哈弗H6的设计中的黄金元素,既是对老款经典外观的致敬与传承,又是哈弗H6年轻化和科技感的自信展现。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03/1886/1730mm,轴距为2738mm,相比现款车型有了一定的优化。历代哈弗H6都保持近似的车身比例,恰如宝马车系历代车身比例保持不变,被用户视为经典。车身线条简洁流畅,兼顾了宽适的车身体量和紧凑的视觉风格,呈现出最经典的SUV风格。 新一代哈弗H6的侧面设计充满动感,配备了19英寸熏黑轮毂,车窗线条和车顶行李架也采用了熏黑处理,彰显出其出色的运动性能。车尾部分,除了醒目的贯穿式高位刹车灯外,精致的LED尾灯也展现了卓越的质感。 新一代哈弗H6设计满足大部分用户全家审美,这种普适美学往往被丰田、大众等全球畅销品牌采用。新一代哈弗H6在外观进行了全面升级,采用“星河美学”设计语言。(36氪AUTO)

查看更多快讯
最新要闻
长城汽车启动“双销”渠道模式,年内月建设200家零售中心
刀刃向内的变革。
2小时前
北京车展推出19款新车,北汽计划2030年之前投入超1000亿研发资金
刀刃内卷的变革。
2024-04-24
盖世汽车2024第二届汽车人工智能大会
2024年4月18日,由盖世汽车主办 “2024第二届汽车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市圆满落幕!大会为期两日,并于线上线下同步举办!
2024-04-23
方程豹连发3款车型,首款概念跑车SUPER 9迎来亮相
产品体系得到扩张。
2024-04-22
采用SOA架构,LEVC首款产品L380设计发布
MPV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2024-04-22
魏建军把方向盘交给AI,长城汽车开卷智能驾驶
技术自信。
2024-04-18